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瓣9.2分神作《想见你》:人人都爱黄雨萱,人人都是陈韵如

 乐康居 2020-02-28


01

《想见你》,想见真实的你


2020年的第一部热播剧《想见你》完结了。

这部关于青春、穿越和记忆的剧集从播出以来就获得高的关注度,而剧中“陈韵如”这一角色的命运走向,更是激起网友们的种种热议。


17岁的陈韵如,性格孤僻内向,在班级中是那个最不被人注意的对象。

她成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童年的经历让她不仅习惯了父母的争吵和弟弟的任性,也学会了该如何去压抑自己的情绪,默默忍受所有痛苦。

她自卑敏感,却没有一个可以述说的朋友。她无法感受到“爱”,也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直到有一天,与她有着相同外表的黄雨萱魂穿到她的身体中。

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陈韵如惊讶地发现,这个与她性格完全相反的黄雨萱,竟然如此招人喜爱。

和睦的家庭、李子维的关注、同学们的关心,这些她曾经梦寐以求的东西,黄雨萱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

她第一次体会到“另一个自己”的阳光开朗,感受到了“被人爱着”的幸福。这种感觉让她一度忘记了自我,选择活在黄雨萱带来的虚幻和假象中。


为了继续拥有这份来之不易的爱,她开始刻意模仿黄雨萱。

一遍又一遍的模仿,让陈韵如慢慢地“成为”了那个开朗乐观的“黄雨萱”,也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但是,陈韵如永远只是陈韵如,这样的模仿到后来不但破绽百出,也让她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

有网友留言 “在陈韵如身上,我看到了我自己”

是啊,何止是17岁的陈韵如,就连已经长大成人的我们,不也常常在拙劣地模仿着别人眼中的“完美”,从而来掩饰自己内心深处的自卑吗。

而这种自卑,恰恰源自于我们对自己的不认同。

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主题就是获得自我认同。

陈韵如正是因为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没有清晰的认知,所以才只能通过模仿他人来获得短暂的满足。

但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存在完美无瑕的人,不是吗?

只有勇敢地面对我们的内心,才能最终与自我达成和解,从而获得更高程度的自我认同。

在希望获得他人的爱之前,先试着拥抱自己吧。

02

如何提升自我认同感?


自我认同感低是天生的吗?

不是。

外在的环境和内在的自我,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自我认同感。

这里的环境,不仅指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亲子关系等,也包括学校教育、师生交流和同学关系。

比如陈韵如,她所处的环境本身就不是很好,缺爱的原生家庭、充斥着同龄人冷嘲热讽的校园环境等等,都在时刻影响着她的自我认知,同时也奠定了她灰色的人格基调。

而自我,指的是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和人格特质。

黄雨萱与陈韵如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认知偏向上的区别。

乐观向上的黄雨萱总会看到问题中积极的一面,勇敢地去应对挫折;而陈韵如在面对问题时就消极的多,并且会习惯性地去逃避问题、封闭自己。

这就是认知方式上的差异。

积极的认知偏向会让你更自信更独立,而消极的认知偏向,只会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然后一步步地把你带入到死胡同里去。


童年已经成了过去式,我们没办法改变,但成年以后的轨迹,也许还有机会。

我们没办法改变已有的外在环境,但或许可以先试着改变内在的自我。

只有不断地提醒自己建立正向的认知偏向,才能逐渐去看到自己好的一面,从而打从心底地喜欢自己,提升自我的认同感。

但是,每个人的认知方式都千差万别,改变起来也难度不一。

如果你想要在短期内就有所成长,不妨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助你一臂之力。

他们不仅会鼓励你,陪你一起探索自我,而且会帮助你学会如何用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如何运用科学的心理学方法改变自我认知、获得自我认同,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和人生轨迹。

很多还没接触过、或稍微接触过心理咨询的朋友,可能都会有以下这些疑问:

心理咨询是什么?
心理咨询师会如何帮助我?
咨询师的风格是什么样的?应该怎么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