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手三阳足三阳,以及脊柱相关的许多病症。这节课咱们把三阳经来一个小节,以防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导致后面学着前面已经忘了。我们以常见的腰痛为病例来总结一下,综合的把以前学习的一些内容,以及一些诊断的方法,结合我们的辨证施治,把这个思维进行规划一下,体会一下用整体观念的思维和逻辑,把这个病案再进一步的完善,以便我们在今后的临床中得以应用。 一个腰痛的患者来了,怎么诊断,怎么治疗,穴位都在哪里,重点是什么?结合这个病把以前学的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如何进行按摩,再加一点针灸的方法和认识。这里说的腰痛,没有具体的西医的一些病名,比如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钙化等,咱们不根据西医一些命名来说。我们运用中医的一些辩证方法,来认识是哪一种腰痛。 诊断 患者来了首先要先辩证,那么辨证分几个层次,下面按照我实际临床的操作给大家叙述一遍。 01 第一是望诊。首先要望形,看他的重心力度是不是垂直,两肩是不是平行,两眉是不是平行?骨盆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下来做一些阳性实验,蹲下、起来、抬脚、抬腿,看看病人到底是哪一个腿疼,偏向哪边?这就是腰疼的病人来了以后要做的动作。不管是你在诊室或工作室,最好是让病人更换一种病员服,不要隔衣而诊。我们在第一次诊断的时候尽量让病人暴露出皮肤,要看看委中,查看肤色,以前咱们讲过红肿热痛,黑色就是受寒,红色就是热病血病,白色就是受寒病(黑疼、绿为疼,红、黄为热病,白色为寒)。再看他有没有一些皮肤病,或传染病等,能不能针灸。大概的思想中都有一些范畴,是不是你治疗的范畴,这个都要去考虑。 02 第二就是闻。这个闻就是闻气味,是否有一些腥味或者是糖味、酸味,刺眼的一些辣味,包括一些涩的味道。敏感的话,当病人脱衣服时你就能闻到,像糖尿病或者血友病等,这一点要注意一下。也就是说五脏六腑都可以引起腰痛。根据这些气味发生的变化来辩证。要有一个全方位的思考,肺引起的还是心引起的,还是肝引起的?在思想上要有一个诊断辩证的思维和逻辑形式。 03 第三就是问。问什么?当你看病人年龄的时候,现在人保养的比较好,有的都六七十岁,看了像50多一样,所以说要问他的实际年龄。问他住的地方是不是有潮湿,或者床不合适,太软?以及坐的沙发,包括是否有过外伤,摔后形成的腰痛?最好还是有一些片子等检查报告结合着看,做到心中有数,问有没有外伤史,或以前对什么药物过敏等,这就是问的一些内容及内涵所在。 04 第四个就是咱们最近学的这些东西,叫触诊。触诊包括按摩和切脉。为什么中医诊断里有望、闻、问、切没有触,咱们以前说过这个触,实际上这个触可以加到切脉里面。为什么不写触,因为通过按摩你就知道这里紧啊松啊,然后你切脉就更容易得到。医者在针灸过程中通过针感的涩、滑、弱、强,来判定到底什么脉象,病人到底是风、寒、暑、湿、燥,便可以根据触所感觉到的质地来辩证。 05 经过我们一系列的诊断,以及触诊,首先找出一些压痛点,也叫定位,只有定位以后才能知道下一步的动作。同时知道病的一些大小深浅,知道病在左还是在右,在上还是在下,是在内还是在外。通过这个痛点我们来认识经络,到底在哪一条经络上,甚至包括是哪个脏腑引起的。这就是在布针上先找出定位,找出压痛点,然后根据这个压痛点,看到底是在太阳经还是在少阳经?还是在阳明经?通过咱这个触诊来判定下一步我们的手法怎么应用。 这就是望闻问切触,我们诊断一个腰痛病人需要这么一系列的动作和判断。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就运用了我们中医的八纲辩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症型一 风寒腰痛 若是因风受寒所致,这个病人腰痛是什么样子?她皮肤的表面比较坚硬,而内在比较柔软,就是表皮是比较硬,皮肤比较粗糙。再按下去,里面是柔的,外面则不光滑,粗糙坚硬。用针的时候,进针比较难,进针以后里面感觉空洞,而且比较难得气。传导不太好,针的传导容易消失,很难找到得气感。 按摩的时候不要用太大的力,要轻柔,主要是处理表面,处理外感风寒常用刮痧呀、放血呀、走罐啊、艾灸啊,这些都比较好。在按摩过程中用的穴位有风池、风市、风府、曲池、大椎等。包括你所按的压痛点也就是阿是穴。如果在太阳经上,要看一下委中穴等,推动的时候是从上往下按,滑动式的。 症型二 受寒腰痛 如果受寒引起的。这个寒和刚才的风有区别。我讲的这个寒主要是经常吃一些寒性的食物,特别是有些人喜欢吃一些雪糕,饮食不注意引起肠胃虚寒。脾胃不好的肚腹容易胀满,大便溏稀,肌肉比较困乏,而且沿着皮带这一圈甚至整个带脉发凉,髋关节这一块,包括臀中肌、骶骨的这一块有一些条索,还有风市、委中穴有条索。受寒容易凝滞,所以里面会有些东西,如果你不细心的观察,不细细地感受手法,不注重咱们以前所讲的那些东西,你会很难摸到。只有深深的体会,你才能感觉到这种东西,这就是受寒引起的。 在按摩的过程中手法和刚才受风的手法不一样,力度要稍微大一些,就是咱们以前所讲的推筋着骨。