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远读重洋 转载授权请在本文后留言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 从官方发布的数据来看:昨天(2月25日),全国(除湖北)新增确诊人数只有5例。而且全国治愈出院的人数,已经连续2周超过千人。甚至还有一些省份已经降低了响应级别。 然而,就在中国形势一天天好转的时候,病毒却开始在其他国家蔓延开来,变得越来越严重。 (截止到发文时间) 韩国一天之内增加284例,累计确诊1261例,死亡12例,不少青瓦台官员被隔离观察。 日本累计确诊861例,甚至有传言流出,如果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东京奥运会可能因此取消。 意大利累计确诊323例,死亡11例,成为欧洲最严重疫区。 美国确诊53例,美国CDC发出警告,可能因此采用停工、停课的措施。 伊朗确诊95例,死亡16例,伊朗卫生部副部长也已经被确诊。 德国、奥地利、克罗地亚等多个国家相继出现确诊病例…… 此情此景,让很多中国网友很是着急。他们纷纷呼吁:赶紧来抄中国作业。 这样的呼吁并非没有道理,世卫组织联合考察外方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也表示:中国方法是唯一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 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我曾经也有偏见,对非药物的干预措施持模棱两可的态度,认为没有特效药就没有办法,中国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去拯救生命,这样的尝试极为重要,是目前我们知道的、唯一已被证实确实有效的方法。” 为什么中国方法是目前见到了成果的方法呢?有一本书或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这本书的名字叫做“Over complicated”,直译过来是“过度复杂”的意思。不过中文版把它翻译成了《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 这本书的作者叫塞缪尔·阿贝斯曼,是一位复杂性科学研究专家、应用数学家,现为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专员。 阿贝曼斯在这本书中指出:空前复杂性危机,是我们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 01 · 什么是复杂性问题? 复杂,并不意味着数量很多,比如说1000万个零件,放在那里,这只能叫“庞杂”(complex)。但当这1000万个零件,彼此间产生影响的时候,这就叫“复杂”(complicated)了。 当达到复杂程度的时候,节点和节点之间就会相互影响,人是无法完全理解其功能的。 比如说,美国联邦税法的总页数已经超过了74000页,这个庞大的法律网络非常复杂,拥有无数个关联的节点,会对纳税人产生级联式的影响。 现在假设我们将一份家庭收入数据分别提交给45名税务人员,他们会反馈45种不同的纳税方案。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能够弄明白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关联,哪怕你是专业人员。 而传染病扩散是一个同样复杂的问题。它取决于三个因素——病毒、环境和人相互作用。 这三个因素不仅会相互作用,它们也跟无数其他节点相关联。 病毒因素 不同的病毒,有着不同的传播速率,通常用R0表示。(注:一个感染者在传染期内在易感人群中引起的新感染者的期望人数,为传染病的传播速率,又称基本增生速率) R0并不是一个完全固定的值,它跟防控措施、医疗资源有着很大的关系。 比如说非典最初R0为2.9,隔离后开始降至0.49。再比如新冠肺炎武汉R0数值为0.83,上海数值为0.57,浙江数据为0.18。(注:为2.17日数据) 环境因素这和当前城市感染人数、输入人口数量、医疗资源、后勤保障系统等各个因素都有关系。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造成完全不同的结果。 比如说在这次防疫战中,有不少人都批评新加坡政府过于佛系,在确诊人数已经过百的情况下,人们依旧不戴口罩在公共场所活动。 但实际上,新加坡采取的政策颇有成效,也得到了世卫组织的认可。这是因为新加坡的环境状况跟中国完全不一样,他们感染人数远不及中国严重。所以他们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公共卫生措施。 人的因素既涉及到人的免疫系统机制,也涉及到人的心理机制。而这两个系统都是复杂系统,可能随时会出现任何变化。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传染病的问题变得空前复杂。没有人能够准确地预测和控制未来发生的事件。 没有人能够准确地说清:疫情明天会变化成什么样子。哪怕是疾控中心的专家,也需要用上“有可能”这样的字眼。因为它涉及到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哪怕发生轻微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国家也面临这不一样的问题。中国的情况和日本情况不一样,日本情况和美国情况不一样,美国情况和韩国情况也不一样。 因此,不同的国家也应该采用不同的防治办法。但是虽然中国的方法,无法完全照搬,但中国应对疫情的思维方式却值得一抄。 · 02 · 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阿贝曼斯在《为什么需要生物学思维》中指出,应对复杂问题,人们通常有两种主要的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把这个系统尽量简化,或者从中总结出一个可以囊括一切的理论,然后用这个完美的理论去解释和控制这个系统。 