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刘松年《撵茶图》 今人喝茶,想要喝出文化,喝出风雅,必追古思源,而宋人饮茶,本身就是文化。赵宋三百余年,崇文尊儒,“士大夫与共治天下”,文人有了极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文化艺术得以大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 宋徽宗 赵佶 文会图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暂不论在位者的治国功过,宋代繁荣的文化艺术,不得不说一位爱搞文艺创作的皇帝——宋徽宗。宋徽宗除花鸟画、瘦金体名于后世外,其对茶道也深有研究,并写了本茶道专论——《大观茶论》。此外蔡襄撰著《茶录》,黄儒撰的《品茶要录》,都是宋代文人饮茶引据的参考准则。 宋时茶文化是古代茶文化的一个巅峰,后东渡传播至日本和韩国等地,对日本抹茶道和韩国高丽茶礼都有深刻影响。 元 赵孟《斗茶图》 宋人斗茶之风的兴起,与宋代的贡茶制度密不可分。民间向宫廷贡茶之前,以斗茶的方式评定茶叶品级,上品才会作为贡茶上供。 斗茶始于唐,盛于宋,元代后,渐推向民间,至晚清日渐消歇。她有很强的胜负色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在极讲究茶道的宋代,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道。斗茶风靡一时,斗茶非斗酒,虽带“斗”字,却要“斗”得文雅。 明 杜堇《玩古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斗茶内容主要包括:斗茶品、斗茶令和茶百戏。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所以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斗茶甚好。古人斗茶,或十几人,或五六人,大都为一些名流雅士,还有店铺的老板,街坊亦争相围观,非常热闹。 《斗茶图》镜心 设色绢本 所以,斗茶的场所,多选在有规模的茶叶店,兼有厨房,便于煮茶;或者相约三五知己,于花木扶疏、临水清幽的庭院,各取所藏好茶,轮流品尝,决出名次,以分高下。斗茶,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 明 唐寅 《斗茶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斗茶品以茶"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一斗汤色,二斗水痕。 一是汤色。 “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黄白又次之。天时得于上,人力尽于下,茶必纯白。天时暴暄,芽萌狂长,采造留积,虽白而黄矣。青白者蒸压微生。灰白者蒸压过熟。压膏不尽,则色青暗。焙火太烈,则色昏赤。”——《茶论》 茶汤的色泽以纯白者为胜,茶汤纯白,说明茶叶采与制的技艺皆佳;汤色青白,说明蒸茶火候不足;灰白,说明蒸茶火候太老;色虽白但泛黄,说明采制不及时;色泛红,则说明烘焙的火候过了。 宋 佚名十八学士图 二是汤花:以水痕先现者为负,耐者为胜。 汤花是汤面泛起的泡沫,汤花要求色泽鲜白,汤花匀细,民间称其为"冷粥面",意为像白米粥冷后,稍有凝结时的形状,颜色标准和汤色一致。如果茶末研磨、点汤、击拂技艺恰到好处,汤花就能紧咬盏沿,久聚不散,就显出"咬盏"的效果。 