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壶嘴的秘密

 cansm0504lxy 2020-02-27

最近买了一个电热水壶。

发现倒水时,无论多么小心,总是有水倒在杯外。

开始以为是用不惯。随着时间推移,水流杯外成为常态。

仔细查看,发现问题出在壶嘴上。

这里不得不先介绍一个小常识——“康达效应”。

先看一个小实验。

打开水龙头,在水龙头下方放一个汤勺,勺背慢慢靠近水流。

这时会发现,在勺背处水流变得弯曲了。它不再直线向下,而是沿着勺背流动,弯向斜下方。

这是流体的一个特性,称为“附壁效应”,由于常见于壶嘴,有时也称为“壶嘴效应”,学术界把这种作用以罗马尼亚发明家亨利·康达命名,称为“康达效应”。

康达效应表明,流体(水流或气流)有离开本来的流动方向,改为随着凸出的物体表面流动的倾向。

改变凸出的物体表面的曲率,就会看到,水流弯曲的程度,和曲面的曲率有很大关系。在一个范围内,水流一直附着在曲面上,且随着曲面曲率增大,水流弯曲程度也在增大;但是当曲面曲率增大到某一数值后,水流开始离开曲面,弯曲程度不再增大。

如果把曲率继续增大以至于变成“棱角”,水流几乎不再发生弯曲。

这个现象启发我们,在设计壶嘴时,不是越时尚越好,要考虑附壁效应给用户带来的不便。在购买水壶时,除去平时关注的功能和外在因素之外,还应注意一下壶嘴。

遗憾的是许多厂家注意力聚焦在壶的材料及外观上,壶嘴问题基本被忽略。

例如上面这款,从里到外,从局部到整体,把材料介绍得淋漓尽致,工艺、外观全然不顾。

上面这款,介绍比较全面,有材料,有工艺,甚至突出介绍了壶嘴。然而,这个介绍只注重了壶嘴的外观“圆润”,却不知这种“圆润”的壶嘴恰恰是造成“流口水”的罪魁祸首!

其实壶嘴流口水现象不仅仅表现在水壶上,只要装液体的容器,出液口都有这个问题。例如下面这款凉水瓶。

还有下面这款油瓶

相比之下,倒是许多茶友对紫砂壶的壶嘴更为重视。在交流中,既有制作者讲述“不流口水”的壶嘴制作经验,也有使用者介绍挑选壶嘴的注意事项,还有对“流口水”的壶嘴改造的办法,使我大开眼界。

看下面的截图。

在网上“海淘”一气,终于发现了一款专注壶嘴的介绍。

不由得对这款壶的设计者肃然起敬。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茶友中不少是茶壶的爱好者,甚至是收藏家。他们对茶壶的要求,不仅仅是泡茶,而是集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于一壶,他们对茶壶的观察十分仔细,要求很高。因此促使紫砂壶制作者也必须十分细心。

对于大多数电热水壶使用者来说,更注重它的实用性。在材料、造型、工艺水平大体相当情况下,方便实用成为一种刚需。壶嘴设计便突显出来。

用心体验用户的感受,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断发现并改进细节上的缺陷,才能在琳琅满目的同类商品中脱颖而出,赢得好口碑,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本文只想从使用角度探讨一下壶嘴的设计问题,因而没有涉及过多的科学原理。相关的理论论述可在百度文库中查找。

【作者】中国科技馆刘锡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