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晓晖治疗胃肠病运用反佐药对经验举隅

 神秘的侠客d83f 2020-02-27

何晓晖教授是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博士生导师,业医四十余年,学验俱丰,临证治病,守护中焦,疑难杂病多从脾胃病论治,每获验效。导师擅用“衡法”治疗胃肠疾病,常通过平衡脾胃纳运、升降、润燥、阴阳、气血、寒热、虚实等,达到中焦纳运相助、升降相因、燥湿相宜的平衡与和谐。

何师根据《内经》“以平为期”治疗思想,善用反佐药对,即应用两种性能对立的药物配伍运用,以达到“相反相成”的治疗效果。他常用的相反药对大致可分为5组,如寒热药对、升降药对、散收药对,通补药对、润燥药对等。常用的寒热药对有黄连与干姜、黄芩与半夏、黄连与吴茱萸、黄芩与生姜、大黄与附子、知母与桂枝等;常用的升降药对有柴胡与枳实、柴胡与黄芩、枳壳与升麻、桔梗与牛膝等;常用的散收药对有柴胡与白芍、桂枝与白芍、桂枝与五味子等;常用的通补药对有大黄与茯苓、人参与莱菔子、白术与枳实等;常用的润燥药对有半夏与麦冬、苍术与芦根、黄芩与葛根等。笔者试将学习何师最常用的5组药对的临床用药心得列举如下:

1 人参与莱菔子

此为通补药对,特点是消补兼施,相反相成。

旱灾是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各种灾害中,旱灾带来的影响比重高达70%。导致旱灾的主要原因是缺水,地方长期不降水或降水量过少,就会导致农作物体内的水分失去平衡,进而直接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使作物出现萎蔫、干枯,生长迟缓甚至死亡,导致的后果是减产甚至绝产。旱灾一般分为春旱、夏旱、秋旱。无论是哪种旱灾,一旦发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并且该灾害影响范围广、发生频率高。

人参补气,莱菔子破气,一般认为服用人参不宜同时服用萝卜和莱菔子,同时使用会使人参的补气作用减弱。人参味甘性温,具有大补元气之功,但用之不当又有碍气生滞之弊,如腹胀纳呆;莱菔子味辛性凉,颇具行气破气之力。胃肠生理特性是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莱菔子最适肠胃之性,善通降导滞。何师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饱食”替代“饥饿”成为脾胃病的主要原因,“虚中夹实”是脾胃虚证的病机特点。何师根据《内经》“动而不已,则变作矣”之旨,在脾胃病治疗中,倡导“运补”,即益脾与运脾相兼,补气与行气相伍,喜将人参与莱菔子同用,以消补兼施,补而不滞。余随师临床学习二年中,见到老师在使用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时,大多都以莱菔子为佐,不但不会减少参类的补气作用,反而可使补而不滞,胃纳脾运,进补能受,临床疗效增加。尤其小儿和老年患者,多脾虚夹滞,纯补则雍滞,纯消则正伤,何师谨守病机,权衡虚实,根据虚实主次调整人参与莱菔子两者的剂量,达“以平为期”之效。

2 枳壳与升麻

此为升降药对,特点为升降相因,调谐气机。

在钢纤维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为了能够减少钢纤维混凝土产生裂缝等问题影响整体桥面结构的性能,需要在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处理,在养护过程中,需要采用养生覆盖膜进行保温,并且在强度达到一定要求进行洒水养护,养护周期不少于2周,养护结束后方可拆卸养护措施。

何师认为升与降是脾与胃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脾胃的纳化,必赖于气机的升降,浊气降胃方能受纳,清气升脾才能运化,升降协调是脾胃纳运的前提条件。脾胃失健,虽然胃以浊气不降为主要病理变化,脾以清气不升为主要病理变化,但常常又是相互影响,浊气不降可致清阳难升,清气不升可致阴浊失降,故临床往往是呕吐、嗳气、呃逆、脘痞等胃气上逆的症状和食后腹胀、便溏或内脏下垂等脾气不升的症状同时发生,所以治疗脾胃病常升降相伍,使升降得宜。升麻味辛,主升脾之清气;枳壳味苦,主降胃之浊气,两药合用则能燮理脾胃升降,使升中有降,降中有升。何师最善用补中益气汤,但他认为该方美中不足是升有余而降不足,故在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时,常常在方中加用枳壳,与升麻相伍,使升中有降,降中求升,可使疗效大大增加。两药剂量,枳壳量宜大,多在20~30g,而升麻量宜轻,多为4~6g。另外治疗阳虚便秘,何师喜以济川煎加减,方中枳壳与升麻相伍,则是降中有升,升中求降,以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佐少量升麻以轻宣升阳,清阳升则浊气自降。

