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22岁出家,斫琴18年,获得“奥斯卡”大奖

 风舞猿 2020-02-29

智藏法师,俗名李秋实。

1991年,22岁的他南下成都,在昭觉寺出家,法号智藏。

1994年起,他先后随古琴代表性传承人龚一和李禹贤学习古琴。

2001年起开始学习斫琴,经过数年的积累,逐渐成为圈子里有影响力的僧侣古琴师。

智藏法师擅长制作蕉叶式百衲琴。他在传统蕉叶形制的基础上,设计十数款不同造形的蕉叶式古琴,造型古朴简洁,线条流畅优美,和雅雍容。


虽然斫了不少琴,但他却始终不太满意,希望能够做出更好的古琴。

《工之侨献琴》里说过,琴最重古意。

而智藏法师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木材。

2012年,因缘际会,他得到一块从江底打捞起来的千年古木,体量十分巨大。

这块古木给了他一次绝佳的机会。


为了做出满意的古琴,他以这块古木为基础,闭关深山,潜心闭关斫琴。

2017年,历时6年多完成了16张古琴的制作。


这些古琴不仅材质绝佳,而且做工极尽禅意。

古琴面板选择了千年古杉木、水松木,还有百年梧桐;底版则选用了百年梓木,配件选用了小叶紫檀木。


如果说材质是基础和核心,那么古琴的题款则是画龙点睛之笔。

在题款上,智藏法师精心挑选了康熙5年刊刻的《琴聲十六法》部分文字作为铭文。


書法则由几位书法家孔力、石晶进行题写。


最后铭文则由篆刻家布衣清平、樊友杰完成。


摄影师李鹏加入到他的团队中,在古琴的制作过程中,他拍摄了不计其数的照片,最后从中精选出数百张。

在斫琴的过程中,智藏法师萌生了一个念头:为了让更多的人,不仅是古琴爱好者,能够欣赏到这批古琴之美,他打算出一本书,收录自己所斫的古琴。

除了把这些古琴用图文展示出来,他还想把自己学习斫琴18年来的所有心得技艺,都公之于众,让古琴制作不再是属于少数人的阳春白雪。

他的想法得到了中华书局和雅昌公司的支持。

雅昌特意请来了韩美林先生的御用设计师赵洁为这本书设计。

很少有一本书花2年多时间来策划、设计。


经过多次修改,这本名为《西來意:智藏和尚斲琴法》的书,终于达到他理想中的样子。

书名“西来意”本身就带着佛家禅意。

封面设计则采用古琴风格,极富传统中国气质。


印刷真实还原内页摄影的色彩原貌,精装工艺细节则充分表现出古琴的质感。


书籍的设计、印刷、装帧,都透露着作者的内心世界。


2019年,这本书获得了印刷界的“奥斯卡”大奖——美国印制大奖班尼奖


美国印制大奖诞生于1950年,是全球印刷业最具影响力的印刷产品评选赛。以美国发明家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命名的班尼奖则是最高荣誉,素有“印刷界的奥斯卡”之称。

全国每年出版50万种书籍,获奖概率十万分之一,可见其难度之大。

这本书外观大气,内容用“惊艳”不足以形容。


第一章,作者以“禅”释古琴,提出心境、身境、天境、意境等十境,用佛法的禅意来诠释调琴者与琴之关系


第二章,分别从原料、选材、制作等步骤,完整的将斫琴的过程解构出来。

每一种木材的材质纹理,都纤毫毕现。


细细讲解了如何在众多的材质中“相材”,找到最适合的方式。

每一个步骤,从选材到切割造型、调色试验到上漆抛光,都全程记录。


鹿角霜、八寳灰等古琴专用漆的调制。


从“鑿琴腹”、“挖舌穴”、“掛壁候穏”、“精修琴腹”,到“装天地柱”、“調音定音”、“挖鳯舌”、“初排殺音”等传统木工。


第三章则将集中展示了作者的古琴代表作

附录部分是琴名、铭文及铭刻日志。


每一款古琴都有不同的名字,如“聲淵”、“依雲”、“大音希聲”,大都取自传统古籍,每一张古琴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美好寓意。


而铭文则配以不同风格的字体,有瘦金体、王羲之行书、金农风格隶书、小篆等。


这部书是第一本由僧人撰写的古琴专著,但它不是智藏法师一个人的作品。

它集合众家之长,也不是一部简单的古琴制作说明,更是集中表现当代古琴制作艺术的美学思想和佛家哲学思想的高度统一,堪称传世之作。


这本书总重近5斤,用纸考究,做工复杂,手感极佳,文字优美,宜读宜藏,把玩亦佳。


其印刷量仅1000册,2018年初刚上市即告售罄,京东、当当自营均告断货,二手市场上最高售价达2000多元/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