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3岁探花娶23岁宫女,作诗自嘲: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

 老黄说史 2020-02-28

书生家贫未娶,73岁得中探花,皇帝赐婚23岁宫女,留下一首妙诗!73岁探花娶23岁宫女,时人作诗调侃:五十年前二十三!73岁探花娶23岁宫女,时人作诗调侃: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73岁探花娶23岁宫女,作诗自嘲: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

1/范进的坚持与收获

古代读书人往往都步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要以才学抽换功名,学识与考功俱佳的人,并非多数,能少年成名者,凤毛麟角。更多的人却是,从青春少年,一直考到皓首白发,而不悔。

比如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画的典型人物范进,就是这一制度下挣扎求生的代表。范进50多岁了仍是个童生,由于没有谋生本领,家中穷苦不堪,12月的天气还穿着单衣服,“冻得直发抖”。为此,他那做屠夫的岳父,没少数落与羞辱他。

后来,主试官看他年老可怜,非常同情他,让他中了举人。范进中举后,巨大的喜悦,竟他失心癫狂,疯疯癫癫地跑到大街上撒欢。范进之所以如此坚持,因为,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得知范进中举后,他的岳丈胡屠户的脸色立马就变了,由从前的对他不屑一顾变为阿谀奉承,同县的书生,甚至县令,也纷纷跑来巴结。范进中举后,因丁母忧,过了三年才进京会试。结果,又中了进士,授职部属,考选御史,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成为主管一省学子命运的最高长官。

范进只是吴敬梓经读者塑造的文学形象,其实,在历史的现实中,有范进这般经历的人,也大有人在。有个成语,叫“屡败屡战”,历代科举的战场上,就有许多永不言败的勇士。看着那些皓首白发的老考生,就连皇帝也于心难安了,最后想了个办法,给那些永不言败者以安慰——那就是源起于北宋的特秦名制度。

2/考到最后总得给个说法

宋代科考,就推出了一项专门针对那些屡考不中的老考生的优惠制度——特奏名。所谓特奏名,《宋史·选举志一》作了十分明确的论述:“凡士贡于乡而屡细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日特奏名。”

所以,特奏名,又称恩科、恩榜,意谓那些以特奏名身份获得出身的人,是皇帝或朝廷赐予他们的一种特殊恩例。一个普通的读书人甚至工商、农家子弟,一旦成为特奏名进士以后,就可以跻身官僚队伍,即使多数人不能出官,也足以使自己成为地方“乡贤”。

北宋前期,凡获得特奏名者,不必再经殿试,即可授予出身。随着特奏名人数的不断增加,为了分出成绩优劣,以作为区别授予官职高低的依据,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起,才有特奏名须赴殿试的要求,时间一般定在正奏名进士殿试的次日。

但是,特奏名殿试比正奏名殿试要容易和简单。如,宋仁宗景祜四年(1037年)三月十九日诏曰:“南省特奏名进士,只试论一首、诗一首;诸科对义五道。内年老者特与免试。”熙宁变法后,特奏名殿试亦与正奏名进士一样,改试策一道,策题也较正奏名容易得多。

最搞笑的是,宋神宗元丰年间的一次特奏名殿试,一位七十余岁的老儒生,拿到试题后,不知如何作答,只在试卷里只写了“臣老矣,不能为文也,伏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几个字,就获得“特给初品官,食俸终身”的优待。由此可以说明,特奏名的考试就是走一过场,只要条件够了,该给的待遇,一个也不会少。

3/引起皇帝共鸣的古稀考生

这些老儒生中,也有如范进一样,凭自己实力上位的。今天老黄要给你介绍的这位“常败老生”,历经十数战后,最终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力拔“探花”,不过,夺取探花的那一年,已是73岁高龄的老者了。这位古稀探花,就是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的探花郎陈修。