因为汤花保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散退,盏内沿就会出现一圈水痕,以先出现水痕者为负。 明 文征明《惠山茶会图》 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如若用水得当,也能取胜。所以斗茶需要了解茶性、水质及煎后效果。 有时茶质虽略次于对方,但用水得当,也能取胜。 据传,倔脾气的司马光曾和苏东坡斗过茶,茶品茶技不相上下,但就因苏东坡取用隔年雪水烹茶占了上风。(有兴趣可以结合当时政史,参看史料文记,司马光、王安石和苏东坡,这三人互为好友,又“相爱相杀”的故事) 元 佚名 斗茶图 斗茶令,即古人在斗茶时行茶令。所举故事及吟诗作赋,皆要与茶有关。类似于饮酒助兴的飞花令,用以斗茶助兴。 从诗词中可以看到斗茶的场面,可以看出宋人对斗茶的兴致,以及对斗茶输赢的看重。 鼎磨云外首山铜,瓶携江上中泠水。 黄金碾畔绿尘飞,紫玉瓯心雪涛起。 斗余味兮轻醍醐,斗余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 《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宋 范仲淹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局部 茶百戏,又称汤戏或分茶,即将煮好的茶注入茶碗中,因为仅用茶和水而不用其他的原料,凭技巧使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类似于咖啡拉花,但难度要大很多)。 它是斗茶中比较有看点的环节,甚至有人把茶百戏与琴、棋、书并列,宋人杨万里咏茶百戏曰:"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茶百戏高手要在茶面形成的乳沫上作画,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鱼鸟花草之属”,山水云雾,花鸟鱼虫,自然、灵动,须臾散灭,需要“下笔者”心随手动,下笔即成。 明 仇英《斗茶图》 宋人斗茶除炙茶、碾茶、罗茶、烘盏、点茶这些步骤外,其所用喝茶斗茶的用具——建盏,不得不说。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建窑"在当时就颇富盛名。后建盏当时被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们带回国,被称为天目。 宋人喝茶喜用建盏,蔡襄《茶录》曰:“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盏茶黑白相映,斗茶中易于观察茶汤色和汤花。今建盏喝茶者仍众多,藏用皆可。 古乐空灵,茶香袅袅,或山风静处,汲泉烹茶,或雅苑精舍,斗茶吟诗。 无论是斗色斗味,斗形斗巧,还是斗名斗利,宋时斗茶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今人亦可清茗为伴,于书卷中追思前尘古雅,斗趣还是静趣,观一页思己境而已。 后记:若对宋代文化风俗尚有兴趣,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可看,里面介绍了宋时京城的内外城分布及位置、朝廷朝会、郊祭大典,民风习俗、时令节日,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值得一看。 “品茶”有品,一品在境,二品在味,三品在情!中国人饮茶,大致始于神农时代,时至今日,已有4000多年历史。品茶已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并衍生出“品茶”的雅致。 “品”字有三口,这就意味着在用到“品”这种饮鉴方式时,需要一口一口慢慢喝,用心体味品饮对象。笔者认为,“品茶”应分三口品,一品在境,二品在味,三品在情。 一品在境 一品,饮茶需要环境。“饮茶”和“环境”这两个条件看似有先后顺序,实则是个双向命题。先创造环境再喝茶,这是大部分饮茶人的选择。 手倚雕栏花柱,背靠绣袍锦垫,桌上青壶一把,素杯一盏,墨菊一只;你可坐看窗外落英缤纷,斜阳里远望碧空如洗光似练,且听莺歌燕舞雨呢喃,细嗅草木芬芳风清淡。 无论是人造的内部环境还是自然的外在景色,都让人觉得赏心悦目,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品茶,一定会喝出茶外之香。 倘若反过来,先饮茶后创造环境。任选个地方,哪怕是街头巷尾,屋前阶旁,虽然没有那般景致,但是一杯茶咽下,当茶汤顺着喉咙缓缓淌入肺腑。茶水通过舌头,扩展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 一杯茶虽然很少,却不能一饮而尽,必须先浅浅地抿一口,在口中稍留,再缓缓咽下。 慢慢润泽心田,随后比肉眼所能看到的景色更美的风景便会在心头绽放,它的颜色更加多彩,它的味道异常丰富。因为,这是来自心灵的倩影。 二品在味 二品,茶之味。当茶叶与水相遇,茶香就会四溢而出。不用刻意去寻找,茶香就会进入你的鼻子,进入你身体的每一处。这一项是品茶的核心,纵使情浓境美,茶汤本身的质量欠佳也会大大折损整体的品饮效果。 究竟什么样的茶算好呢?笔者的建议是,没有特殊的、非茶的气味,口感又符合自己喜好,这样的茶就是“你的好茶”。人找志同道合,茶觅气味相依。或许你爱的茶并非贵如龙井,名比猴魁;看起来也未美过君山,香堪碧螺。 也许它都数不上名茶,也许它只是在杯中默默开放的香片。但正是因为你与它的气息相融,才有了一次人与茶奇妙的心灵相通,让它的价值得到了圆满和蒸腾,让你的心充满了感恩与欣喜。 三品在情 最后是三品,终结一个情。无论是营造氛围,还是喝自己喜爱的茶,目的只为了感情。 情感是可以满足的。一个人自斟自饮,要的就是那份置身世外的悠然,那份忘却前事后情的洒脱;几个人一起对饮,为的是寻求友人间情感的加深,彼此心灵的相印。 情感是可以培养的。可能处于闲来无事,随性地沏上一壶茶,喝着喝着灵感便旁逸斜出;也有可能是被烦事纠缠,心神疲惫,几杯茶下肚,所有的心囿随之而散。 情感是可以升华的。一种简单的情怀,一个角度,把它泡在茶杯中,你会发现仿佛万花筒般地衍生出了更多的世界;直线式的思维,硬挺地穿过你的大脑,滤过一壶茶水后,它蜿蜒盘旋,融入每一条神经。 人的情感是一根藤,它的成长离不开养料的关怀,茶是养料的一种,帮助这藤强茎壮叶,开花结果。 茉莉花茶的功效 喝这种茶心情变得更好茉莉花茶是一种很常见的茶类,多数的人都非常的喜欢,茉莉花茶本身具有很多的功效,它可以帮助我们舒缓情绪,还能够清新口气。茉莉花茶的泡法有很多,大家都知道吗?饮用茉莉花茶是有禁忌的,感兴趣的朋友要继续看哦。 茉莉花茶的功效 1.行气开郁 茉莉花茶是一种很有营养的饮品,主要是因为茉莉花茶中的物质具有理气止痛方面的功效,茉莉花茶中含有的物质非常丰富,它当中所含的挥发油性物质,可以说是行气止痛的主要成分,多喝一点茉莉花茶可以缓解胸腹胀痛,下痢里急后重等病状。 2.舒缓情绪 现在人们的压力可以说是非常大的,在平时我们可以适当的饮用茉莉花,它具有非常好的安定神经效果,让人情绪更加稳定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经常紧张的人群,喝点茉莉花茶对于神经有松弛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稳定情绪。 3.