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届高考地理时事热点复习专题:美国极寒天气、二氧化碳指数、海平面或上升2米、北欧现“热带夜晚”...

 锦诗BGMENG 2020-03-01

1      

上半年各省市GDP排名

31个省份2019上半年GDP数据全部正式公布。在GDP总量方面,广东上半年GDP首超5万亿,雄踞第一。江苏、山东分列二、三位。

过去中国经济最明显的特征是东西差距,如今东西差距应变成南北差距。中西部经济飞速追赶,而北方尤其是东北则面临转型。

考点:区域发展差异1.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 

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

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2.三大自然区

3.南北差异

试题链接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1. 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 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 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 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2. 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 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 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 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 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答案】B    A

3.(2014·北京文综)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回答问题。

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2               1

中央支持深圳建先行示范区  

8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提出深圳 2035年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的发展目标。

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使命。

考点:区域发展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从时间轴上看,我国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五年后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从此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至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从空间轴上看,改革开放首先是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港口城)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向中西部推进。但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呈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开放的程度尚不及东部沿海地带。

试题链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20174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  17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  18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_______4分)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_______(4)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______4分)

(4)雄安新区的设立与深圳、浦东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的地理科学重要思想是_______。(1分)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4)因地制宜 

3 新不列颠岛

地球快没沙子了

近期英国《自然》杂志发表的评论称,目前沙子和砾石的采掘速度,已经超过了其自然恢复的速度。

沙子和砾石已经是采掘量最大的一类原料,甚至比化石燃料更多。需求大幅增加的原因是城市化和全球人口增长。全世界每年大约会使用320亿吨至500亿吨沙子,主要用来制造水泥、玻璃和电子产品。

考点:环境保护

(略)

题链接

1.下图为2015528日湖南省湘江河道多艘大型采砂船非法采沙的场景一角。非法采砂船经常在夜间和少数白天靠近河岸采沙,采沙地域不固定,河道采沙危害极大。

分析在河道非法采沙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答案】河道采沙,使河堤失去保护,导致河水对两岸的土地侵蚀加剧,造成土地资源破坏;砂石的随意堆放,改变河道水文环境;大型采砂船的油污排放,使河水浑浊,污染下游水质;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破坏生物栖息地,影响生物多样性。

2.珠江部分河段的无序超量采砂行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已相对稳定的河床形态,破坏了河道的动态平衡,诱发生态环境问题。下图示意19902004 年北江下游黄塘~河口段河床纵剖面变化状况。

1)描述19902004年图示河段河床变化状况。(4分)

2)分析图示河段无序采砂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6分)

【答案】(1)河床整体下降(切);河床起伏(比降)加大;(每点2分,满分4分)

2)河床下切,水位下降,咸潮入侵加剧;采砂造成河底生物栖息地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超量采砂易造成堤岸崩塌,危及防洪安全;(每点2分,满分6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