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l:https://theory.gmw.cn/2020-02/27/content_33598676.htm,id:33598676 作者:滨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卜建华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此次疫情中的不少事件,从不同程度反映了我们在到的责任、道德自律、道德素养方面的不足,这些都反映了信仰教育的不足,应进一步把相关信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全面结合起来。 拓宽责任意识的界限:强化社会民众的道德责任感 在网络时代,社会民众的道德信仰不可能轻轻松松确立、简简单单养成,必须通过强化社会公众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够获得。疫情期间,部分网民造谣、传谣,对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影响,这在违反法律法规的同时,也是道德责任缺失的表现。道德责任实际是一种认知与行为合二为一的状态,通常具有道德责任感的人会自动化地将认知层面的道德转化为行为层面的道德。若想要解决网络时代社会公众的道德冷漠化趋势,关键还在于增强网络时代民众的道德责任感,说到底就是要加大并强化社会公众的主体意识。 当前,几乎每个公民无一例外的都是网络社会的参与者、创作者、接收者以及传播者,每个公民的身份倾向于具有多重性,每个民众也同时都是网络社会虚拟世界的道德主体,谁都无法将自己置身事外、作壁上观,网络社会中的一切事物不仅涉及到其他人,也与自己密切相关,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充分的主体意识,对自己所做出的道德选择及道德行为负有全部责任,并对他人及社会负有相应的一定程度的道德责任,做任何行为选择之前都必须认真考虑这些选择及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只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杜绝对他人苦痛熟视无睹、冷眼旁观等道德冷漠的现状。 敬畏之心的养成:提升社会民众的道德自律能力 据报道,疫情期间,一些官员的作为缺乏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敬畏之心,部分民众缺乏对社会主义道德法制的敬畏之心。因此,有必要在全社会强化敬畏之心的养成。 具体而言,一方面,强化社会公众的崇高信仰培育。崇高的理想信仰可以促使民众不断超越自我,进而追寻精神世界的满足,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和科学的人生追求,强化社会民众的责任意识与历史担当。培育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信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重,对英雄历史人物的敬畏,对伦理道德的推崇,对规则秩序的内化,进而建立强大的精神世界以抵制虚无、游戏、戏说、调侃的“泛娱乐化、庸俗化”思潮。 另一方面,培养对规矩、原则的敬畏之心。当下,“泛娱乐化、庸俗化”将众多文化形式、文化理念、文化产品、文化内容置于“娱乐”的天平中衡量,以是否具有“娱乐性”为标准,以此衡量文化的传承性、创新性以及生命力高低。导致历史被戏说,厚重感消失;政治被戏谑,严肃感丧失;英雄人物和政治事件被“消费”,崇高感流失。在“泛娱乐化、庸俗化”思潮的解构下,一些社会民众失去了对道德、信仰、生命、法律的敬畏,试图以娱乐化、庸俗化的话语重构政治、道德、历史和文化,这使得他们的主体价值观逐渐消解、价值追求逐渐消失、价值判断逐渐混乱、价值标准逐渐紊乱,综上不良结果的根本原因即是敬畏之心的缺失。所以,我们要注重培育敬畏之心,鉴定内心世界需要坚守,筑起“泛娱乐化、庸俗化”思潮难以攻克的心理防线。 以文化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养民众 据报道,疫情期间,少数人的自私冷酷等不良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影响。因此,我们要重视社会环境、社会舆论对于社会民众精神文化的影响,从社会角度积极进行正面引导,共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一方面,优化现实社会环境文化。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现实社会环境对于社会民众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注重公共性教育,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积极宣扬正面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同时要对于社会中一些外来的不良思潮给予及时的、正确的评论,将社会公众的精神诉求,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践紧密联系,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公众的社会生活中,使得社会公众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活行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谐的社会现实生活是社会公众感受、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践基地,因此要为社会公众积极营造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另一方面,营造健康的网络空间文化。当代社会公众是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是空前的,他们将个人的学习、生活,以及对于社会的关注已经完全融于网络生活中,将网络视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延伸,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治理网络空间,帮助社会公众筛选出网络中的正能量,引导其摒弃网络中不良的文化思想。加强校园、网络媒体、社会宣传等社会各领域紧跟时代脚步,利用网络平台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传统美德教育,同时建设优质文明的网络环境,以丰富的精神文化世界,坚定的文化自信,培养社会公众分析网络中良莠不齐信息的能力,为社会公众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