清除口臭 茉莉花本身具有芬芳的气味,它能够起到清新口气的效果,茉莉花茶本身还具有非常好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于口腔有清新口气和抗溃疡有非常好的效果,此外,茉莉花中含有的氟,还可以有效的预防龋齿的出现。 4.辅助减肥 喝过茉莉花茶的朋友常会出现肚子特别容易饿的情况,这是由于茉莉花有效成分中分解脂肪的作用非常强,可帮助人体有效的起到解除油腻,帮助消化以及的减肥作用。 茉莉花茶的泡法 ⑴备具 一般品饮茉莉花茶的茶具,选用的是白色的有盖瓷杯,或盖碗(配有茶碗、碗盖和茶托),如冲泡特种工艺造型茉莉花茶和高级茉莉花茶,为提高艺术欣赏价值,应采用透明玻璃杯的。 ⑵烫盏 就是将茶盏置于茶盘,用沸水高冲茶盏、茶托,再将盖浸入盛沸水的茶盏转动,尔后去水,这个过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清洁茶具。 ⑶置茶 用竹匙轻轻将茉莉花茶从贮茶罐中取出,按需分别置入茶盏。用量结合各人的口味按需增减。 ⑷冲泡 冲泡茉莉花茶时,头泡应低注,冲泡壶口紧靠茶杯,直接注于茶叶上,使香味缓缓浸出;二泡采中斟,壶口稍离杯口注入沸水,使茶水交融;三泡采用高冲,壶口离茶杯口稍远冲入沸水,使茶叶翻滚,茶汤回荡,花香飘溢。一般冲水至八分满为止,冲后立即加盖,以保茶香。⑸闻香 茉莉花茶经冲泡静置片刻后,即可提起茶盏,揭开杯盖一侧,用鼻闻香,顿觉芬芳扑鼻而来。有兴趣者,还可凑着香气作深呼吸状,以充分领略香气对人的愉悦之感,人称“鼻品”。 ⑹品饮 经闻香后,待茶汤稍凉适口时,小口喝入,并将茶汤在口中稍时停留,以口吸气、鼻呼气相配合的动作,使茶汤在舌面上往返流动12次,充分与味蕾接触,品尝茶叶和香气后再咽下,这叫“口品”。所以民间对饮茉莉花茶有“一口为喝,三口为品”之说。 ⑺欣赏 特种工艺造型茉莉花茶和高级茉莉花茶泡在玻璃杯中,在品其香气和滋味的同时可欣赏其在杯中优美的舞姿。或上下沉浮、翩翩起舞;或如春笋出土、银枪林立;或如菊花绽放,令人心旷神怡。 茉莉花茶的禁忌 1、便秘患者 虽然茉莉花茶对肠胃有保护作用,但是它里面的多酚类物质对肠胃黏膜有一定的收敛作用。所以有便秘的人喝茉莉花茶反倒会加重便秘。 2、神经衰弱者 茉莉花里面的咖啡碱成分是非常丰富的,咖啡碱虽然能帮助提神醒脑,但在神经衰弱的情况下还饮用茉莉花茶就会刺激到神经系统,给患者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神经衰弱就别喝茉莉花茶了。 3、发烧患者 茉莉花茶里面含有很多茶碱成分,人体吸收茶碱成分后,会让体温升高。不利于发烧降温,所以有发烧或者发热症状的人最好就不要喝茉莉花茶了。 4、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患者也是不宜服用茉莉花茶的。茉莉花茶中含有的鞣酸等成分会与铁元素相结合,形成沉淀这会让人体不能够吸收,缺铁的人是需要补铁的,因此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一定要避免饮用茉莉花茶。 结语:上文已经为大家介绍了茉莉花茶的功效,我们现在对茉莉花茶应该有了一些了解,喜欢喝茉莉花茶的朋友在平时可以多喝一点,它能够为我们的身体补充需要的营养物质,对于预防多种疾病还有不错的功效,是很有营养的饮品。 不看不知道,经常喝绿茶有哪些好处?![]() 绿茶品种很多,比如大家熟悉和常见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日照绿、信阳毛尖、六安瓜片、竹叶青、庐山云雾、以及松峰绿茶等。那么,哪种最好喝呢?其实,这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喜好。