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专题33--垄作问题

 锦诗BGMENG 2020-02-29

一、垄台种植

典型例题1

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图为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农田垄作景观图。

1.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2.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农田垄作的好处有(  ) 

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B.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D.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

【答案】

1.C   2.A

【解析】

1.该种植方式主要在我国华北地区,地势平坦,由于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地盐碱化严重,为了防止土地次生盐碱化的发生,采用农田垄作方式,是对土壤进行的改造。

2.垄作比平作有不少优点,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昼间土温可比平地增高约2~3℃,夜间散热快,土温低于平地。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有利集中施肥,可节约肥。

二、垄沟种植

典型例题2

垄膜沟植是指在田间起垄开沟,垄上覆盖塑料膜。下图是某地垄膜沟植模式示意图。

1.垄膜沟植最主要改善的是

A.水分    B.地形    C.热量    D.土壤

2.该地最可能位于

A.江西    B.山东    C.吉林    D.甘肃

【答案】1.A  2.D

【解析】1.垄膜沟植技术用的是地膜,地膜的作用:一是显著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避免了秋冬早春休闲期土壤水分的蒸发;二是显著的雨水集流作用。田间相间的垄面是良好的集流面,将微小降雨集流入渗于沟中农作物根部,大大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从而改善了土壤的水分条件,故该题选A项。

2.上题分析可知该技术主要改善的是水分状况,所以该技术最可能分布的是水资源短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甘肃最符合。

典型例题3

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三杨庄村古黄河滩地,遗址内发现的农田高低起伏,垄台和垄沟相间分布,以南北走向居多。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农田耕作提供了资料,研究者推测,农田遗址采用了下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即春季播种于垄沟,夏季幼苗长大,培土之后,就变成垄台耕作。

1.三杨庄遗址保存至今的主要原因(  )

A.气候干旱 B.植被覆盖  C.地形遮挡   D.淤沙深埋

2.田垄呈南北走向最有利于(  )

A.减缓风速,避免水分蒸发   B.促进排水,减轻土地盐碱化

C.引导水汽,增加土壤含水量  D.抵御洪水,预防严重涝情

3.图中所示种植方式的主要作用有(  )

①保持土地肥力    ②减轻春季时旱情

③延长生长周期    ④减小昼夜温差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答案】1.D   2.B    3.A

【解析】1.三杨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古黄河滩地,由于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将遗址淹没,填埋地下,在后来的时间里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得以保留至今。

2.该地田垄呈南北走向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排水,减少下渗,减轻该地的土壤盐碱化。

3.该区域春季气温回升快,在垄沟有利于汇聚水分,减轻春旱,将作物两侧的土培在作物周围有利保持土地肥力,确保作物的顺利生长;一个地方生长周期的长短与当地热量相关;该种耕种方式没有起到减小昼夜温差的作用。

典型例题4

黑龙江垦区的坡耕地多采用垄向区田(在坡耕地的垄沟中按一定距离修筑土挡,把垄沟分成许多小浅穴,如图)耕作方式。

分析垄向区田耕作在改善当地农田生态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该地黑土流失严重,垄沟中的小土挡能减缓地表径流,减轻土壤养分的流失,保持黑土肥力;该地雨季短,旱地土壤含水量低,小浅穴利于储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解析】由材料“坡耕地的垄沟中按一定距离修筑土挡”可知,垄沟中的小土挡能减缓地表径流,减轻土壤养分的流失,保持黑土肥力;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雨季短,旱地土壤含水量低,小浅穴利于储水,增加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典型例题5

材料一 古代河西走廊一直是中国东部通向西域的咽喉要道。而今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直接关系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图为河西走廊附近区域图。材料二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甘肃农业部门总结出一套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为一体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正在旱作农业区引发着一场新的革命。下图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意图。

(1)近年来,河西走廊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绿色农业带,产品大量出口中亚等国家,简述其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2)结合材料二,简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对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及生态建设的意义。

(3)近年来武威地区通过引水灌溉促进了农业迅速发展,但却给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试分析大量引水灌溉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溉便利(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光照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离中亚地区较近,市场广阔;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2)减少水分蒸发;利于雨水汇集到作物根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地表温度;减少风力对地表的侵蚀,防治荒漠化。

(3)造成河流断流,下游绿洲退缩;下游植被枯萎,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加重;沙漠化面积扩大等。

【解析】

(1)联系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区位条件。

(2)防风、截留。

(3)从水量减少对河流、植被及生态产生的影响和引发的次生灾害等方面考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