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怎样学习中华文化的(88)——“知子莫如知子花”

 沈忠明6807 2020-02-28


“知子莫如知子花”,我不太肯定廷晖老师为什么把他的公司取名“知子花”,但我想智慧的他做事都是追求极致的,对取名这件事肯定是慎之又慎的。愚笨的我最开始从屏幕上听到这三个字时,以为是芳香四溢的栀子花,可当我用心地听完廷晖老师的三次讲座后,我对廷晖老师公司取名含有的深意表示赞叹。

我认为廷晖老师如此取名至少以下几层意思,姑且谈之,不知廷晖老师是否赞同。

一是“知子花”与“栀子花”三字同音,朗朗上口。

二是“知子”两个字的出处源于“知子莫如父”,同样的还有“知女莫如父”。所以他的课程中会有父子、父女、母子、母女等亲子关系之分。他把自己取名为“知子”,言下之意他通过饱读经书上万册,加上他的实修实证,人如其名,甚至已超过大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

三是“花”字也有讲究,本来芳香四溢、洁白高贵的“栀子花”就让人赏心悦目,在此把每一个孩子比作惹人怜爱的花朵,知子花愿意作为园丁与所有的家长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要想获得满庭芳香,一定要经历播种、浇灌、施肥,耕耘同时还需要阳光、雨露等。因此一朵花的成长都需要链接天地的能量,而有些父母以为孩子可以上学了,就可交给学校就行了。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渴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孩子在你的身上没有感知学习地榜样,成长地动力,成功地喜悦,就难以养成好学的习惯!所以只有学校、家长、孩子一起联动,从小给孩子

种下一个向上向善的种子,才会开花、结果,成为栋梁之材。

大家都认为曹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从观众的反应和点击量的直线上升来看,大家对周二家长课堂特别期待。而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廷晖老师的这颗“仁爱”之心。“仁爱”是“仁”与“爱”两个组成的。仁者无敌,仁者爱人,无远弗界。“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要凡事包容。他愿意他的真诚打动和唤醒每一位家长,共同来利益和成就每一个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愿学习和改变的父母。

让天下没有难教的孩子,我愿意为“知子花”尽一点绵薄之力。

远东电缆沈忠明  20202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