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斋先生:失败、坚持与成就

 长沙7喜 2020-03-01

说起《聊斋志异》来呀,大家都不陌生,任谁都能掰着指头数出《画皮》、《聂小倩》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来。

《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在极具文学价值的同时又充满了趣味性。它写出了鬼怪世界的离奇莫测,却又描绘了比人世间更温暖可贵的真情。

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鬼怪故事读来让人欲罢不能。我不由得想去探究一下作者蒲松龄,写出这样出神入化的鬼故事的他拥有着怎样的有趣灵魂?

我对于蒲松龄的探索从以下三个角度出发:

1.一辈子的贫穷村学究

2.事无巨细地记录生活

3.时刻开启觉察力雷达

 一辈子的贫穷村学究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可以说他幼年青年时期生活条件还是不错的。但是当他自己当家做主了以后,他在科举上一再失利,一再地铩羽而归,他一生都只能当个与穷神为伴的村学究。

而更令蒲松龄难堪的是,他这条遗憾的科举之路是以辉煌作为开始的。蒲松龄19岁以县、府、道三个第一的名次考上了秀才。不考究的讲,他这就是中考高考的市状元了,应该说是出类拔萃了。大家都认为蒲松龄他是一匹黑马,包括蒲松龄的家人朋友,蒲松龄自己也认定,科举是一条鲜花大道。

但是,蒲松龄自从考上秀才之后,就没有再在科举之路上前进过一步。从他21岁开始,除了父母去世那两次,3年一次的乡试他是每开必考。但结果往往是逢考必挂,一直持续到他72岁。

我们从他19岁考第一名和他的作品不难看出蒲松龄确实是有才华的,那他为什么屡屡不中呢?

其一,他的才华并不完全切合考点,对于应试内容他学艺不精,不是顶尖士子。

其二,恐怕就是他的八股文不符合考试衡文的标准。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它不是天马行空的,注重“理、法、辞、气”,有相当的逻辑性,讲求论据论证,思维求同。像现在领导讲话、政府工作报告,不要花里胡哨,要中规中矩,是有相当高的标准化的。

那我们不难理解,蒲松龄是习惯“志异”的,他习惯文艺奇幻的求异思维,而且无所顾忌、尺度大。就比如聊斋中的儿子为了不让父亲与小妾再生子分家产而把父亲阉割了的《单父宰》,书生苦恋美少年并不断努力掰弯黄九郎的《黄九郎》,以及丈夫长年在外、妻子与白狗通奸、白狗吃醋要死男主人的《犬奸》。蒲松龄早年应试失败,曾为好友孙蕙作过一年幕僚。他那时所写的公文、告示或书信中,也多是他志异的笔法,虽然有看点、有卖点,但还是不合规法、终属浮俗。

其三,蒲松龄虽然醉心科举,想要为官开创自己理想中的一方天地。但是他不愿为了科举而改变自己的风格,不愿去关注那些细枝末节的规定。这位心大的选手曾犯过几次低级错误。

有一年写的激动,答题卡中间空了两页过去,违规了;又有一年太亢奋,超了字数,违规以后,答的再好也没用;还有一年第一门答的太好,结果第二场生病了,没有完成考试。我们不难想象,他可能犯了不止这三次低级错误。

蒲松龄的科举之路可以说是一路高开低走,令人惋惜。但分析起来,也不出所料,这就是蒲松龄,没有崩人设。

他认可科举制度,想要为官打造自己理想中的一方水土,所以他就一直去做这件事情了。失败了就继续奋斗,并不会因为接连失败就否定自己,不会因为穷神相伴就放弃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想那么多可能,想做什么,就一直坚定的去做。

当然我们也要从蒲松龄先生身上学的一些教训。坚持行动之前还是要精准评估定位一下自己合不合适。再者,我们在行动过程中,要去关注那些标准和规定,不要太过理想化。

这就是蒲松龄的科举之路,正应了现在流行的那句俏皮话,“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落。

一辈子的村学究,终究送不走缠着他的穷神。

 事无巨细地记录生活 

按理说,贫穷的村学究、地位等同于卖脑力的家仆的私塾先生这样的身份,是写不出《聊斋志异》这样的作品的。那蒲松龄又是怎么办到的呢?是因为科举频频失利才开始了文学创作,最终成就了《聊斋志异》吗?