但毋庸置疑,每天喝一杯绿茶对身体的好处有很多,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喝绿茶的好处! 喝绿茶的好处有哪些? 降脂减肥 饮茶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血脂及胆固醇,这是因为茶里的酚类衍生物、芳香类物质、氨基酸类物质、维生素类物质综合协调的结果,特别是茶多酚与茶素和维生素C的综合作用,能够促进脂肪氧化,帮助消化、降脂减肥。 美容护肤 绿茶中的茶多酚是水溶性物质,用绿茶洗脸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一定程度上有消毒、灭菌、抗皮肤老化的作用,还能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 防晒 绿茶中的儿茶素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将含有绿茶成分的护肤品涂抹在皮肤上后,即使被烈日照射,也能够起到让导致皮肤晒伤、松弛和粗糙的过氧化物减少约1/3的功效,这也就证明了绿茶中含有防晒的成分。 醒脑提神 绿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使人体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利尿解乏 绿茶叶中的咖啡碱能够刺激肾脏,促使尿液迅速排出体外,提高肾脏的滤出率,减少有害物质在肾脏中滞留时间。除此之外,咖啡碱还可以排出尿液中的过量乳酸,有助于使人体尽快消除疲劳。 防辐射 对于现代社会的上班族来说,抵御电脑辐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喝2~3杯绿茶。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被人体吸收后能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不仅如此,维生素A能合成视紫红质,使眼睛在暗光下看东西更清楚,所以常喝绿茶不仅能消除电脑辐射,还能保护视力。 还有很多喜欢喝绿茶的人,是因为看中了绿茶的减肥功效。 绿茶减肥食谱 乌发活力绿茶 瘦身茶方:绿茶粉6公克,何首乌、泽泻、丹参各3钱。 用法:加水七碗煎煮成二碗份量的汤汁,每日一帖。 功用:对贫血、新陈代谢不良、水肿都有改善作用,另外亦可降低脂肪。 清新减重绿茶 瘦身茶方:绿茶1公克、大黄半钱。 用法:用沸腾开水冲泡即可饮用。 功用:可治口臭、口腔破皮、降火、通便、赘肉,常饮此茶还可抗老化。但平常大便软的人,吃了容易泻肚子,暂勿服用。 荷叶饮 瘦身茶方:绿茶粉2公克、荷叶3钱。 用法:以沸水冲泡,即可当饮料喝。 功用:对口乾舌燥、容易长青春痘、血气不好、脸部皮肤松软不结实、肥胖症的疗效均佳。 学会喝茶,禅藏在茶中,品味这杯中的人生!茶,味略苦,咖啡也苦,但咖啡可以加糖,茶却不行,以茶待客体现的是种敬重,与其味道关系不大。 茶,名闻天下的首屈江南太湖的碧螺春、西湖的龙井,此乃茗中上品。当地的茶园风光旖旎,宜茶之水遍地,茶具考究,而且喜茶嗜茶歌茶赋茶的文人学士辈出,茶炊寄附了精致雅韵。西湖四周原本是杭州人吃茶的好处所,如今外地旅游团蜂拥而至,人潮胜过钱塘潮,本地人只好舍近求远,转往茶园附近的茶社吃茶。 品茗属于闲中事业,乡下竹胜风轻,鸟啼泉鸣,尘嚣脱尽,城市茶客躲开喧嚣,于静谧中嗅茶味之醇香,观茶烟之氤氲,赏茶色之澄明,听灵隐寺钟声之幽微,身心沉浸于闲雅茶乐,远比茶坊里茶艺小姐旗袍古筝涤器淋汤近似繁琐的表演更接近禅趣。 从入水茶叶的浮尘,茶色的空明,茶味的苦涩甘润,细细体悟浮生得失、起伏、荣辱,品味人世暂恒、苦乐、炎凉。