3 芦根与苍术

为润燥药对,特点是凉温相配,润燥相制。

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为湿土喜燥恶湿。中焦湿热,胶着难解,湿为阴邪伤人阳气,热为阳邪伤人阴津,故清热化湿时必须燥湿不伤阴,清热不伤阳,燥润同治,阴阳兼顾。苍术味辛苦性温,辛能散气,苦温能燥湿除浊健脾;芦根味甘淡性寒,淡能渗湿,甘能生津,寒可清热。两药相合一凉一温,一燥一润,一脾一胃,燥湿不伤阴,清热不损阳,阴阳相配,润燥同施,共奏清化湿热、调谐中焦之功。何师每遇脾胃湿热之证,必用此药对配方,并根据病人湿热轻重来决定药物用量,湿偏甚者重用苍术;热偏甚者重用芦根。苍术常用量为6~15g,芦根常用量为15~60g。

4 大黄与附子

此为寒热药对,特点是寒热相伍,温通并用。

温下代表方如温脾汤、大黄附子汤均以两药为君。大黄大苦大寒,苦寒泄下,自古有“将军”之称,可以通腑泻下,攻逐积滞。导师在临床上善用大黄,并认为大黄是治疗脾胃病不可缺少的要药,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大黄对于胃肠具有导滞、通便、降逆、解毒、止血、化瘀、生肌、健胃等多种功能,其应用要点归纳为以症定用、以便定量、以证定伍、以病定法。大黄剂量灵活多变,从2g至15g不等,急症实证用量大,慢症虚证用量小。附子大辛大热,温里散寒,散寒止痛,能补益振奋脾阳。寒积腹痛,因脾阳不足、寒积中阻所致,若单用攻下,必更伤中阳;若纯用温补,则寒积难去。导师常以附子和大黄相伍,温通并用,温下以攻逐寒积,常用于肠梗阻、慢性痢疾、慢性肠炎、尿毒症属寒积者。

5 桂枝与五味子

此为散收药对,特点是散敛结合,刚柔相济。

桂枝味辛性温主散,温中祛寒,有助卫阳之功。五味子味酸性温主收,益气生津,有敛营阴之效。脾胃虚寒之证,中阳虚弱,脘腹作痛,喜温喜按,需桂枝等温阳散寒,振奋中阳。但桂枝辛温燥热,脾弱气虚之体,多兼有卫表不固,若发散太过,则有耗气伤阴之虑。五味子既能益气固表,又可敛津益阴,柔可克刚,阴可制阳,五味子能制约桂枝发散之弊。何老师常以经验方温中调胃汤治疗脾气虚弱、中焦虚寒之证,方中常以桂枝配五味子,两药相伍,一散一收,一刚一柔,阴阳互用,敛阴和阳。

为了得到行走机构和翻转机构的速度、位置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仿真分析时采用伺服电机作为驱动,由于行走机构和翻转机构的惯量较大,且启动和制动频繁,为了保证其运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采用SCCA形式定义伺服电机。SCCA是指一条包含正弦、常数和余弦的复合曲线,仅用于加速度的设置,若机构的运动时间为t,则加速度函数y的表达式如式(1):

绝大部分教师是从应试教育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过去决定现在,教师们本身很难转变定式的思维,导致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习惯于从提高成绩的角度进行教学,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能力是一件比较困难、需时较长的工作,短期成绩提升难以看到成果,教师们较难坚持下去。长期接受方法型数学教学的学生也难以在后期进行思维定式的转变,创新思维能力受到压抑,突破惯性思维定式十分困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