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河流的补给类型

 锦诗BGMENG 2020-02-29

一、典例引领

下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  )

A.南方        B.北方   C.东方      D.西方

2.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雨水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 ③冰川融水 ④湖泊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1从经纬度看该地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大故气流主要来自西方海洋。第2从河流水系图可判断该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最终注入白海故无湖泊水补给;又知该地“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故无冰川融水补给冬季气温较低而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答案:1.D 2.A

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如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4.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大量修建水库

解析:第3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冬三季的径流量占年总径流的比重为39%这说明第聂伯河春季径流量占年总径流量的比重最大故其主要补给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项正确。第4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差异减小原因可能是大量修建水库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D项正确。

答案:3.C 4.D

二、考点讲解

河流的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

类型

补给

季节

补给

特点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主

要分布

地区

径流量的

季节变化

雨水

补给

一般以夏秋两季为主

①时间集中;不连续;③水量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

水量的季节分配、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

①有时间性;②连续性;水量稳定

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

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在夏季

①有时间性;②有明显的季节、日变化;③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射;②气温变化;③积雪冰川储量

西北和

青藏高

原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②对径流有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泊与河流的相对位置;湖泊水量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①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②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

的相互位置关系

普遍

[温馨提示]

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一般具有相互补给关系补给方向取决于水位的高低。如河流处于汛期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和湖泊水;河流处于枯水期时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当河流为“地上河”(如黄河下游)时无互补关系,只能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三、考点训练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回答1~2题。

1.关于该区域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的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的

D.湖泊与河流相通

2.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比时间点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解析] 1.D 2.D 1题,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知,湖泊水和河流水具有互补关系是因为其水位高低差异,该关系只能说明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第2题,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大部分时间同步变化,但时间点之间并不同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时间点湖泊与河流水位差异比时间点的大,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3~4题。

3.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水汽输送

C.降水D.径流

4.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

[解析]3.D 4.B 3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实现了不同类型水体的交换,维护了全球的水量平衡。其中径流环节还可以挟带溶解物质和泥沙,将陆地矿物质搬运到海洋中,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意义。地表和地下径流不断将陆地矿物质搬运到海洋中,而海洋水输出途径主要是水汽蒸发,故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总趋势为增加。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5~7题。

                                 图10-5

5.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000毫米

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6.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B.洪积扇

C.河谷D.湖盆

7.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解析] 5.C 6.A 7.B 5题,本题主要考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湖泊的水量变化不大,蒸发量和降水量应大致相当,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应和年均降水量数值相当,约为210毫米。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蒸发量的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陡,水流速度快,下渗少,地下水少,实际蒸发量应最小。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会使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8~10题。

8.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9.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降水量增加坡面径流增加蒸发()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B.②③C.③④D. ①④

10.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 8.B 9.C 10.D 8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截留径流的作用。山地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山区下渗水量会减少,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的量减少,且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减少,坡面径流会增加。由于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汇入河流,丰水期时,河流径流量更大,所以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第9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植被截留径流的能力增强,地下径流增加,降水被森林植物截留吸收的量增加,坡面径流减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往往降水量较大,但增加降水还需满足其他一些条件。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图中的岩层向乙河一侧倾斜,甲河一侧山坡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再下渗到透水岩层,顺着岩层倾斜方向汇入乙河,当森林植被增加,甲河一侧山坡涵养水源能力增加,汇入乙河的径流增加,汇入甲河的径流减少,乙河径流量增加,甲河径流量减少。森林植被恢复后,其涵养水源能力增强,部分降水被森林植物吸收,汇入河流的径流减少,所以河流径流总量减少。

2015年4月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有16个城市开始试点。海绵城市通过一系列的“绿色”措施滞水、蓄水、净水和排水,将有望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A.增加下渗量  B.减少蒸发量

C.增加地表径流  D.减少地下径流

12.海绵城市建设将有利于缓解城市(  )

①淡水不足 ②雨季内涝 ③用地紧张 ④热岛效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11.A 12.B第11题,由材料可知,海绵城市建设可以通过植被对水资源起到滞蓄作用,从而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增加植被的蒸腾作用,延长蒸发时间,从而增加蒸发量。第12题,海绵城市建设能够吸纳降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淡水资源,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可以减少雨季地表径流,从而减少城市内涝,植被增加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没有作用。

二、综合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 000 m,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第(1)题,图示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水循环,箭头应呈逆时针方向。第(2)题,图示河流湖泊沿岸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说明当地为温带。温带夏季最热月均温在30 ℃以下,据此可计算出山顶夏季气温T<30-5×6,即T<0 ℃,故可知山顶存在终年积雪。图中河流的补给除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外,还有高山冰雪融水。第(3)题,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最冷月均温在0 ℃以上,结合图中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故水文特征主要有:水量平稳,水位季节变化小,无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等。第(4)题,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下渗等多个环节,植被破坏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等方面。

答案 (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答案合理即可)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江与沿江湖泊的相互作用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研究江、湖相互作用对湖泊流域的水循环、湖泊旱涝灾害的发生机制、控制入湖和出湖的水量和水质,以及湖泊水生生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下图示意19572008年长江与鄱阳湖作用的频次分布。

 (1)说明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

(2)简述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对长江径流的影响。

(3)说明长江与鄱阳湖相互作用在时间上的差异,并简述其成因。

[答案] (1)长江与鄱阳湖为相互补给关系。当长江水位高于鄱阳湖水位时,长江补给鄱阳湖;当鄱阳湖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时,鄱阳湖补给长江。

(2)长江对鄱阳湖的作用:长江水位高时,长江水流入鄱阳湖,使长江水位降低。鄱阳湖对长江的作用:长江水位低时,鄱阳湖水流入长江,使长江水位升高。二者对长江径流起削峰补枯的作用。

(3)差异:4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79月长江补给鄱阳湖。

成因:46,锋面雨带主要在长江以南,鄱阳湖流域流量迅速增加,此期间鄱阳湖向长江的补给作用增大,从而使鄱阳湖作用增强;79,长江干流处于汛期,径流量大,水位高,长江补给鄱阳湖。

[解析] (1),长江与鄱阳湖为相互补给的关系。第(2),长江与鄱阳湖的相互作用对长江径流起削峰补枯作用。第(3),从时间来看,长江作用主要发生在79,而鄱阳湖作用主要发生在46,这与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有直接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