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见过凌晨4点的城市不可耻, 再也看不到早晨6点的太阳才可悲

 在作文里成长 2020-02-28


朋友参加了同事的葬礼之后深受震动,这几天常感慨人生,思考人这一辈子最该珍重的是什么。她的同事今年刚刚40岁,名校博士,教授,算得上业界精英,然而却英年早逝。父母已老,孩子尚小,他在人生最好的年华和最不应该离开的时候因病去世了。

追悼会规模宏大,教授生前结识的各路朋友和有业务往来的单位悉数派员到场,满天下的桃李中也有很多人闻讯赶到,殡仪馆最大的礼厅里人头攒动,葬礼是非常体面的。

父母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或许家人隐瞒了消息。到场的三四个亲属中,十来岁的孩子悲戚地抹着眼泪,此情此景,让人唏嘘感叹。悼念的宾客们窃窃私语着教授生前努力的工作和对健康的漠视:多年不参加单位组织的体检,身体有隐患却不注意保养,交往广、应酬多、喝酒频繁,甚至身体的相关指标出现异常了也没有重视,终至病入膏肓回天乏力。

最后的时光,教授很多次徘徊于办公楼,呆坐在办公室,他是多么留恋这个世界,多么不想走啊。但死神已下了最后通牒,他知道日子不多了,他不甘心。

同事们都难以置信,这么年轻这么优秀的一个人,就这么完了,人生就这么结束了?推人度己,大家对脆弱的生命和人生的意义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思考。这也就是这位朋友参加完葬礼之后向我喋喋不休地反思人生的原因。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亲戚的死亡。亲戚一米八九的个头,不光仪表堂堂,而且精明能干,上世纪90年代初期,也就是差不多25年前,在老家那样的五线城市,他早已身价数百万,是一个很大的包工头,我们那个小城里很多宏伟的建筑就是他的工队盖的。他不但富甲一方,而且泽被乡里,他的老乡和亲戚大多在他的麾下打工,当年我也在他的工程队干过。可惜的是,几年前听说他病故了,死的时候也挺年轻。

听家里人说,在癌症晚期的最后日子里,尽管西医已经做出了残酷的宣判,但这位亲戚跟不愿离去的抗癌斗士于娟一样, 信中医、信偏方、信各路神医,躺在病床上眼巴巴地等待着奇迹出现,他是多么不愿意离开啊,他愿意用自己所有的财富和名声跟死神做个交易,换得几年活着的日子。他尽力挽救自己的生命,可惜世间没有那么多的奇迹,死神最终还是带走了他。

当人们健康的时候,习惯于无视健康,当人们失去健康的时候,才知道健康高于一切。但是健康往往是不可逆的,身体病了,尤其病入膏肓之后,想要再回头,却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这个社会太过功利,成功,做个与众不同牛逼闪闪的人是绝大多数人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人们一个个殚精竭虑朝思暮想废寝忘食,这一废寝忘食,可怜的肉身就惨遭蹂躏。每天打开朋友圈,到处都是成功学和鸡汤文。记得篮坛巨星科比退休的时候,网络写手们以科比为原料炖了很多鸡汤,关于科比,最著名的轶事是,据说有人问科比为什么这么成功,科比反问对方可知道凌晨4点钟的洛杉矶是什么样子吗?合着其他人凌晨四点钟起床练篮球就能变得跟科比一样牛逼。

再往前推几天,一张图片传遍朋友圈,是创办特斯拉等好几个牛逼企业的“钢铁侠”伊隆.马斯克的头像和名言:“拼命工作,每周至少花80到100小时在你的工作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如果别人每周工作40小时,而你工作100小时,即便你们在做同样的事情,你已经快人一步。”

我能说我不想要这样的成功吗?每周工作40小时我都嫌多了,做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按时上下班,做好分内之事,下班烹调美味、陪伴爱人和孩子、看电视上网、散步健身就真的那么没有意义,甚至那么可耻吗?在这时代,做个吃饱睡好不那么拼命的普通人就真的要被鄙视到尘埃里吗?

在当下的创业狂潮中,年轻人按时吃饭睡觉都变成了不可饶恕的罪孽,都成了没有出息的表现,只有在办公室架起行军床,凌晨三点吃着泡面谈理想,连续几昼夜不睡觉,办公室里“红牛”等功能饮料空罐堆成高墙才能演绎出人生的意义,这特么是谁规定的?这么拼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万一累得挂了,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将会怎样?

我也疯狂过。想当年做在线教育的时候,为了赶着点录课程,在最紧张的那一个月,每天晚上通宵达旦彻夜讲课就是个常态,别说4点钟你科比起床了,我凌晨4点钟还没下班呢。白天一个人讲10节现场培训课程那也是小菜一碟,关键可以连续讲12天,身体棒到8年期间未曾抛锚。15年初卖牛肉,白天晚上连轴转再正常不过,连续数个晚上钻在零下20度的冷库里通宵达旦地干,到凌晨4点钟装好货坐在简陋货卡的副驾驶上一路颠簸着向西安进发,安全系数不高的小货车风驰电掣地飞驰在高速上,惊得小心脏扑腾扑腾的。

现在想想我也真是犯二,这么不要命干嘛呢?想当年我是一个极其珍视生命的人,高中时我在课堂上睡觉太多,以至于晚上偶尔失眠,敏感的我以为得了高中生常见的“神经衰弱症”,偷着没少吃药,每天掐着指头算有没有睡够8小时,睡不够是绝对不行的。上大学后更加珍惜生命,觉得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可千万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一个小病症,我跑了长沙市不下8家医院。那时候早晨是要跑步的,中午是要睡觉的,晚上11:30前是必须要入睡的,以至于生物钟养成到迟于11:30睡觉必然会梦魇,就是会痛苦地用脑袋砸墙但是又醒不过来。

现如今,晚上不到1点钟就上不得床,早已不知道午觉是个什么鬼,戴个手环记录,每天的睡眠很少有达到6小时的时候。不是自己努力干了什么,而是越活越不重视生命了。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到了因癌症去世的原复旦大学老师于娟,又把她的70多篇抗癌日记大致浏览了一遍,我就把于老师对于生命的思索摘抄几句放在这里吧:

我不敢奢望事业上的精彩,只卑微地希望自己活着,不是我贪生怕死,而是我明白:“人生最痛苦的事有三种:晚年丧子,中年丧妻,幼年丧母,如果我走了,我的父母、丈夫还有孩子,就会面临这些痛苦,所以我要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因为“活着就是王道。”“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我想我之所以患上癌症,肯定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累积的结果,但是健康真的很重要,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于娟抗癌日记《此生未完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