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课程成绩靠微信好友数,如此教学是否真的有必要?

 苍木先生 2020-02-29

对使用如此考核方法计算成绩,许多学生无不吐槽,加好友加到心塞呕吐。还有学生说,简直是社交恐惧人士的噩梦。对此有网友调侃称:学校为你关上了及格的门,但为你打开了微商人生的窗。

学校对于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考核方法,这也是应该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课程是什么,是否应该采用这种方式,老师和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想法。一种新的考核方式也许让人不适应,但主要还是看是否有价值。

使用添加微信好友对学生课程进行考核,校方称这是为锻炼学生新媒体运营能力。在新媒体行业崛起的今天,很多大学都加入新媒体运营课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本次考核《社会化媒体运营》的课程,即为新媒体相关的课程。

网上引起热议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回应称:这门课的性质特点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安排加微信好友这任务,就是属于锻炼学生的新媒体运营能力,具体来讲就是用户管理粉丝运营这方面的能力,所以是符合教学要求的。

那社会化媒体营销到底是什么呢?一般的解释为: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媒体来进行营销,公共关系和客户服务维护开拓的一种方式。

也就是说,社会化媒体营销,重点还是在营销和客户关系之类的管理方面。单纯添加微信好友,对一些学生来说,这种成绩的计算方法太不友好,甚至有些不够人道,特别是对社交恐惧人士,正常情况下,他们的微信也就几百个好友。

当然,也有学生认为,比起课本上知识,在校学习也应注重实践,有时候一些课程或课间作业看似无厘头,其背后也有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不少走上工作岗位的同学,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深深体会到曾吐槽的那些课程所教会的东西。

所以,对于这样的一个课程任务,如果所学的是网络与新媒体这个方面,去实践并努力是应该的。努力做过了后完不完成任务那是另外一回事,自己去实践了很重要。相信大部分同学都有在想办法完成这样一个运营任务。

不过,对于一个尚未涉世的大学生来说,交际面窄,认识的人少,要完成如此的任务也许有难度。当然,该任务并未考虑添加好友质量,后期的管理和维护更不存在,就此看来,也不会难度太大,想想一个学校的学生互加人数就足够了。

教学的课本知识固然重要,实际运用同样重要,毕竟不是每个学生将来都是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更多的学生将来都是要走向工作岗位的。这门学科恰好与此相关,这样的实践,必然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锻炼和经验的积累。

从更深的角度来看,该实践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毕竟,学生添加如此多的新好友,价值在哪?,新媒体运营该怎么运营?仅仅是添加好友吗?怎么去维护添加好友的关系,营销什么东西?这额都没有涉及到。

从另一个角度讲,新媒体的运营并不是那么简单,仅仅胡乱的添加好友和微商的狂轰乱炸毫无目的有何区别。虽然新媒体的运营大多都以流量为王,流量多的媒体发展前景的广阔,但对学生来说,没有质量的好友,和僵尸粉有何区别。

学校的目的和老师的宗旨应该是让学生有更多学科的实践,只是课程也是一个综合系统,课程的本质是什么就必须明白。新媒体火爆的今天,不断倒下的,也不断有站起来的,多少新媒体曾经有高流量,最终还是死在流量上呢?

对此,在课程考核分值设计的时候,除关注流量,让学生添加新好友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运营中对客户关系的维护,这样才能让实践有真正价值和意义,不然考核更多只能留存于形式而已。

由于网络传播影响,校方进一步做出解释:该课程的成绩由平时和期末考核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比30%(由课堂表现及出勤,小组主题汇报展示社交媒体运营三部分构成),期末成绩占比70%。微信加好友只占总分的10到15分。

由此可见,对于该课程新的实践考核方式,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并未完全使用,更多的是在用一种试验的方式进行。对使用这种考核方式的效果怎样,学生的反馈如何,社会效应怎样,学校也必然还在探索当中。

近几年来,高校里这样的“特殊”课程还委实不少!如,中南大学开设了《名侦探柯南与化学探秘》课程。学生们在学习、“查案”中自由切换,还结合剧中情节谈到具体的毒药。

南京农业大学开设了一门“运动减脂课”,用减肥来代替一般体育课。但学校出的这门课程上,明显达到了很高的效果,有些学生体重严重超标,选修了这门课程后几个星期就减下去了52公斤,这体重减得可谓有点恐怖了!

成都大学攀树专业选修课,称毕业可到户外运动公司就职。因为目前四川接触攀树项目的人员较少,大陆攀树师也比较稀缺。学习这门课程后,学生可以去户外运动公司,担任教练和负责项目策划实施,也可以当职业攀树师。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就开设了一堂与桌面游戏“三国杀”有关的奇葩课程“三国杀攻略教程”。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三国历史和小说的文化知识,同时锻炼运筹帷幄的策略思维。

为紧随时代潮流,很多大学相继开设一些寓教于乐的“新兴课程”,这些课程是学校和老师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将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元素带入课堂,给学生新奇的学习体验,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值得肯定。

但有些课程仍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在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等方面不断改进,探索开设更多优质课程。任何新兴的教育课程和方式,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各方配合,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时间去证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