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字海》 收录了“长”的四个读音:cháng,zhng,zhàng,zhng。其中zhng通“张”。《汉语大词典》中收了三个读音:cháng,zhng,zhàng,其中cháng、zhng音居多,zhng、zhàng音今天已基本不用了,成为相对专业的读音,为更少的专业研究者所掌握。关于“长物”,也有两个读音,一个读作cháng wù,意思是“好的东西”,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土地庙》:“市无长物,惟花厂鸽市差为可观。”另一个读作zhàng wù,意为“多余的东西”,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大)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薦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而对于“身无长物”这个成语,《汉语大词典》明确标明是两个读音:一个读作cháng wù,另一个在括号里特别注明“长”又读作zhàng,由此可见,《汉语大词典》已经认可了这两种读音的存在了。
《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的凡是读zhàng的词语,这个“长”字都是“多余”“过分”的意思,如“长语”zhàng
y为“多余的话,废话”;“长头”zhàng
tóu指的是花销后的剩余的零头;“长钱”zhàng
qián,意思是多余的钱;“长饰”zhàng
shì,意思是“过分的装饰”。再如“长余”zhàng
yú,也是多余的意思,但另外又特别标注:今读cháng
yú。并举柳青《创业史》中的例证:“长余的稻种有限,要的人太多,得商量着办事哇!”说明在当代,把原来的zhàng音读成cháng音已经被编著词典的语言专家认可,并收录入词典,而这种认可收录不是某专家一人所为,而是应该有相对广泛的群众基础了。
《汉字源流字典》中具体举其引申义有三:一是多余,比如身无长物等;二是盛,如唐虞长德;三是量长短,如凡度长短曰长。然后即强调以上三义旧读zhàng。
《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长”cháng多余、剩余之意时,也特地又标明该字旧读zhàng。在解释“长物”时先标音为cháng
wù,括号为即注明“旧读zhàng
wù”。既然如此强调zhàng音是“旧读”,就说明今天习惯上已经不读“长”为zhàng而是读作cháng了。 综上可见,原来读作zhàng的音虽然有不同于cháng的特殊意思,但是今天已经可以将zhàng读作cháng了,就是说如果是专业的研究者,可在了解旧读的基础上仍然读作zhàng,但若不再选取旧读音zhàng而读作cháng也不算错。
我们再来看《长物志》这个书名。《长物志》是明代文震亨对晚明清居生活方式的规整总结,集中体现那个时代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是编分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钦定四库全书·子部·长物志》说“其曰长物,盖取《世说》中王恭语也。”此处“盖”为大概,是推测是书取名“长物”意为“多余的东西”,后学界多取此说。但作者邀请的沈春泽所作《<</span>长物志>序》中却认为,这些物虽然“于身为长物”,但又是集古今美物,因此力陈“长物”之大美:诸如室庐之“爽而倩”“古而洁”,花木、水石、禽鱼之“秀而远”宜而,书画知“奇而逸”“隽而永”,几榻、器具、位置之“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衣饰、舟车、蔬果、香茗之“幽而闲”“淡而可思”。可见作者表面上把它们当作雅玩清供之事,其实只有超拔于功名利禄,坚持道德操守、追求人格完美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长物”之美。就是说“长物”表面意为“多余的物”,其实是“美物”,而从这个意思上来说,“长物”读作cháng
wù也未尝不可,因《汉语大词典》中“长物”作“好的东西”意思时为cháng
wù音。即使按照表面意思读作zhàng
wù,但前文已说明,此音已是“旧读”,所以今天将《长物志》读作cháng wù
zhì,自然也不为错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