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融合,方言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许多地方的方言渐渐消弭于历史的大洪流当中。因为官方话的推广,许多地方在教学、交流中甚至放弃了方言的使用,强迫人们使用官方话。 语言是什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语言的存在,只用文字交流,人们的交往必然造成很大的阻碍。由于中国人群的众多,汉语也成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而汉语丰富多彩的方言,为了解中华文化提供了一把钥匙。 方言,一般是一个地区人群所说的语言,由于古代交通的不便,使得不同地区的人在语音、语调等方面产生了不同,因此形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方言。方言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要了解中国,就不能忽略方言的存在。 方言是一种文化传承,是每个地域的一大人文特色。中国人讲求叶落归根,有很重的地域情节。生活在外乡,偶然听到别人讲方言,游子们心中都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 10月28日,武汉大学“方言与中国文化”课上,许多学生用方言配音和歌唱,课堂气氛欢乐融洽。其中,还有两名湖北的同学自告奋勇,用方言配音《小猪佩奇》片段,引发全场爆笑。 武汉大学开设了方言课,许多学子和老师羡慕不已。有老师表示,希望青年不要嫌弃方言,方言是一种情感的纽带。有网友表示,方言必须被传承,平时交流大多说方言。方言真心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用方言链接起来的关系珍贵而且持久。 方言是文化瑰宝,学习方言,可以了解方言的基本现状与历史形成,掌握汉语方言的基本特点,理解各种方言现象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中国的语言国情,更容易了解方言词语、谚语、歇后语真正内涵。 当前我国语言学界对现代汉语方言划分的意见还未完全一致,有人认为是八大方言、有人认为是九大方言,但大多数人还是认为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即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 但是,在复杂的大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细分为若干不同的方言片,或称为次方言,甚至在方言小片内由于细微的差别,还可以继续细分到一个个具体的地点,某市、某县、某镇、某村。如福州话、南昌话、广州话、长沙话等。 不管方言如何划分,大方言的内部的使用有时也会不同。在不同方言区,同一词句的意思更是存在着差别,这就形成了各方言片区不同的文化内涵,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流派。 不同方言虽然存在文化形成的不同背景和差异,但同时又有他们之间的主体共性,这也使得中华文化在历经多次磨难依然能屹立于世的原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国家发展的源泉。 许多时候,我们的一些“专家”在高唱“趋同”“大一统”,抹平文化的差异,殊不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的不是民族的。任何事物,不可能一致,求同存异,才是世界的发展之道。 不要到,把所有差异文化抹杀后,然后再来研究这些曾经的文化。这样的事情发生不是少数,还不能给某些“专家”警醒吗?还要去破坏方言的独立性吗? 方言,必须被传承下去,这关系到历史,关系到传统文化,关系到未来。掌握汉语方言的现状,树立对普通话与方言之间关系的正确态度,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如同世界文明一样,在渐进中不断发展壮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