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佳句,竟出自于小屁孩子之手

 昵称32901809 2020-02-28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首《登楼》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想象丰富。作者是北宋初年知名的学者和文学家杨亿(974~1020年),西昆诗派的代表人物,主持编纂了长达千卷的《册府元色》和《太宗实录》,一直流传至今。诗出其手,应该的。但,这首诗还是他在小屁孩子时的即兴之作,你的感觉就会不一样了。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佳句,竟出自于小屁孩子之手

宋太祖开宝七年建州浦城一户姓杨的官宦人家出了一个神童,名叫杨亿,他7岁已经会作诗了。有一次,他老爸大会宾客,杨亿俨然如大人一般端坐席间。有人想试试小神童杨亿的文才,就请他与大家一起即席赋诗。席间,大家都边喝酒边作诗,众宾客的诗是你一首我一首的报出,等到杨亿时,只听他慢条斯礼地朗声诵道: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众宾客在心里来回默诵着《登楼》之后,再也不摇头晃脑地诵读自己的诗作了,一个字“羞”啊!竟然被一个小屁孩子随口即兴的诗作,比得一点脾气都没有了。这以后,杨亿的神童声名更是大震。神童,上苍的恩赐——天赋。相类似的故事很多,如与杨亿同时期,且年长20岁的王禹偁,小时候也是一个神童,而且还获得了贵人相助,如虎添翼,从一个农家磨面娃娃成长为北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佳句,竟出自于小屁孩子之手

北宋初年,济州名士毕文简应太守之约,骑马赶去州衙。正逢炎日当空,他口渴难耐,就到一个井台去要水喝。井台边,一对年轻夫妇在洗麦,旁边有个七、八岁的孩子聚会神地用手蘸着井水在井栏上练习写字。这孩子名叫王禹偁,生在农家,他帮着父母磨面为生。毕文简见他聪明伶俐,便以“磨”为题让他作诗一首。

王禹偁当即作出一诗:

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

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佳句,竟出自于小屁孩子之手

诗中说:只要心里是端正,不愁眼前迟迟未动,只要有人轻轻一推,便是转动的时机了。这首诗不仅切合“磨”的题意,而且把磨面同自己的身世、志向联系起来。自然而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来实现自己理想的愿望。

毕文简对这个磨面娃的文才非常欣赏,同时,也被他的诗中蕴含的情感与期望所感动,决心做那个“轻着力”的推磨人,于是就把这个磨面娃带回家中,教他读书作诗。

一次,毕文简出了上联:“鹦鹉能言争似风”,要他的几个儿子应对,但几个儿子都一时无言以答;在旁的王禹偁却脱口而出:“蛛丝虽巧不如蚕。”对得非常巧妙。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佳句,竟出自于小屁孩子之手

时间长了,毕文简便向简州太守推荐王禹偁。那日太守大宴宾客,时值秋高气爽,太守令他以池中白莲为题作诗一首,以试神童的才学。

王禹偁便写下了《咏莲诗》:

昨夜三更后,嫦娥堕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诗中说:昨夜三更之后,嫦娥不小心把白玉簪(比喻白莲花)掉落到水中,水神冯夷不敢私藏玉簪,便把它托出碧绿的水面。这首诗把莲花和神花联系在一起,耐人寻味,全诗构思新颖奇特,反映出小作者开阔的思路,深厚的功力。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佳句,竟出自于小屁孩子之手

诗一吟完,太守惊奇地夸奖道:“真是天降的奇才!”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一生诗文创作丰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对于扭转北宋初年不重内容、一味追求文词华丽的不良文风,起到了有益的作用。著有《小畜集》30卷、《五代史阙文》。(文/蔡驷 图/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