整个这三条经脉(带脉、胆经、膀胱经)按摩时力度要大些,才能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用的一些穴位主要是膀胱经上面的,以前咱们讲的承山穴、飞扬穴、委中穴、环跳穴、痞根穴、腰眼穴等,以这一块为主,还可以再加上一些艾灸,推油等效果更好一些。 症型三 湿邪腰疼 上面讲的是风寒腰疼,这湿邪引起的腰痛,整个的质地比较粘腻,也就是血比较稠,张开手看两手心发红,这是气滞血瘀。表现在什么地方?不但是腰痛,头晕头沉,四肢无力,肚腹胀满,肚皮比较大,皮肤潮湿,容易出汗,虚汗、慌汗、冷汗都会有。按摩的时候比较滑,这个时候手法比较难用,所以说治疗时还要用一些复合手法,这就是湿邪所引起的这个腰疼。 湿邪腰疼按摩上稍难一点,但是针灸进针就比较容易。针身针感比较滑,只是得气比较难,用针的手法也比较难。它这个针法是以阴引阳为主,要把内在的阴气带出来。再加上一些艾灸祛湿。在治疗时主要的取穴以祛湿为主,取足三里、阳陵泉、丰隆、脾俞、夹脊穴,包括一些募腧穴等。 症型四 腰痛痹症 还有一种腰疼叫痹症,也叫痞症。这种腰疼最难治,它属于风、寒、湿等这些邪气凝结到一块,造成经络阻滞,全身僵硬,颈椎、腰椎强直,卫气不固。表面皮肤就那么一点比较柔软,但是再往下按,里面比较紧,比较革。脉象也比较革。进针很好进,但再往下一点,就像扎在非常紧致的皮带上一样,很革,非常难进。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坚持,手法不行,没有运针的年龄,没有相当一段的实力,在这块就不太好进。针必须得穿过这一层,针身几乎贴在骨膜上。这种腰疼它往往和少阳经联系的比较多,你要用悬钟穴(绝骨穴)、外丘穴、阳交穴、环跳穴等,还有整个带脉这一块的要穴。 这种病的病程一般比较长,你设计疗程也要相对较长一点。这种病人有的就是强直性脊柱炎;有的是腰痛的时间很长,因受了风寒后时间久了导致血脉瘀阻。你在治疗腰痛的时候,只要懂得这些理念,思想里头有着一种思维逻辑关系,才能够把这个腰疼治好。这种情况最好配上八脉交会穴,还有一些募腧穴、三门穴(章门穴、期门穴、京门穴)按摩用的力度要稍大些。这种病一般时间较长,病情复杂,寒热往来。你扎了几天,它又回来,停几天又过去了,就是比较错综复杂。因此需要配合放血啊,走罐啊,好多手法都要做。 治疗中注意要点 1 总之我们整个推拿手法,包括针灸整个步骤,综合上述这些东西,无非都在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不通则痛。通则不痛,通则无病,就是怎么做能让整个经络都通达这病就好了。这就需要结合咱们这段时间学习的三阳经,运用所学的这些东西都把它辩证好,分析好,到底是外感风寒,还是痹症痞症?综合在一起,你才能够有条不紊,搞清楚到底用哪个穴位,哪条经络上的病。不要只知道腰背委中求。像上面说的一些受湿。脾主四肢,湿为脾生,湿为万病之源。在处理的时候,要把这些问题都要想到。针灸或按摩时都得把它综合起来。 2 还有一点,往往很多人都疏忽这一点。椎骨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而许多人往往扎夹脊穴的时候,骶椎和尾椎这块扎的不好。把这个腰椎四五节扎了,尾椎骨和骶骨的这一块,最多就用一个长强。但是如果在这一块,你还能够做到夹脊穴一直到八髎穴,直到尾椎的这个方向细腻的去触诊,找见病位。后面的骶椎、尾椎和前面的耻骨联合处这块是相对的。很多腰疼,扎前面的中极穴、关元穴效果很好,不要光在后面扎。刚才咱们讲要用募腧穴,就是用天枢穴,关元穴、中极穴。如果病人上寒下热,腿乏力、腿疼,腰以上不疼,就是两条腿疼,有的还引起膝盖痛,就要注意他的骶椎骨和尾椎这一块。 3 作为一个医生,谁好谁不好,人家就是细节做的比较好。你能把这些细节啊各个穴位都能想到,你把一个人调理得非常的精、气、神,包括今后的一些生活质量都非常好就行。你是不是得用咱们以前所学的这么多东西,从感性到理性,从爱心,从你的这个思维关系,一直到前面讲的工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包括你诊室的干净程度,针怎么用,用几号针,是不是你都能想到。腰疼就是这么简单,能够治,只要你能够把这个给它理顺,你的逻辑思维非常的缜密,怎么能治不好?也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足少阳胆经,足少阳经是主骨的,腰疼的这一块和少阳经有很大关系。这腰一圈发凉那就是带脉,带脉到底有多宽?就是从尾椎骨一直到上面,凉到哪里带脉就到哪里。有的最高已经到了痞根穴那一块,超过肚脐。不只是腰三腰四和胸椎平行,这个带脉,也可能就是整个腰椎这块都是带脉。你寒湿的地方比较多,凝结的比较大,它面积就大。有时候小的几乎就找不见,它就是个名词。 治疗腰疼的过程就讲到这里。大家好好的整理一下思维,实际上好多治疗颈椎和治疗腰疼的步骤都是一样的。任何病都是让它通,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经络什么都是通的,不会得病,通则无病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