分享

046 李商隐七律《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读记

 小河西 2020-02-27

李商隐七律《赠司勋杜十三员外》读记

(小河西)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有必要简单了解杜牧生平。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大和二年(828)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时刘蕡落选)。之后被授弘文馆校书郎(比令狐绹早两年)。大和七年(833),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后转为掌书记。大和九年(835)八月赴洛阳任监察御史。躲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开成二年(838),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任团练判官。开成四年(839)底赴长安任左补阙等。开成五年,升为膳部员外郎。会昌元年(841),调任比部员郎。会昌二年(842),外放黄州刺史。杜牧认为外放是因为李德裕的排挤。后任池州、睦州刺史。宣宗大中二年(848),得宰相周墀chí)之助,入为司勋员外郎(从六品上)。宣宗大中四年(850),升为吏部员外郎。同年秋天任湖州刺史。一年后,又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宣宗大中六年(852)冬病逝。

大中三年,李商隐为京兆府尹主管章奏(京兆府的临时幕僚)。此时杜牧和李商隐二人都在京城,或许有接触。此诗即写于这年春天。

首联: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

司勋:大中二年(848),杜牧始任吏部司勋员外郎。

清秋:指秋天。《九辩》(先秦-宋玉):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南州桓公九井作》(晋-殷仲文):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忆秦娥》(唐-李白):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宿府》(唐-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马诗》(唐-李贺):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杜秋诗:指杜牧于文宗大和七年(833)春作的《杜秋娘诗》。此诗叙述杜秋娘沦落的悲惨遭际,抒写自己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中有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难期的句子。为杜牧刻意精心之作。

大意:杜牧,字牧之,为吏部司勋员外郎。一首《杜秋娘诗》写尽了杜秋娘的“清秋”。(用“秋”字总括《杜秋娘诗》的主旨。说的是杜秋娘的秋,也是“士林”的秋,也或引申为大唐王朝的“秋”。)

颔联: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江总519-594):字总持。诗文成名于梁,在梁朝官至太常卿。后仕陈,官职尚书令。江总是陈代亡国宰相,后宫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意浮艳靡丽,内容贫弱,多是一些为统治者淫乐助兴之作,因此在历史上声名不佳。因诗文成名于梁,故后人称梁江总。《晚行口号》(唐-杜甫):“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

大意:说杜牧的前生应是梁江总,你看江总的名是“总”字“总持”,你杜牧的名是“牧”字“牧之”。(我想这里李商隐是想来点幽默。单纯从文学角度看,江总在南朝当然也是大名鼎鼎,所以可理解为是在夸杜牧。当然杜牧听起来是啥感觉,却也很难说。)

颈联: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

心铁:指胸中武略。

已从:已共。《上黄堆烽》(唐-李益):“年发已从书剑老,戎衣更逐霍将军

干镆:干将、莫邪。传说春秋时吴人干将及妻莫邪善铸宝剑,所铸雄剑名干将,雌剑名莫邪。《故太仆卿上柱国华容县男王府君墓志》(唐-张九龄):挥干镆之锋,截无不断。

鬓丝:《郡斋独酌(黄州作)》(唐-杜牧):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此诗作于会昌年间)。《题禅院》(唐-杜牧):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这首诗写作时间不详。)

大意:您心中军事才略如持有干莫利剑,已为国家所用,又何必叹鬓发已白雪霜已垂。(据说杜牧好兵法,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例如,在平定刘缜之乱前杜牧曾有《上李司徒相国论用兵书》、《上李太尉论北边事启》等,据《资治通鉴》:“德裕制置泽潞,已颇采牧言”。也就是说宰相李德裕在平定刘缜之乱中也曾经采纳了杜牧建言。此联的意思是,您杜牧的韬略已为世所用,又何必叹老呢!)

尾联:汉江远吊西江水,羊祜韦丹尽有碑。

汉江:本指杜预。杜预曾任襄阳太守,襄阳地处汉江之滨。又因杜预是杜牧远祖,所以这里汉江又转指杜牧。

西江:即江西,借指韦丹。他曾任江西观察使,很有政绩,死后杜牧奉诏撰韦丹碑。诗原注:时杜奉诏撰韦碑。

羊祜:晋人。荆州都督,得江汉民心,死后百姓为其立碑,杜预称之为“堕泪碑”。《晋书-羊祜列传》祜所著文章及为老子传并行于世。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大意:像杜预远吊羊祜那样,您凭吊西江的韦丹,撰写的韦丹碑文将和羊祜碑一样永留丹青。(叙述杜牧奉诏撰写韦丹碑文事。还是在说杜牧文采超凡。)

写此“赠”诗前,李商隐和杜牧二人何时认识有无深交皆无考。按理用“赠”字,至少李商隐认为是朋友关系。此诗首二联作者就直接拿对方的名字来幽默。不仅指名道姓,而且还把江总也扯进来。当然可理解为作者在赞扬杜牧,说杜牧的诗才堪比江总,还特别拿出了杜牧的一个代表作《杜秋娘诗》,这篇作品写出了杜秋娘的“秋”也道出了“士林”们的“秋”。但读起来总觉得怪怪的。一是这样指名道姓,非相熟的老朋友不可。他们真的是老朋友吗?二是用江总来比,虽说唐诗用典从来都是取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这里只是取其诗才文采而已,但毕竟是要把他比作历史上名声不佳的亡国宰相后宫狎客,杜牧心中会咋想?颈联说了杜牧的军事才略如“干莫之剑”已被采纳,当是对杜牧的赞扬,但用了“休叹”一词,劝杜牧不要哀叹未被重用白发已垂。(杜牧认为李德裕虽用了自己的建言,但并没重用自己,还把自己外放黄州。杜牧就是在黄州叹“鬓生雪”的。)尾联说到了眼下杜牧奉诏为韦丹撰碑文之事,说您的这个碑文也将同您的远祖杜预命名的堕泪碑一样流传下去。从李商隐角度看,此诗应该是在极力赞扬杜牧。但如果两者并非交往多年的朋友,杜牧看到一个比自己小十岁,官职也比自己低,还拿自己的名字开玩笑,还把自己比作那个名声并不好的江总,还对自己的诗作指三道四,心情一定好不起来。如果再考虑杜牧和牛增儒的关系,以及李商隐在牛李两党之间的是是非非,杜牧对此诗没回应也是可理解的。

此外,这首诗第一句用两字,第二句用两字,第四句用两字,第七句用两字,构思精巧而不纤弱,音调轻快谐适流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