透过半杯水,几枚叶,洞悉沧海桑田,贯通古今人生,将物质转化为精神,再把精神转化为物质,实现茶与禅巧妙而自然的结合。试问,哪个国度的人具有华人如此深邃的人生智慧呢? 江浙在清幽中体味茶道,华南承继唐宋斗茶遗风,而蜀地享受茶的风气尤为壮观。到过蓉城便知,那里无处不茶肆,无人不喝茶。且不说茶馆,就连戏院、庙观、园林、宅第,大凡能够容纳众人的地方,毫无例外地辟有供几十人、几百人喝茶的场所。不分缙绅名流,市井布衣,来者都是茶客,一人一椅一杯,边喝茶,边看报,或摆龙门阵,或欣赏川剧变脸,茶博士持长颈铜壶穿行茶桌之间,边续水边展示操壶技艺。 川民泡在茶里,整日如此,整年如此,终生如此,得茶禅真髓,如同乐山大佛,背山随意而坐,便与天地山河结成一体。见识川人聚而喝茶的大场面,外地人徒生羡慕,不免感叹:“无愧天府之国,蜀人活得好安逸!” 古人说茶有散郁、养生、养气、除病、利礼、表敬、赏味、养身、行道、雅致十德,把喝茶当作与衣食等重的生活要事,继而又擢升为茶文化,直至推崇到禅境。这一切,实在和茶性清醇分不开。时下,有些人撇了茶性,借茶的名分花样翻新,让苦丁茶、菊花茶、大麦茶、苦瓜茶、薄荷茶、竹叶茶、玫瑰茶、橄榄茶、花草茶、美容茶、减肥茶等统统跻身茶林。 我以为,内中名为茶实非茶的且不说它,单说在茶中附加佐品的,分明也是背离了茶之真谛,例如三泡台,盖碗里固然有茶叶,更多的是红枣、冰糖、核桃仁、葡萄干、桂圆、枸杞、山楂之类,此茶似乎依附了道教阴阳五行学说,其配伍如中草药方剂般讲究君臣佐使,茶理径直奔了儒学的尊卑礼序,实与禅趣无涉。 曾看到过这样一则关于茶的轶事。在陇东有一个老农烹茶于一个瓜田庵中,三块残砖便是茶灶,上面架着茶罐,柴火燎焰也燎烟,噗噗冒沫的罐子熏黑,小茶盅质地同样辨不出铜铁瓷陶。老人种的西瓜个大如斗,瓤沙汁甜。路人渴了,任摘,不上秤,随你放个三五毛钱。即使没钱,瓜也管饱吃,只要把吐的瓜子留下。这样卖瓜的应属罕见了吧!老汉丝溜溜抽着烟袋锅,常对人说道:“谁出门背着井呢?五黄六月,还能眼睁睁看着人渴死不成?”老农在村口煎茶卖瓜,定然比村民见过更多南来北往的过客,大概他年年如此慷慨的贱卖甚至白送西瓜,也许还施舍自己并不宽余的衣食给落难人。也许他父亲,他父亲的父亲,都是这么熬茶,这么的做人处世。老汉的茶末非常便宜,煮的却浓酽苦涩,是黎民百姓清苦生活和善良人格再真实不过的写照了。 禅是梵文音译,意译作“静虑”解。就禅而言,茶本身没有贵贱之分,而需要茶客做的仅有两点:一是心静,二是体悟。在烹茶品茗过程中,领悟茶之静,茶之逸,茶之真。吴越茶客徜徉于山水田园,释然于物我两忘的情境,可以说进入了茶禅悟境;天府百姓认定富在今世,乐在眼前,其安逸恬然也算得禅;陇东老农坦然淡泊,得度人时且度人,有隐忍慈悯的宽厚胸怀,也算茶之得味者。只不过他们生存境况不同,体味厚薄有差异罢了。 套一句佛家偈语说话,便是:“茶禅只在个人杯中。” 喝老茶究竟有什么好处呢?随着对老茶的深入挖掘和研究,逐渐掀开了老茶的这层神秘面纱,老茶的概念和功效也渐渐被市场接受、追捧,所以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喜欢喝老茶,那么喝老茶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老白茶——降火消炎最有用 俗话说白茶三年药七年宝,一杯老白茶入口,独特爽滑的口感便令人难以忘怀。除了老白茶的口感,它的功效也是极好极好的。在降火、消炎方面有较好的功效,以及感冒咳嗽效果也比较明显。因为老白茶能够有效调节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增强机体清除损伤因子的能力。专家曾对新白茶与老白茶同时做了研究,发现白茶年份越久,消炎功效会更好。 陈年铁观音——消食、消炎、降三高等。 