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水土堡记

 毕之航作品 2020-02-28

天水境内多土堡,据相关资料,今存近三千座,每五平方公里就有一堡,堪至一村一堡。堡之建置,多于居高临下之山顶,为方长之形。但依地势各有大小,长短,平起之别。如今可见土堡,因建设年代久远,受风剥雨蚀以及人为破坏,完存着无多,而存者多远离村落。兹就土堡建设年代,略呈如下。

国人自古业农而定居,故聚族而居,乃修堡筑坞,为保家安全也。堡坞之制,周数十丈,既大而为城,周十里或几十里不等。故堡坞乃微小之城。修堡自保历代有之,但起于安全形势也。以故天水境仍有白起堡,曹操堡之谓。然只有其名,而考其建置,则成近世重修而存者也。

以大规模修筑而言之,天水土堡建置可分四阶段:

一曰:北宋边寨。

陈桥兵变,赵宋代周,太祖以行武起却崇文抑武,故及太宗世,总为偏安之态。彼时陇右秦州已为蕃人占据近百年。宋人有心复边,却厌于生事,故于秦州设椎场互市,以羁糜边户及诸羌种姓。而夏部,吐蕃诸族,仍时有异动。宋初有高防知秦州时,建议起采造务而专伐陇秦林木,而后多有纠纷,至宋开国名将曹彬之幼子曹玮以钦辖知秦州天雄军,则浚壕筑堡,是保边之策,筑寨堡于要地,环堡之田分给陕西保毅(地方厢军),其丁出自熟户,此后亦有弓箭手,以涅黑手背为标志。计曹玮所筑堡寨,盖东西以渭河为界,起自静戎寨(其址或在今道北寨子)向西经三阳(今渭南杨赵附近),定西(今新阳胡大),伏羌(今甘谷),大小洛门(今洛门附近)诸寨,向北则沿牛头河布局,有庥穣(待考),冶坊(今清水黄门),弓门(今张川恭门)等。

按规制,诸寨置川道,各辖土堡若干,诸堡互为支援,依山走河,各据梁峁悬崖要点,如三阳寨下辖渭滨、武安、上蜗牛(或今风督庙)、下蜗牛(今卦台山堡)、闻喜、伏归、硖口、照川、土门、四顾、平戎、赤崖湫、西青、远近湫一十四堡。若连起则可谓点状长城,分布宋夏边境。曹玮之后,有韩琦知边,边境推远,至庆历间又筑安远,鸡川,甘谷,通渭诸寨,今甘谷有杨家城子,史载为杨文广抢修。

筑堡形制规范有定制,而曹玮作造,或起北宋先声,史称“后皆以为法”。按李诫《营造法式》,堡寨地基长宽,起高之数,墙顶之宽,马面大小疏密俱有标准。或用石起阶,或用杵夯筑,夹板,草葽,楔头一应指要。

宋人筑堡设寨,盖随边境推移,有屯垦固边之利,为战守全策,寨户亦军亦民,然总以防御为主,熙宁时,王安石用兵河西,取回河、兰、渭诸州,然终守时未久,为司马光所弃。而堡寨之军民,闲时农耕,战时为兵,故秦陇一改五代颓废之势,而名将又出,如南渡之中兴四将之刘琦、张俊俱成纪县人,尔后又有吴阶、吴璘兄弟等。今之陇秦战事遗堡遗痕如吴寨城、仙人关、皂郊堡、水洛城等等,以上诸将俱有故事,信不诬也。

二曰:明朝卫所。

明时陇右,因元末混战,地旷人稀,故设军屯,兼垦殖充军资,初置秦州卫,有十八指挥,十千户,一镇抚,十六百户,设寨四十。百户之下屯垦军人又分总旗、小旗,各以姓氏为号,如某旗寨。各寨堡或起修宋时遗堡,或筑新堡,多以农业为事。其止聚族而生,军事价值因军户地位低微而逊色。至明后期,更以谪戍罪犯充军,旗寨之军事功能荡然无存。

三曰:嘉庆教乱。

有清一代,陇右晏然之气,止于嘉庆白莲教祸乱。其事虽张氛于川陕鄂之毗邻区域,然有张士龙部自四川,杨开甲自陕南,先后劫掠秦州东南。当局征剿往往不力,乃号召士绅乡民筑堡自保,至嘉庆四年(公元1800年),各镇俱有筑新复旧之事,考起堡数约二百余座。是近二百年间,天水第一次大规模修筑土堡。


近百年来,技术进步,结坞筑堡已然沉寂,而土堡遗痕,星据山头,诉说往昔。 土堡或毁或存,或庙或观,或寺或院,俨然已成古迹。

考其制作,仍因袭宋人法式,自基起墙,梯形以坚固之,马面亦据地势而设疏密,盖其上可作狙击,且互相配合。至于堡墙外围种植酸枣,是通行惯例,为以刺防人而屏藩土墙也。今人或有考问,乡民多已泯然,而矗立于山粱土堡,千百年间,故事可谓多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