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握雄兵却献关降清,坐拥云贵又起兵谋反,吴三桂真是糊涂虫么?

 昵称66395821 2020-02-29

吴三桂是明清鼎革中的关键人物,他的抉择直接影响到了历史的发展。长久以来,围绕这一悲情英雄的历史抉择,一直充满了争议。批评者称他贪生怕死,反复无常,赞成者称他深谋远虑,富有韬略。如果抛开那些道德枷锁,结合特定的历史环境来看,或许我们可以“发现”另一个吴三桂,而且是更为真实的吴三桂。系统垃圾网站如何被百度收录虚拟内存的设置

吴三桂画像

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手握重兵的吴三桂,无外乎有三种选择——支持李自成、投降多尔衮或者拥兵自立。其实,这些出路都曾在吴三桂的脑海里权衡过千百遍。事实上,当时吴三桂自己也拿捏不准,毕竟,一旦走错一步,将会全盘皆输。但可以肯定的是,吴三桂做出的每一步抉择,其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的批评指责,更像是事后诸葛亮。

在明末农民起义浪潮和满洲铁骑的双重打击下,崇祯皇帝应接不暇,但却始终苦苦支撑。可惜,这个试图扭转乾坤的悲情皇帝,最终还是一败涂地。李自成大军席卷而来,没有给崇祯任何喘息的机会。

崇祯自缢煤山后,在山海关镇守的吴三桂尚有数万关宁铁骑。虽然此时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已经远不及袁崇焕领兵时强悍,却也是明朝的精锐。然而,崇祯一死,便也意味着明朝彻底完了。吴三桂虽然兵强马壮,却面临着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兵饷和粮草从何而来?

山海关

只有我们稍加注意,便会发现,领兵在外的吴三桂其实并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投靠李自成或是归降多尔衮。因为,他已经被夹在了中间,如果拥兵自立,将立刻限于被两面夹击的窘境。而且,即便李自成和多尔衮不出兵,数万人的队伍,如何解决生计问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是兵家常识。袁崇焕也好,吴三桂也罢,他们之所以能在山海关立足,抵御满洲铁骑,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便是身后有朝廷在源源不断地运输物资。如今,崇祯自己都挂在了煤山,还能有谁会给吴三桂发放粮饷?

吴三桂不傻,他自知难以拥兵自立,只能在李自成和多尔衮中选择一方。最初,他选择的是大顺政权,至少,在心理上,李自成这一方还是更亲近些的。然而,就在吴三桂率亲兵前往京城的途中,却得知家产被抄、老爹被囚、爱妾被占。

这一瞬间,让他明白,即使归顺了李自成,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因此,吴三桂调转马头,又放弃了投降李自成的打算。既然不能拥兵自立,又不能投靠闯王,剩下的也只有多尔衮一方。

最终,吴三桂剃发易服,迎多尔衮入关,在山海关与李自成决战,与清军一同粉碎了大顺政权。吴三桂自己很清楚,多尔衮看中的不是他个人,而是他手中的关宁铁骑,他与自己的队伍,不过是清军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然而,要想在乱世中立足,却只能选择为清军卖命。

山海关大战形势图

投降清朝后的吴三桂,成为受清廷遥控的屠刀,他率领部将一路南下,四处征讨。清朝基本平定南方后,先后封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人为王,史称三藩。此时,吴三桂得以喘息,坐拥云贵后,却一直未曾忘记招兵买马。

历史一再证明,异姓王的日子并不会长远。到康熙亲政后,削藩已经不再仅仅是想法,而是开始付诸行动。此时,吴三桂反而接连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先是上书自请撤藩,后又反悔决定起兵。

上书请求撤藩,其实是吴三桂对清廷的一种试探。他自以为,凭借自己的功勋和现有势力,康熙是不敢轻易疏远自己的。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少年的康熙便有如此气魄,还真就趁势削藩。

康熙削藩后,吴三桂反而不干了。他觉得,当时若不是自己献关降清,根本就不会有大清的江山。而且,他误以为此时自己兵强马壮,完全可以再推翻清朝统治。然而,历史证明,他这次真的选错了。

剧照·三藩之乱

此时天下已定,再向士卒和百姓讲忠于崇祯,又能有几人响应呢?吴三桂等人拼了老命,把家底都打光了,虽然折腾了八年之久,却还是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却也真是自作自受了。

因此,在吴三桂前后两次抉择中,几乎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的,他其实将一切都看得很清楚。然而,虽然他人不糊涂,也最终做了件蠢事,那就是举兵反清:既然天下已定,而且此前是自己一手放清军入关的,要想再悔棋,便真是无赖了。吴三桂最终家破身亡,身败名裂,却也不足为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