陈年铁观音是铁观音茶叶中的高级茶品,经过烘焙冷却后密封,放在了有石木结构的仓窖中储藏,酷暑不热且严寒不冷,通过长时间的一系列化学变化后,陈年铁观音中沉淀着丰富的精华物,口感尤为得“醇、滑、清、爽”,沉香凝韵,绵甜甘醇,在消食、消炎、降三高等方面功效显著。 老普洱——暖胃效果好 在制成普洱茶后,随着时间慢慢发酵,普洱茶原料本身的刺激性就会越来越小,香气反而会越来越大,汤色越来越浓,口感越来越滑。因此,发酵时间越长,普洱茶越好。 而年份新的生普对胃有一定伤害,特别对有着胃病的人,而5年以上的生普就不会了。新生普口感苦涩味重,舌头发麻,年份老的生普就不会。老茶具有暖胃、强化血管弹性,更能预防体内毒素累积和利尿效果,有去水肿及去尿酸的温和特性。 陈年岩茶——消食减肥 陈年岩茶,冲泡后香气四溢,有着独特的木香、陈香。汤色红艳透亮犹如陈年红酒一般。茶汤入口后顺滑醇厚,喝完后润滑生津,喉韵明显,青涩味全无。老茶耐泡度极高,泡至十多泡仍有余味,且越泡越甘甜。暖胃祛寒,消食减肥,明目安神。 新出厂的武夷岩茶最好陈放半年甚至一年再饮用,口感与香气会增加。尤其经过五年甚至更久的陈放以后,只要保存得当,岩茶不但不会降低品质,而且口味会变得更加醇和丰富。 喝茶赏蒲闻兰香,乃人生一大快事昨天和老婆一起回老家,看望了家里长辈和女儿之后,就想着去看看花花草草,于是我向天井走去,推开门,就扑面而来一阵淡淡的花香,我心头一乐,肯定是兰花开了,急忙走到天井里,果然看到很多兰花都骄傲的盛放了,边观赏边拍照,和朋友们分享。女儿和夫人这时候也过来了,我带她们一起看兰花,夫人也拿起手机拍了照分享朋友圈了。我拉着女儿的手,让她看兰花,问她:兰花好不好看?她毫不犹豫的回答:好看。我说:香不香?她说:香。我说:这花是谁种的?她说:是爸爸种的。说的我心里美滋滋的。女儿今年虚岁5岁,这年纪还是挺好玩的。之后我拿了小板凳,泡了一碗茶,一个人坐在天井,边欣赏边闻香边喝茶,心里面隐约涌现出一种感觉,我想这可能就叫做幸福吧。 以上图片丨无用 图丨半亩方塘婺源佬 图丨松风舍-土總 图丨痞夫有澤松籽 图丨河边小屋_大明 图丨潜圜的园 闲倾一盏中黄酒,闷扫千章内景篇寒冬即将结束,何不抓住它最后的尾巴,在暖烘烘的屋内热上一壶黄酒。小酌一杯,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也顺道感受一把,独属于黄酒的故事。 黄酒是古老的酒种,酿黄酒也是自古以来的一份职业。实实在在的五千年传承至今,大到“杯酒释兵权”,小到“把酒话桑麻”,黄酒在历史中的身影处处可见。 温上这一壶,颇有历史的黄酒。在繁忙的工作中抽身,感受一次古时文人的风雅之趣。体验那种气息一点一点的缓慢、变轻。思绪开始放大,无数有的没的念头慢慢从记忆深处涌上来的奇妙体验。 最后在微醺中沉睡,第二天醒来,在阳台上被晨风拂去剩余的酒气,昨天的一切就好像梦境一般。 记得小时候学鲁迅先生的文章时,大师的思想、文笔没学多少。可对孔乙己咂摸着黄酒,吃茴香豆的场景念念不忘。 从那时起,每次温煮黄酒时,总爱备上一小碟茴香豆。一边想着书中孔乙己那副仿佛见到世间珍馐的样子,一边慢慢喝。兴致来了,也会用手指蘸着黄酒写上一个“茴”字。 不同于白酒“先干为敬“的那种酣畅淋漓的喝法,黄酒更适合轻酌慢饮,正应了《吕氏春秋》中所说的”饮必小咽,端直无戾“。或许只有慢慢品尝才能感受到它真正的味道。 现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喝的酒也随之改变。需要自己静下心来慢慢煮的黄酒,被啤酒、白酒这类快饮酒种代替。大家好像也开始接受这类甘冽醇香的味道。 只是喝的时间长了,还是想回到第一次独自煮黄酒喝的那个下午,携一缕阳光喝一壶好酒,那会是多么惬意的事儿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