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一○○、
燥伤胃阴,
五汁饮主之,
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
五汁饮(方法并见前)
玉竹麦门冬汤(甘寒法)
玉竹(三钱) 麦冬(三钱)
沙参(二钱) 生甘草(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土虚者,加生扁豆。
气虚者,加人参。
一○一、
胃液干燥,外感已净者,牛乳饮之。
此以津血填津血法也。
牛乳饮(甘寒法)
牛乳(杯)
重汤炖熟,顿服之,甚者日再服。
一○二、燥证气血两燔者,玉女煎主之。
玉女煎方(见上焦篇)
来自: 道佛儒医旧葫芦 > 《温病条辨》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卷二 中焦篇 : 秋燥
卷二 中焦篇 : 秋燥一百、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五汁饮(方法并见前) 玉竹麦门冬汤(甘寒法) 玉竹(三钱) 麦冬(三钱) 沙参(二钱) 生甘草(一钱) 水五...
《温病条辨》 > 卷二·中焦篇 秋燥
《温病条辨》 > 卷二·中焦篇 秋燥秋燥。一○○、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五汁饮(方法并见前)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一○一、胃液干燥,外感已净者,牛乳饮之。此以...
秋燥
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
(2)温病条辨(中焦篇)秋燥
(2)温病条辨(中焦篇)秋燥 100.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牛乳饮〕甘寒法。牛乳〔一杯〕,重汤炖热,顿服之,甚者日...
中焦篇:秋燥
100.燥伤胃阴,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玉竹麦门冬汤〕甘寒法。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牛乳饮〕甘寒法。牛乳〔一杯〕,重汤炖热,顿服之,甚者日再...
温病学142方证
温病学142方证1.银翘散(《温病条辨》)病机:风热犯肺,肺卫失宣。处方:生石膏18g 生地黄12g 犀角3g(水牛角9g代) 黄连9g 山栀子9g 桔梗6g 黄芩6g 知母12g 赤芍药15g 玄参6g 连翘3g 炙甘草6g 牡丹...
朱丹溪滋阴降火(二):治虚风内动,“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机”,沙参麦门冬汤、增液承气汤、加减复脉
朱丹溪滋阴降火(二):治虚风内动,“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机”,沙参麦门冬汤、增液承气汤、加减复脉。“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
玉竹
玉竹。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玉竹别名节地、虫蝉、乌萎、青粘、黄芝、地节、萎蕤、荧、委萎、女萎、葳蕤、王马、马熏、葳参、玉...
[总结]温病学142首常用方剂集锦(下)
处方:生石膏18g 生地黄12g 犀角3g(水牛角9g代) 黄连9g 山栀子9g 桔梗6g 黄芩6g 知母12g 赤芍药15g 玄参6g 连翘3g 炙甘草6g 牡丹皮9g 淡竹叶9g 应用:用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