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科】心理疾病有五大表现,各年龄段心理疾病表现

 老沔城人 2020-02-28


【心理学科】

心理疾病有五大表现,各年龄段心理疾病表现

 


  在以前,你去看心理医生会被当成精神病人,人们会用异样的眼光看你,但是,现在大家都知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看心理医生已经不是什么需要隐蔽的事情,如果你出现下面四种异常表现,需要看心理医生。

  1.情绪异常

  情绪异常是非常普遍的精神心理症状。有的人表现为成天闷闷不乐,不爱搭理人,对原来喜欢的事提不起兴趣,觉得活着没意思等;还有人情绪高涨,自我感觉特别好,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部分患者还可能无故发笑,但表情淡漠,或无缘无故紧张、害怕等。

  2.意志减退

  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问题困扰时,人的“生活热情”可能被突然打断。原来积极热情的职场精英,可能变得工作马虎、消极怠工、迟到早退;原来好学上进的孩子可能成绩一落千丈、上课走神、作业一塌糊涂,甚至懒散、不修边幅,成天躺在床上不想动。

  3.神经衰弱或躯体异常

  有的心理问题首先影响身体,出现头痛、失眠、多梦易醒、月经紊乱、倦怠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或者身体反复出现不适却查不出原因,比如腹痛、头晕、胸痛、胸闷,甚至肢体无力等。

  4.行为动作异常

  妄想、幻觉等症状可能使患者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异常行为。比如对空叫骂、喃喃自语,做莫名其妙的动作;或者动作麻木迟缓、僵硬机械,无故呆立、呆坐,或长时间发呆等。

  5.性格改变

  “突然间像变了个人”,这是许多精神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描述。如果一个人在某段时间性情大变,疑心重重,胡乱推理和判断,认为身边人都跟自己过不去,走在路上觉得被跟踪,认为别人讲话是在议论自己;或自作多情,认为不相干的异性喜欢自己等,要高度怀疑是否有被害妄想等思维障碍。

  各年龄段的心理疾病表现

  一,0~20岁儿童、青少年

  1.吮吸手指、爱咬指甲、口吃、遗尿症、选择性缄默症(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

    2.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反应奇特;

    3.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

    4.对父母过分依赖;

    5.学习困难、坐立不安、注意力不能集中类的儿童多动症;

    6.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耸肩膀和模仿怪相等类的儿童抽动症。

  二,20~40岁中青年心理疾病以抑郁症较为多见

  1.情绪低落、狂躁,心境悲观、愉快感丧失;

    2.自我感觉不好、对日常生活兴趣缺乏、自我评价降低;

    3.持续性疲乏、睡眠差、没有食欲、记忆力减退;

    4.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所做所想的事情抱有怀疑,悲观地想像自己的将来,有失望乃至绝望的想法;

    5.精神运动迟缓,联想困难、语言减少、语音低沉、行动缓慢;

    6.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月经失调。

  三,40岁以上人群心理疾病以神经官能症为主

  1.记忆力下降;

    2.不认得回家的路,行为怪异,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困难;

    3.出气困难,不能呼吸;

    4.四肢抖动,发作后紧张、焦虑,担心再次发作;

    5.不能集中注意力,工作、学习、家务能力下降,心烦意乱、肢体麻木,浑身说不出的难受及疼痛等;

    6.睡眠障碍、饮食不好。


    (文章来源:99健康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