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丹溪滋阴降火(二):治虚风内动,“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机”,沙参麦门冬汤、增液承气汤、加减复脉

 水木年华138 2017-07-29


牟雄,何良清

2治虚风内动

本证是因温病时久,邪热灼伤真阴或误汗,妄攻,重伤阴液所致。症见神倦瘈疭,脉气虚弱,舌绛少苔,有时时欲脱之势为辨证要点,这是真阴大亏,故见神倦脉虚,舌绛少苔,有时时欲脱之势,虚风内动,故手足瘈疭,此时邪气已去八、九,真阴仅存一、二。治以【大定风珠】,用鸡子黄、阿胶滋阴养液,以熄内风,地黄、麦冬、白芍滋阴柔肝、龟版、鳖甲滋阴潜阳,麻仁养阴滋燥,牡蛎平肝潜阳,五味子、炙甘草酸甘化阴,以加强滋阴熄风之药,合用具有滋阴养液柔肝熄风之效。

朱丹溪滋阴降火(二):治虚风内动,“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机”,沙参麦门冬汤、增液承气汤、加减复脉

中药:麦冬

今天温病学成熟发展,应该说金元时期的河间寒凉,丹溪滋阴学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份生机”,所以滋阴法在温病治疗上运用较广。如:

  • 余热未净肺胃阴伤证,用【沙参麦门冬汤】(《温病条辨》)。

  • 腑实兼阴液亏损,用【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 温病热邪久羁,劫烁真阴的虚多邪少证见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神倦欲眠或心中震震,舌绛少苔,脉象虚细或结代等,代表方用【加减复脉汤】(《温病条辨》)。

这些都体现丹溪滋阴学说对后世温病学发展紧紧联在一起。滋阴法运用范围较广,与其它治法配合机会亦多,如滋阴解表等,但要注意两点:一是温病邪热亢盛者不可滥用滋阴之法,以免留邪为患。二是温热证慎用本法,以免恋滞病邪,胶着难解。

下期:朱丹溪滋阴降火(三):治阴虚血少,虚烦少寐,标本并图,阴血不虚,则所生诸症,乃可自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