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内的公职人员抱怨自己工资低,却并不辞职,这是一种普遍现象。相对而言,教师还是公职人员中辞职最多的职业。部分基层教师辞职,要么去私立学校任职,要么去校外培训机构任职,要么自己创办兴趣班、培训班,或者宁可去一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学校当人事代理、临时合同工。 教师说自己工资低,有两个比照目标,一个是公务员,比如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工资远远低于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再加上没有公车补贴等部分福利津贴补助,没有第十三个月基本工资,有的地方精神文明奖等类似年终奖的发放范围,也将事业人员排除在外。教师还要扣绩效,这样一来,教师工资收入明显低于公务员工资。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就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中小学教师工资不能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并且为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尤其是中西部偏远地区,加大乡镇补贴、交通补贴、住房补贴、一线教师岗位补贴等,并提出由财政负担班主任津贴,承担部分绩效工资,加大绩效工资的奖励属性。通过这些措施,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使其与当地公务员收入持平,偏远、边远乡村教师工资甚至高于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 第二个比照目标,是私立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创立兴趣班、有偿补课等教职人员的平均收入水平。严禁中小学校公职教师进行有偿补课,断绝了部分教师的额外收入,再加上目前校外培训机构、兴趣班、托管班等行业蛋糕的利益划分,以及行业宣传的“年入百万”的诱惑,使得在职教师心理更不平衡。 有的教师总想着辞职后凭自己的本事,纵使不能年入百万,发个小财总是非常容易的。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总觉得教师工资收入太低,主管部门又严查有偿补课,不安心教学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 部分教师嫌自己工资低,直接辞职另干吧,又下不了这个决心。创业不易,在一二线城市私立学校、培训机构打工,或者到公立学校当人事代理、合同工,职业不稳定,没有保障,心里面也没有底。对于一些能力强的“名师”而言,当然不成问题,但一般人哪儿有那个能力。因而虽然牢骚满腹,却下不了决心,不敢做决定,只好一边骂娘,一边干活。其实这种心态,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有一丝益处。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出路,那就定下心来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一般教师可能收入低,但管理人员、高级职称人员,工资肯定不低,教师职业也有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且不比别人差,完全不必缘木求鱼,只好认真努力工作就好。 |
|
来自: 人生之初ABC > 《教育 教学(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