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方剂‘’药引子‘’有什么作用?

 昵称53837048 2020-02-29

药引是与中药的“定向定位”作用有关的一个概念。药引,可以理解为药或方剂的“引子”,或理解为具有“引子”作用的药,所以药引又称引药,即具有“引导”作用的中药。药引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处方中的诸药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脏腑,直达病所,使之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中医方剂‘’药引子‘’有什么作用?

《医学阶梯·药引》言:“汤之有引,如舟之有楫。古人用汤,必须置引。”但是在实际处方中,药引也并非必需之物,需不需要药引,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临机取用。

方剂是中医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君、臣、佐、使是方剂的组成原则。使,即指“引导”各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和各药的作用。《医学读书记》说,“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药引也称“引使”,所以也可以简单把药引理解为使药的一种。正确地选用药引送服中成药,不仅能够引药归经、增强疗效之功,而且还兼有调和、保护、制约、矫味之效。

中药配伍有一个“七情”理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相杀。《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就使药来讲,它有调和各药及引导各药直达疾病所在两方面的作用,而单说药引,主要偏向起引导作用,其余也具有增强疗效兼佐助及顾护脾胃兼矫味等作用。

药引的应用是很灵活的,可异方同引,异病同引,更可以一方多引,因此,药引的合理使用还可以扩大中成药的应用范围。由于中成药处方固定不变,在相当程度上难以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如果临床辨证应用时灵活变化药引,即可达到随症加减的目的。药引的分类有:一是病情药引,如发表的姜、葱,调理脾胃的姜、枣,以及活血的酒和补肾的盐水等。二是时令药引,如春季加荆芥、薄荷;夏季加香薷、生姜;秋季加白芍、乌梅;冬季加黄芩、知母等。若从来源来分,引药有日用食品,如:生姜、葱、酒、醋;果蔬,如:大枣、莲藕、瓜蒂、梨汁;有时令药,如:桑叶、淡竹叶、橘叶、芦根;有日用器皿及残品,如:铁落、灶心土、金银器物等。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