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疫往事——朱陈1946

 无冕之王001 2020-02-28

1946年盛夏,位于临沂县城(现临沂市)西南十多公里处的朱陈村发生的一场霍乱。

抗疫往事——朱陈1946

抗疫往事——朱陈1946

抗疫往事——朱陈1946

抗疫往事——朱陈1946

霍 起

解放前,朱陈是临沂周边最大的村庄,庄上有1100多户人家4000多口人。庄上手工制瓷业发达,盛产黑色碗口白色圈足的大瓷碗,隔一段时间村民就三五成群推着小木轮车装上黑瓷碗四处贩卖。

抗疫往事——朱陈1946

此时,当地阴雨连绵,天气十分潮湿闷热。村民周友臣、李洪才等9人相约推车往兰陵一带贩卖瓷碗,7月2日途中打尖(行路途中吃便饭),李洪才口渴喝了路边水沟的冷水,下午发病,上吐下泻,次日夜间不治身亡。

没人知道,李洪才得的正是传染性极强的“虎列拉”(“虎列拉”是英语“霍乱”的译音)。4日,同行的人将李洪才的遗体运回朱陈。当地旧俗,亲人去世至少要停灵两三日才可下葬,于是李家将灵床苫席放在街上,然而天气炎热,尸体已开始腐败,苍蝇四飞,遂形成第一轮污染。第二天提前出殡,前往吊唁的亲朋乡亲达百余人。礼毕,大多数人都吃了李家准备的饭食,导致第二轮污染。下葬之后,李家人还按当地旧俗,将李用过的衣履秽物扔进了村边的河里,再致河水污染。

到8日,李洪才的近邻王哲荣(资料记载为王哲英)突然发病,数小时后即告不治。从这时开始,霍乱在朱陈开始蔓延,短短两三天,全村5条街均有染病者,许多染病者数日内脱水而死,庄上一家双棺出殡者不在少数,最高峰时一天死亡者竟达十七八人之多。随着死亡人数增多,往河里扔东西、洗洗涮涮的人越来越多,被污染的河水顺流南下,自朱陈、朱张桥、赵家坝、傅家庄直到庄坞,沿河造成大面积污染,有十多个村庄千多户人家被传染发病。

抗疫往事——朱陈1946

防 疫

疫情重大,7月14日,有群众到临沂县医救会(医药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求助,朱陈疫情才为外界所知。县政府立即派七区区长李金涛、政治指导员颜寿山等人奔赴现场,首先采取措施封锁疫区,发动民兵在村各路口站岗,不准走亲戚,也不准赶早集,向村民宣传防疫知识,打苍蝇蚊子,组织当地医生抢救,并报请省政府。

7月19日深夜,临沂县的紧急报告递到山东省卫生总局,报告称:“朱陈人户一千一百多户,在这五天当中已有二百多人受病,已死大人小孩二十余人,今天正在连夜治疗当中又死四人,此疫病如不再设法防治,将来不堪设想。”局长白备伍连夜召开紧急会议,专家们根据报告判断此疫为霍乱。疫情如火情,总局当即决定马上派出医疗防疫队。

抗疫往事——朱陈1946

抗战胜利前夜,1945年8月12日山东省政府在莒南正式成立,省卫生总局同时成立,山东军区卫生部长白备伍任局长。

天刚亮,队长徐坚率防疫队就出发了,白备伍随队赶到朱陈,坐镇指挥。在朱陈,徐坚将所有医务工作者中西医混搭,分成四组,划片救治。实行三天后,感觉病人分布不均,这一方法效率不高,重又调整,将药品集中有针对性使用,药房设专人坐诊,其他医务人员则全部出诊,变仅治疗为治疗与防疫并重。每天晚上汇总情况,徐坚、怡然等省卫生总局专家就每天的施救情况进行专门指导。

抗疫往事——朱陈1946

省防疫队与区公所配合,通告全区,“灭蛆捕蝇、整理各庄街道(两边挖引水沟)、井边放公罐、禁止卖冷食者(瓜、凉粉等)、断绝向朱陈通行及禁止闲人各街乱逛或走亲戚家以防传染、用开水烫洗碗筷并盖好食物防苍蝇、揭发神婆造谣惑众并制止一切敬瘟神的举动。”

谣 言

没想到,最后一条措施——揭发神婆造谣惑众并制止一切敬瘟神的举动,竟然遇到最大阻力。人人自危中,村里谣言四起,“庄西南的桥是龟脖子,因为大家踩了,所以有病”“有五百瘟鬼在南大寺开会”;大多数群众家门上贴着纸剪的狗,上写“神狗,神狗,把着门首,瘟神一见,回头就走”;甚至有人相信“阎王爷点了谁的卯簿,一定活不了”,干脆坐着等死……深信谣言的群众对灭蛆捕蝇扫除污秽的要求,不爱听,不去做,即使做也马马虎虎地应付“公事”。最令人着急的是,当地有些干部思想上不通,认为疫病是“天意”“瘟神”,所以根本不向群众传达防疫要求。

反迷信成了最紧要的任务,如果不把迷信反掉,卫生防疫工作难以展开,疫情便难以控制。防疫队当天晚上再次召集全庄干部开会,苦口婆心地指出现在桥不走了,瘟神也敬了,可病还是流行;造谣的神婆领头敬神也病死了,南大寺老和尚拒绝救治,念了一天经后就死了……同时,讲清楚“病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七区区长特别批评了思想顽固的北大街农救会长。事实教育了干部和群众,次日各街民兵及干部分头挨家挨户上门督促。

