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名医郑守谦:涵养正气、延年益寿,就这样做

 楚士祥丁 2020-02-28

近代名医郑守谦:涵养正气、延年益寿,就这样做

作者:贾世敬, 张其成

据文献考证,“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的《净明宗教录》一书。由此出处可知,气功这一术语具有道家修炼技术的色彩。

古代修炼技术门派繁多,但各家各派基本的修炼内容和方向大体一致。各家均有自己的术语,起初“气功”一词仅为道家所用,并未广泛流传,经历了千余年的历史演变,现在已不仅仅指道家的修炼功法,而是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修炼技术的统称,包括了医家的导引、按跷,儒家的坐忘,佛家的坐禅,道家的吐纳,武术的内功养生等各个流派的健身功法。

中医气功以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精气神学说、经络气血学说等为理论基础,其中也融入了一些道家、佛家的修炼理论。

在《黄帝内经》中,提到有关导引、行气等气功理论和治疗方法的文章有八篇之多。开篇《上古天真论》即有云:“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呼吸精气,相当于调息;独立守神,相当于调心;肌肉若一,相当于调身,可见当时医家的气功功法已经有了现代气功“三调”锻炼手段合一的雏形。

古代许多著名的大医家都精通气功之学,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汉代的华佗、张仲景,隋代的巢元方,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李时珍等。

近代名医郑守谦:涵养正气、延年益寿,就这样做

近现代以来,更不乏精通气功之学,并长期以此强身健体、养生延年的名医,郑守谦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郑守谦(1891-1969),著名中医妇科专家。郑家世代业医,从最早之清朝康熙年间郑仁轩开始,至今已340余年。1924年曾协助父亲郑修成创办湖南明道中医学院,1955年奉调赴京任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妇科主任,并荣任全国政协委员,1969年病逝于北京。

郑老非常重视气功养生。他认为气功是强身的妙法,内功静坐能够做到“精神内守”,预防疾病,从而达到抗衰老的目的。

他在《中医养生述要》中论述养气之法时提到:“人生以气为本,以息为元,以鼻为宗,以心为根,以肾为蒂,以脑为用。《类经》云:人生之本,精与气耳,精能生气,气能生精。欲葆其精,先固其气。练气调息,必使呼吸匀静,常在心肾之间;进而练意宁心,使身静神安,则百脉自调,七情不炽,而血气安定,百病潜踪,故不必服药求助也。”

郑老每天坚持按子午卯酉时静坐练功,精神健旺,脑力不衰,耳聪目明。以下就具体介绍郑老的气功功法。

气功基本功法要旨

近代名医郑守谦:涵养正气、延年益寿,就这样做

练体

行功时因人而异,可采取坐、卧、立或行的体式,固定一种,持之以恒。

要使躯体完全自然放松,感觉舒适,轻稳安逸,独立守神,无所顾忌。练功地点,要求环境安静,空气清新。

练功前准备要全面,择地定心,畅通鼻道,排除自身干扰,如身边琐事、紧身衣物、大小便意、无名痛痒等。

总之,久练自定行功方式,习惯成自然,养成一种条件反射的格局,切记防止内外干扰,勿虑天崩地裂,一心专事练功,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意

行功要用自己主观意念去改变心理状态,排除杂念,使思想集中于一点如鼻尖或肚脐(古称“守窍”或“意守丹田”),达到迅速“入静”意境,让大脑暂时休息,不理睬外界任何刺激,闭目调心,凝神忘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古称“入定”)。

如此,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安,安而后无虑,人体能量代谢可由是暂减转为蓄积,进而调整人体生理功能,当全心入静后,大脑中只一个气功兴奋点,能抑制脑内其他兴奋,因而静心宁神,可增益人的正气。

练气

在自然呼吸时,有意识地锻炼鼻吸(纳)气,口呼(吐)气,以意领气,使呼吸均匀和缓, 从浅呼吸渐变为深呼吸,成为领气到肚脐的腹式呼吸(古称“气沉丹田”), 如此反复十数遍后,进一步行练意与练气的结合(古称“数息导引”), 即从一到九,口中默念十多次,直至心无杂念,同时降低呼吸声音,呈若有若无状。

任其自然呼吸后,开始作内气锻炼(古称“大小周天”),即以意领气,沿经络从体前任脉向下绕下身与体后督脉相接,再往上绕头再与任脉相连,如此环绕成圆圈,周而复始循环数十次,可达到调动心肺之气,使朝百脉,上下周流,且使心肾之气相交(古称“水火既济”),气贯全身,滋养肢体。

而内气循环,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之景象,善纳大气(氧), 吐排浊气(二氧化碳),大有益人体,推陈致新,这是气功的最好效果。而腹式呼吸的深呼吸对内脏有按摩作用,可活跃脏器的微循环功能。

在做功同时,可将舌舐上颚,频咽口水,使吞达下腹,如此吐故纳新,呼出脏腑浊气,换进新鲜氧气,推陈致新;从而气纳于肾,精归髓海,神统于心,可使全身气血周匀,(心)深蒂(肾)固,故正气内存,强身却病,自可延年。

此外吸气提肛活动亦佳。收功时,可搓热双手,擦面揉耳,摩腰梳头,并作肢体自由运动等,做到慢慢收功,如此舒筋活络,心旷神怡,可得“生命在于运动”的自我体验。

静功功法

近代名医郑守谦:涵养正气、延年益寿,就这样做

静功要求每日按时静坐,闭目养神,自行掌握时间,基本功法与上述无异,但着重练意,务求心静神安,神用专一,不妄不杂,故《素问》云“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练功时须把握自己的思想,收心寡欲,排除杂念,这样才能入静定志,以达到《素问》所谓“气相得则和”与“从其气则和”的境地,从而进入“独立守神”和“静则神藏”的目的。如此使心静能安,气血和顺,精神内守,方可葆养精神,却病延年。

总之,郑老认为气功的真谛乃是调身、调心、调息的吐纳之术,即练精、气、神的功夫。使精归髓海,气纳于肾,神统于心,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目的,其中之“虚”, 就是返璞归真(即胎息),培养正气以健身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