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北大大动作上热搜了,怎么回事?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2-29

近日,两所大学官网发布的通知共同刷屏了,只要看看校名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北大清华先后发布通告,两校教务部门达成共识,决定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且互认学分。其中,北大开放27门课程,以人文社科类课程为主,清华开放12门课程,以理工科为主。

通知一出,两所大学立刻被网友推上微博热搜榜。

截至发稿,清华北大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的微博话题已有1.6亿阅读量,网友们为此次强强联手的两校起了个耳熟能详的名字——“TP-Link”,还纷纷投票pick清北成为年度最佳CP。

也有网友表达了无缘清北课程的遗憾。

还有许多高校学生呼吁自己的学校也加入这一行列。

那么,作为众人羡慕的对象,清北的学生又对这项变动有怎样的看法呢?

我们先来看看两校分别开设了哪些课程。

北京大学教务部发布的《关于清华大学部分优质课程面向我校本科生开放选课的通知》中写道:2020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开放12门优质课程(15个班次170个名额)。其中特别指出,跨校选课得到的成绩不计入GPA,学分则会计入A类通选学分或全校任选学分。

清华大学教务处、注册中心发布的《关于北京大学部分通识核心课面向我校本科生开放选课的通知》显示:2020年春季学期,北京大学27门本科生通识核心课部分名额向清华本科生开放。

北京大学大三学生邱芜是在朋友圈得知这一消息的。对清华大学开放的课程作了粗略了解后,这个中文系的女孩没有想去选课的想法,“因为都是工科的课”。

对于北大开设的课程,邱芜评价颇高:“我们给的课很好,大家担心以后要选不上了。

邱芜介绍,“音乐与数学”“西方美术史”“国外社会学学说”都是北大广受欢迎的课程,之前也有不少清华学生来旁听。

毕业生陈晨原计划在春季学期旁听“《四书》精读”,但看到这条新闻后,她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她说:“这些课人很多,加上清华的人之后,对我们本校的同学来说,旁听的成本会更高,占座也需要提前更长的时间。

清华大学大四学生李华对北大开设的心理学课程有些心动,但想到要跑很远的路程去上课,他又有些犹豫。校友蒋志帆则想选择北大的“音乐与数学”,不过,考虑到这节课的火爆程度,他有些担心自己会抢不到课。

刘牧耕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他对清华开设的课程有些兴趣,表示会再研究一下这些课程的内容设置、上课时间、课时等,并结合自己新学期的学习计划,最终决定是否行动。

对于清华开设的课程,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大四学生蒋志帆介绍说,“工业系统概论”“制造工程体验”“工业系统基础”“工业生产概论”都是学校的文化素质核心课,质量可以保证。校友李华则认为,这些“标准的工科课”并非学校最火爆的课程,“有一半以上偏动手实践”。

根据学校官网信息,“工业系统基础”这门课的实践单元不仅包含智能工厂沙盘、3D打印,还包括焊接机器人和无碳小车设计制作。“现代加工技术与实践”还涵盖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和水射流切割等工艺的实验。记者了解到,这两门课都是由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开设的,“工业系统基础”曾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

读到这里,对于两校互通,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其实在我国,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连通最高学府的课堂早就不是新鲜事,各大高校都会在线上教育平台发布本校的王牌课程,其中不乏国家精品课程。这些网络课程不仅免费,还像真正的大学一样有自己的考核机制,要拿到结业证书,必须参与期中、期末考试和课堂测验等。

知识的大门一直向所有人开放,“上不到好课”只是很多人的借口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