抗疫往事——朱陈1946

经过艰苦的工作,疫情从26日开始缓和。可是不少群众便开始松懈,“卖瓜果的到处皆是,卖粥的共用饭碗,菜馆子开门了,而食物也不盖,苍蝇也不打了,街道也不整理了,门岗也不严格了”,还有的群众讲怪话,认为“卫生忒讲究了”。到8月1日,朱陈十字街因一个二流子串门子吃喝“着病”(感染的意思),全街复又出现大量感染者,疫情出现反复。

转 机

8月4日上午10点,一架来自青岛的飞机降落在临沂机场,从飞机上走下来两名外国女士。其中一位身着美军少校军服,分外引人注目的是,她是一位黑人。她的中文名字叫雷黛德,此时的身份是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少校医官,另一位是她的护士道义尔。她们带来了5万支霍乱疫苗。

抗疫往事——朱陈1946

雷黛德到临沂后,马上与白备伍进行了短暂的情况交流和商讨,决定疫苗优先供朱陈、傅家庄等疫情严重的四个村庄及人口稠多的城关两地群众注射,计划这项工作用七天至十天来完成。

抗疫往事——朱陈1946

5日,白备伍与雷黛德等抵达朱陈后,立即与七区政府召开简短会议,决定为防止疫病继续蔓延,立即成立区防疫指挥部,由区长任总指挥,区武装部长任副指挥。指挥部下设纠察队、宣传队、治疗队。纠察队由各庄调集30至50个民兵组成,将疫区封锁,隔绝病区与外界来往。宣传队由当地干部及小学教员组成,到处进行预防及治疗“虎列拉”的宣传教育。医疗队则由医救会、卫生局及当地中医西医组成,至各庄进行注射、治疗。

抗疫往事——朱陈1946

此方治疗效果十分显著。省防疫队医生怡然马上将这个处方公布在了《大众日报》上,“在临沂县抢救虎疫中,大多是用联总雷黛德氏介绍治虎疫之有效处方抢救的。这个处方的效力很好,大多患者均经此方治愈,如朱陈试用十七病案,亡者六人,在傅家庄治二十人中死二人。”这给了其他疫区很好的指导。

在朱陈紧张工作10天后,雷黛德与白备伍转到距朱陈十几公里的唐家沙沟继续抢救。七区区长在欢送会上说:“多亏白总局长亲临现场并带来专家,用了有效方法,救了老百姓,不然我们这个区不知要死多少人,说不定朱陈要断绝人烟了。”《大众日报》记者这时采访了雷黛德,报道中说:“雷大夫是联总或行总人员中,真正深入到解放区农村中去进行救济治疗工作的第一个人。她这次在乡下一共注射了有二三千针,她每天六点钟起身,晚上一直忙到十一二点钟。除了每天三餐饭后的半小时休息外,其余的时间差不多全部都花在工作中,天天在烈日下,自这家跑到那家,不论是怎样窄小的茅屋,病人怎样呕吐了一地的饭水,她也还是亲自至病人跟前,问他病状,细心地治疗。”雷黛德在疫区连续工作了20天,大大延长了行期。临返回青岛前,山东省政府主席黎玉接见了雷黛德,“对雷大夫的竭诚帮助与亲自动手不辞疲劳地抢救病人,表示万分感谢”。

雷黛德带来的药品全部投入治疗防疫之中,但仍有缺口,省政府紧急拨款二百万元,通过各种关系购买疫苗,专为群众注射。

7月至8月,朱陈霍乱,蔓延至周围40余村,死亡470余人,经全力防治,疫情得到控制。到9月3日,朱陈已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续 事

此次疫情得以迅速扑灭,报纸的宣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自7月28日开始到9月26日,《大众日报》刊发各类报道18篇,及时通报信息,戳穿谣言,传播科学知识,公布救治办法。省卫生总局用老百姓的语言在《大众日报》发出呼吁:“现在民主政府派去医生正在病区抢救。老少爷们!我们应跳出迷信的苦海,朱陈有两个神婆也病死了,所以说没神也没鬼,说有瘟神全是骗人的。传染病好比失火,这里将扑灭,那边又放起火来了,因为大家不注意防治,如向河中丢死人用的东西,使病菌传播,这样永远不能扑灭。”

抗疫往事——朱陈1946

宣传有了很好的效果,册山老沂庄的一位老百姓去傅家庄买酒,回来即得霍乱而死,幸该庄有某机关驻防,闻讯即以迅速之方法督促埋葬,衣服被子碗筷煮沸五分钟,家内院内之排泄物都以石灰掩盖后打扫,并埋入土中。经此措施后,该庄霍乱未得流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防疫范例。

结 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霍乱到非典,我们对抗传染病的防控体系虽然已趋于成熟,但社会在发展,病毒和细菌也在不断变化,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前进的步伐也不应该停歇。“非典”过后十多年的今天,我们又迎来了新冠肺炎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回顾当年那些疫情的现实意义所在。传染病既能置人死地,也能让人懂得生之珍贵,激发出更加顽强的生命力。人类唯有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尊重自然,珍爱生命才能在疫情面前筑起最坚实的防线。

抗疫往事——朱陈1946

王家驹搜集整理

王家驹,现为临沂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临沂市罗庄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系文中第二个患病村民王哲荣曾孙。王哲荣为朱陈本地剃头匠,在给李洪才遗体剃头刮脸时染上疾病,一个月内,连同本人、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3人因感染霍乱先后去世。

文字参考:大众日报《扑灭朱陈霍乱疫情始末》,作者于岸青;山东省省情资料库《1912年—1949年(中华民国时期)大事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