这种方式的背后是“物理学思维”,就跟物理学家搞研究是一个思路。 “物理学思维”相信的是规律,符合规律的就是正确的,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错误的;使用这种思维,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找到规律,理解规律。 比如说,积极地研发特效药物就是一种“物理学思维”,研发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也是一种“物理学思维”。科学家知道疫苗是如何对病毒起作用的,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这套思维方式非常精准。 第二种方式就不同了,这种方式不但不去简化和抽象系统,而且还会拥抱系统的复杂性。这种方式会把大量的事实全都罗列出来,而不会太在意这些事实背后的规律。 这种方式的背后,是“生物学思维”。这就跟生物学家搞研究一样。 生物学家在研究动植物的时候,并不会想着把大自然简化,他们要研究的正是动植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们喜欢仔细研究每一个不同的个体。 中国在对付这次疫情的时候,“什么有用就用什么”的方法也是一种生物学思维。中药有用就用中药;隔离有用就扩建医院、增加床位;总之不管病毒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只要有用的措施我们先做起来再说。 在采用这些办法的时候,医生并不清楚哪些药物具体是如何对病人发挥作用的,防疫人员也并不清楚这些方法是不是完全没有错误。但是,只要从整体数据来看,这些方法确实有用,那就用。 阿贝曼斯认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生物学思维往往会更有效。 因为要从复杂中找到统一的规律是很难的,比如疫苗研发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它虽然用处很大,但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而且由于太过精准,也很容易导致功夫白费。比如说,就算你疫苗研发成果了,但是病毒却突然发生了变异,那这个疫苗还有没有效果呢? 这就是物理学思维的弊端,但生物学思维就不一样了。 生物学思维只考虑不断地解决问题,它相当于是在模仿自然界的进化剪刀,看谁能够在极端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只要生存下来,就是好样的。这就是中国采用的“生物学思维”。 · 03 · 中国的作业怎么抄 那么,具体怎么做,才能发挥自己的“生物学思维”呢?我们可以从下面三点着手。 第一,要放弃完美的应对措施。在生物学家的眼里,没有任何一个生存方式是最完美的,能适应环境的都是合理的。 所以,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想着寻找完美的解决方案,而是要马上找到那个最能适应当下情况的方案。 所以其他国家抄作业,也并不是要完全照搬中国的所有方式,例如封城、停工、停课等等。 这些情况在中国适用,但在其他国家未必适用。但是可以参考的几个点是:发挥社区的作用,从宣传做起,让每一个人都保持高度警惕的状态,用这种方法做好社区防控;同时建立起透明的疫情数据系统,及时披露疫情,让人们时刻知道外界趋势。 第二,要关注个体和细节。个体和细节是物理学思维刻意忽略的东西,但恰恰是生物学思维最重视的东西。 如果一个系统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和把握,生物学家就会从一个个体和细节做起,把它们当成一个个突破口,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说,在这次的新型肺炎中,我国对于确诊患者做了严格的监控。通过对于个体的研究,我们能发现病毒在有些人体内会有超长的潜伏期,还能发现病毒的具体传播方式。 科学研究人员会通过对个体的研究和了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掌握整个病毒的发展情况。 第三,要不停地进行更新迭代。作者认为,一个生物系统和一个物理系统最大的区别,不光在于生物系统更加复杂,而且在于生物系统是有历史的,是不断进化改变着的。 因此,生物学思维要求我们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动态的、不断进化的过程,主动促进这个更新迭代的过程。 比如说,在这次疫情中,光是能够治疗“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案,中国就已经迭代了至少6次,差不多每隔四五天,就会根据全国的临床数据,来调整一次最佳的治疗方案。这也是典型的生物学思维。 疫情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深切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真的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人有国界,病毒却无国界。 希望日本、韩国、意大利、伊朗等疫情严重的国家,能够根据自己情况,尽快制定好行之有效的防治办法,打好这次全球防疫战。 否则,哪怕是咱们中国已经处理好了内部情况,也可能会受到国际影响,导致病毒重新回流中国。 正如世卫组织说的,中国已经为全世界争取到了很多;希望中国的经验,也能够让其他国家少经历一些。 中国已经答好了一张闭卷考,请你们开卷考的时候,能够抄好这份作业! 最后,希望病毒能够早日在全球退散。 与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保持同步 关注我们 每次阅读都会有惊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