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出自庄子的《列御寇》,大意是说:灵巧的人多劳累而聪慧的人多忧患,没有能耐的人也就没有什么追求,填饱肚子就自由自在地遨游,像没有缆索飘忽在水中的船只一样,这才是心境虚无而自由遨游的人。 在生活中,确实常见的是有体力能动手的人要身体劳累,要身体力行地做事;有智慧能动脑的人就要心思多忧虑,需要考虑很多问题;然而一个什么都不会,没什么能力的人,吃饱不饿,不用劳心劳力,潇洒自在,这样才能自由遨游。 世间手巧者、智慧者,都陷于自身能力的所累,不想也可能不忘能力之事,就必须坚持自身能做的,或者他人有求于自己能力范围内可做的;或为生活所困,只能去从事自身所掌技能之事;抑或当成事业的一种极致追求。不可否认,劳力者和劳心者,身心都要劳累。而一个无所追求的人,不在乎他人的看法,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能力强的人,在实现自己价值的道路上,为外事所累。那么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能力的,是否也会有巧者劳而知者忧这样的烦恼吗?无能力这就算没有大的追求,也会因为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或者是因为对现在生活的不满意和感到许多的烦恼,也经常为了茶米油盐而感到劳累。 也许庄子认为能力越大的人,责任也越大,越容易被外事所累。能力不那么大的人,因为眼界或者别的各种关系,处在没有需求或者需求较少的状态,活得没心没肺,反而不会感到那样的劳累。 然而并不是一个人的能力的大小就一定会感到劳累和忧虑,而是与每个人的心境有关,一个人不管能力是大还是小,他都有选择过忧劳还是无所求的生活。如果你能放下心中的执着,不在沉迷于外在物质和极致的追求,那就没有那么多的忧劳。 一个拥有杰出才华,经天纬地之才的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到处施展自己的才华,结果就是为各种事情所劳累,增加心里的忧虑,过得痛苦不堪。如果选择大隐隐于市,在心境上选择了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也是可以过的很舒适,没有外物的烦恼,不卷入俗世的名利场所,一个人自然过得逍遥自在。 不管能力是大还是小,不管过得劳累还是坦荡,不同的生活方式其实没有高下之分的。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想拥有怎么样的心境,一定要是自己喜欢的。是自己做出的选择,都会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因为选择,才会开心快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不管是劳心者还是劳力者,也不管是治人还是治于人,都是没有逃脱本身能力的束缚,局限于自身的才能。无能者,能放下所有,能不在乎外物,犹如一个空杯,不限制装满何物,才能有虚怀的心态。汉朝建立者刘邦,劳力打仗不行,劳心排兵布阵也不行,然而他虚怀如谷,能把张良、萧何、韩信等聚于麾下,成就自己的霸业。 劳力者身累,劳心者心累,大多都是自己的选择,因为你本身所学或者本身才华,你放不下,你选择的方向就是如此,怎么不累。跨界、跨行成功者,都不局限于本身所有的,不会一事而劳,不会一事而忧,关闭一扇门,必然打开另一扇门。 显露智巧会为外物所累,而有能力却不张扬的人会任性自然,不会去汲汲地追求俗世的名,利这些外在的东西,吃饱了后就会在世间遨游,就像没有系着的小船一样顺水漂流,内在空虚而遨游于无穷之中。无能者韬光养晦,不显山露水,更是一个超强无以比拟的智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