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试卷誊写的那些事

 天鹅作文 2020-02-27

科举考场

科举到了北宋,考官们发现,即使答卷上把名字糊掉,还有人能通过笔迹来作弊。怎么办呢?宣和年间,考官们就发明了“誊写”的方法。

 
  科举中的试卷誊写,就是考生们答完卷子之后,会有专人来誊抄一遍,以保证字体与原本书写考生的不同。为了防止誊录的人作弊,规定考生用黑墨写答卷,称为“黑卷”;誊录的人用统一准备好的朱砂红墨和纸张誊录试卷,称为“红卷”。
 
  考生们听到这个法令后,非常兴奋。这不仅仅是因为考试更加公平了,更重要的是不用苦练统一要求的字体了。因为许多考生就是因为书写不符合要求而名落孙山的。
 
  但是,朝廷总不能录用哪些写字潦草的人来当官吧!如果写的公文潦草,同僚们看的不舒服不说,皇帝也会龙颜不悦的。于是,就补充规定了一条,誊写归誊写,录取之后,还要让考官们看一下原稿,看字体是否“庄雅”。如果字迹不堪入目的话,就取消录取资格。
 

  这样,考生们还是要练字的,塾师还是要从启蒙开始教弟子们描红。不过,不用练考试统一要求的字,也算是一个不少的进步了。
 

科举考卷


  晚清重臣李鸿章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一进考场就得了痢疾,浑身发冷,手直哆嗦。打完草稿后,没有办法誊写到卷子上了。因为手哆嗦不仅字写的不好看,如果卷子上有墨点的话,还会当作弊处理。怎么办呢?还好,因为考场上同号舍的考生可以串门,考官不管,所以,同舍号的另一位姓徐的考生来串门时,李鸿章说,看来今年是考不上了,只能等三年以后再考了。姓徐的考生问清缘由后说,我替你誊写。正是得到了徐考生的帮助,李鸿章才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后拜大儒曾国藩门下,成就一番事业。徐考生名次不如李鸿章,只做了个县令,但是李鸿章对他一直感恩戴德。多年后,徐考生的儿子也做了官,参加维新变法失败后,是慈禧钦定的要处决的人,是李鸿章拼了命救援,才保住了徐考生儿子的一条命。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科举中誊写的重要了。
 

考场舍号

李鸿章手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