陈修,福州人,家世不祥,肯定不是富裕之家,这个后文会有交代。陈修的一生,一直以科举为念,从北宋一直考到南宋,结果,他遇到了伯乐——宋高宗。据史料记载,陈修当年考试的试题是《四海想中兴之美赋》。由于久经沙场,虽然年愈古稀,陈修仍文思泉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规定的动作。

试卷上交后,陈修像往年一样,并未抱太大希望,但是,令他意外的是,这一次,他的文章却受到了当当朝老大宋高宗的青睐,尤其是文中第五韵的隔对:“葱岭金堤,不日复广轮之土;泰山玉牒,何时清封禅之尘。”让高宗赵构大呼“妙句”,口头称赞不算,赵构还亲自将此联书写于纸,贴在大殿的墙壁上(“亲书此联于幅纸,黏之殿壁”)。

赵构为何如此欣赏陈修的这一韵句呢?原来,这两句正好说到赵构的心坎上了。“葱岭金堤,不日复广轮之土;泰山玉牒,何时清封禅之尘。”翻译成现代汉语,意思就是,我大宋被金国军队侵略的疆土,终有一天会被我大宋光复;希望到那一天,皇上可以到泰山之上举行封禅大典,恢复大宋的昔日荣光。

这不正是偏安一隅的宋高宗所要表现给天下人看的“宏大理想”吗?也许是真喜欢,也许只是在臣子们面前做做样子,宋高宗才将陈修的这两句写在纸上,贴到宫殿的墙壁上,没事时就朗吟一番。

4/只要成功,什么时候都不晚

到了新科进士唱名(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新科进士,叫做唱名)那一天,当喊道陈修的时候,宋高宗看到的竟是个满脸皱纹、行走坐卧都有些吃力的老者,便问道:“你就是陈修?”陈修回答是的。这时的宋高宗仍意犹未尽,当着陈修及朝臣与众进士的面,朗诵起陈修的那两句赋来。朗诵完毕后,宋高宗“凄然出涕”伤心地流起了眼泪,因为宋高宗通过这几句赋,想起了靖康年间大宋国破家亡的惨剧,所以感慨不已。

抒了情,做了戏后,宋高宗这才转称话题,询问起家常来。赵构问陈修:“卿年几何?”其实是宋高宗觉得陈修面容看起来很老,不好明说。陈修如实回答说:“臣年七十三矣。”都七十多了,应该是子孙满堂了,于是,宋高宗接着问道:“卿有几子?”陈修的回答,却一下把赵构给弄懞了。陈修说:“臣未娶妻,所以无子。”

一生未娶,说明家境不好,为搏功名考试到老,说明有追求,高宗皇帝感觉一下子喜欢上这个小老头了,于是,当场赐婚,将一个年仅23岁的施姓宫女赏给老陈做老婆,并且,还陪送了丰厚的嫁妆。

陈修,福州人,解试“四海想中兴之美赋”,第五韵隔对云:“葱岭金堤,不日复广轮之土;泰山玉牒,何时清封禅之尘。”时诸郡试卷多经御览.高宗亲书此联于幅纸。黏之殿壁。及唱名,玉音云:“卿便是陈修?”吟诵此联,凄然出涕,问卿年几何,对曰:“臣年七十三。”问卿有几子,对曰:“臣尚未娶。”乃诏出内人施氏嫁之,年二十三,赀奁甚厚。

5/老夫少妻也是佳话

活到73岁的陈修,终于成为人生的大赢家,功名利禄美人芳宅,一样都不少。只是,老陈的年岁太大了,轻易得来的这些身外之物,不知还能享受多久?

老夫少妻的陈修,因此成了当时人们争相调侃的对象,另有好事者,还编了两句诗来调侃陈修:“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其实,这两句的作者另有其人,是摘自宋人詹文的《登科后解嘲》:

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佳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用来调侃陈修的两句诗,就是化用《登科后解嘲》的后二句的。只是,无论外人如何调侃,陈修毕竟已是人生赢家,笑到了最后。

(图片来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