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春季温室育苗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一、育苗前期准备工作 1、选棚:育苗温室应选择三面砖混或土墙保温、正面采光的无立柱钢构温室,光照充足,墙体接缝及后棚面严密、温室应保温、不漏风。保温设备根据温棚面积来确定(50米温室设立4个火炉及烟道出口为佳;100米温室设立8个以上火炉及烟道出口为佳)。 2、扣棚:要在头年做好温室及育苗的设备准备工作,1月底前扣塑料棚膜,2月20日前要维修墙体及火道,清除温室内杂草,平整地面,设置走道、苗床,盖草帘或棉帘子,以提高地温。 3、温室及穴盘消毒:扣棚后对温室进行室内消毒,用37%甲醛溶液稀释为4%的浓度对温室进行喷雾消毒,300m2的温室一般需甲醛1.2-1.5kg,需要喷施药液30kg(每增加1个m2需增加此药液100g)。喷雾时地面和墙壁都要喷撤周到,不留死角,喷雾后密闭棚室48h。48h到后于清晨放风24-48h,等棚内无异味时,才能进棚作业;新穴盘不需要消毒,若是重复使用的穴盘用0.75%的次氯酸钠溶液或0.7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min(用大的容器或蓄水池盛装消毒溶液,并浸没穴盘),并在装盘之前使之干燥。 二、育苗环节 1、装盘:装盘时应装满穴盘,做到均匀一致,装盘后,用手指压感觉紧实但同时可以用牙签轻易挑起(浇水后基质既不下沉又不会溢出)。 2、压盘:将装完基质的穴盘叠加(高度为30-50cm左右),盘与盘之间对齐,最上面的穴盘垫一硬板,用力均匀往下压,压出孔的深度1-1.2cm为宜。 3、播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人工或机械点种。点种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1-1.2cm最佳。点种后覆土一定轻填轻抹,不要用力过猛。点种工具使用酒精消毒。菜农朋友们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种子集中催芽或不经过催芽直接点种,但没有经过催芽的种子有出苗不一致、苗龄不一致,移栽后生长不一致、花芽分化不一致、开花结果不一致、成熟不一致等缺点。 4、摆盘:由于穴盘较软,直接搬动会造成穴盘损坏、基质洒落,可用一较硬板子垫在穴盘底层,最好每一盘的穴盘上面再垫一层硬纸売,一次可动3-5盘,为便于管理和病虫害的控制,不能过密摆盘,要留下足够的通道及空间,利于作业操作。要求每3米留一条通道,温室中间留一条路。在摆盘前一定要在穴盘底下铺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幼苗根系扎入土中,造成幼苗徒长及幼苗带菌等,在有积水处打孔排水。设施较好(温度控制在10-28℃)的温室可以直接铺膜;设施较差的温室(温度在10-20℃)在种子露白后铺膜。 三、出苗前期管理 1、上头水:当温室内夜间最低温度达到10℃以上时开始上头水。要用细孔(大于200目)喷头,要求喷水均匀且细,确保浇匀浇透,检查每个穴盘底部全部都要滴水。具体操作方法:第一天下年浇一遍水(种子吸足水),第二天上午再浇第二遍水,然后在穴盘上直接铺一层地膜,要及时查看基质湿度情况,如果基质于燥把地膜揭掉,用水浇透后再覆地膜。并且每天要及时查看是否出前,避免烫伤苗子。 2、水温要求:上头水时,水要先在温室蓄水池中预热到20-25℃。 3、温度要求:白天温度控制在25℃以上35℃以下,夜间温度不低于12℃,当有10%的幼苗开始顶土时,要立即降低温度,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温度12-15℃,以防幼苗徒长。同时每个温室应悬挂干湿温度计4个,穴盘基质安插温度计4个,用于监测温室温度;悬挂温度计位置不能靠近火道、火炉,高度不能太高,在温室偏中部距地面30cm高度的气温,基质温度指穴盆基质中部2.5cm处的温度。 四、苗期管理 1、温度:出苗后,白天温室气温保持20-25℃,基质温度15-20℃较适宜,夜间温室气温在10-13℃(不能低于10℃)。 2、水分:出苗后根据基质的含水量及天气情况来浇水。一般每天早上(11-12点钟)浇水,水要浇透(穴盘底部滴孔全部滴水)、浇匀;下午(5-6点钟)只是补水,浇水不能太多,但要保持基质内部潮湿。水温一般在20℃左右,特别在1叶1心前,水要浇匀、浇透。 3、湿度:湿度大将造成病害的发生,始终保持温室处于较低的湿度状态。如果湿度超过85%立即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4、光照:光照弱,易造成徒长,如果遇到连阴天气,应采取补光措施并加强倒盘。 5、间苗、补苗:应在第一片真叶展开时,抓时间补苗、间苗,保证一穴一株。间苗时保持基质潮湿,不要伤根,补完苗后水。间、补苗结束后铺膜断根,同时要及时通风降温,防止徒长。 6、放风:当棚内温度超过28℃时,就要及时放风。先放逐渐顶风,如果棚内温度没有下降,再逐渐把风口放大,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总体遵循先放顶风,确保把温度控制要求内。如通侧腰风时一定要用地膜做一道温度缓冲带,预防冷风直接吹死幼苗。 7、施肥:出苗后观察幼苗叶片颜色,大约在出苗5天后按0.02%的浓度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即3g磷酸二氢钾配15kg水),12-24h后观察植株颜色变化和新叶生长,如果植株生长迅速、绿茎比增大,叶色不发黄,则不需用补施氮肥,反之需要补充按0.03%的浓度(即3g尿素配10kg水)补施尿素。根据植株颜色和生长速率调整施肥间隔,一般5-7d。苗高达到7-8cm时停止尿素使用。 8、倒盘:生长不均匀的苗棚必须及时倒盘,即:把炉子周围、靠后墙的生长较快的幼苗与棚前面、生长较慢的苗子进行位置倒换,确保整个苗棚的苗子生长整齐。 9、炼苗:当株高达到8cm(出棚前7d左右)时开始炼苗,顶风、底风同时放风,移栽前应做到4-5d以上全部掀掉棚膜、大敞大晾。炼苗的原则:低温、通风、控水。温度控制:采用通风降温锻炼(逐渐揭去棚膜),以提高幼苗的抗冷逆性。在炼苗阶段,若夜温低于8℃,晚上要进行扣膜,以防霜冻。 五、病虫害监测及防治 由于温室特殊的生长条件,非常适合各种害虫和病菌的繁殖和滋生,因此,通过田间经验,掌握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和动态,坚决杜绝盲目用药,将病虫害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时预防猝倒病、立枯病等苗期病害。加强对病虫害的农业、生态、物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植保理念。选用符合《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和《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13)要求的农药。用药时应注意种类、浓度、施药方法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六、其他注意事项 1、温室消毒时做好防护措施,应穿戴防护设施,操 作和防护符合《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1276-2007)要求,牢固树立标准化生产意识。 2、强化防疫措施,蔬菜生产者要增强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在育苗过程中正确佩戴口罩、勤于洗手,确保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