其实不是的,蒲松龄搜集和写作神神怪怪的故事纯属爱好。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听人讲这些稀奇事。他自己也说:“余少时,最喜读《游侠传》,五更挑读,恒以酒佐读。”

而且蒲松龄一直有很强的写作冲动和记录习惯。他记录生活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了。大到康熙年间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震、奇异的云霞景观,小到昨天喝了一壶好酒、今天掉了一颗牙齿。而且蒲松龄的儿孙也很好的保留了这一习惯。所以我们苦于找不到其他历史名人生平生活的相关记录的问题,在蒲松龄这里是完全不必担心的。

蒲松龄的这种写作记录习惯也让我们能有幸读到他那么多的优秀作品。他把所有搜集到的离奇故事整理记录,写成了《聊斋志异》,不说他将中国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反应了真实的历史社会风貌,而就我们普通读者读来,也觉得兴味盎然、或有所得。聊斋系列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其中14种俚曲、3个戏本有根据聊斋改写,也有完全创新的。

在兴趣和写作记录习惯的双重作用下,蒲松龄的作品也涉及到鬼怪故事之外的一些实用领域的通俗读物,比如《日用俗字》、《农桑经》、《伤寒药性赋》。

我们现在看来蒲松龄也是妥妥的斜杠青年了。而且,这些作品从实用通俗的角度写,降低了我们的阅读门槛,让我们对往日有兴趣而无力深入研究的知识有个新的入门方式,我的阅读冲动真的要压抑不住了!

此外,蒲松龄的作品也是极幽默的。比如《除日祭穷神》,其中一段这样写到:“穷神,穷神,我与你有何亲,兴腾腾的门儿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儿进?难道说,这是你的衙门,居住不动身?你就是世袭在此,也该别处权权印;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该放假宽限施施恩。”本是贫苦难挨,你偏偏在他的笔下感受到了诙谐与豁然,哭笑不得。

有人说蒲松龄和他子孙这种事无巨细的记录是出于自信,我却觉得自信是有的,但更多的应该是兴趣使然,是逐渐养成的写作习惯。他们确实对蒲松龄的才华有自信,但我不认为他们是预料到了蒲松龄的名垂青史,他们只是认为应该记录下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这样的想法便一直坚持去做了。就像考科举,蒲松龄搜集神怪小说、写实用通俗读物,也只是因为想做,就动手去做了。

蒲松龄事无巨细的记录再结合一下雷锋同志的例子,这启发着我们去积极记录自己的生活。不要想着自己的生活有没有记录价值,当我们把他写下来,价值就会在记录中自然而然的产生。我们可以从记录的故事中不断挖掘价值,而这种记录的态度也会激励我们不断的追求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活出价值。

 时刻开启觉察力雷达 

除了事无巨细记录的习惯,蒲松龄超凡的觉察力也是《聊斋志异》等作品令人爱不释手的原因之一。我们就拿《聊斋志异》中对于悍妻虐夫这个题材的论述为例,来聊聊他的觉察力。

对,你没看错,就是悍妻虐夫,就是讲大丈夫怕老婆这个事。古代不是男权社会,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怎么会有悍妻?但是实际上古代女性地位并不是我们想当然的认为的那样低下。女性母家的权势地位财富,以及随着孕育的子女地位的提升,女性在家里的地位就会提升,比如《红楼梦》里的贾母和王夫人,她们可是能当家做主的人。再有就是女性性格比较强势,或者丈夫因爱而折服于妻子,女性在家里的地位也会高。这就不难理解悍妻的产生了。

就悍妻虐夫这个题材,聊斋中有一篇《马介甫》,故事中的尹氏对丈夫动辄打骂、让丈夫杨万石穿女装在门外罚站、鞭打怀胎五月的妾室致其流产。杨万石的软弱怯懦也是极品中的极品。

狐仙马介甫先后以幻术和丈夫再造散帮他树立大丈夫的威严,奈何这个杨万石实在拖后腿,尹氏对他稍微好一点,他就不知所措,还为了讨好尹氏,把马介甫的事情告诉了尹氏。结果就是尹氏变本加厉虐待杨万石和他的父亲,逼死他的亲弟弟,逼着弟妹改嫁。杨万石放任尹氏逼死弟弟逼走老父的恶名传播出来,秀才功名被革。此外,有《江城》,以及由《江城》演变来的俚曲《禳妒咒》,还有他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醒世姻缘录》,刻画了很多经典的悍妻形象,她们虐待丈夫和家人,最终家宅不宁,甚至家破人亡。

其实怕老婆这个题材古往今来一直有人写的,但大部分人都把这些当做一个笑话。蒲松龄则不同。他觉察了这个事情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中国过去讲的“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他是第一个以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用了很多篇幅去反映这个题材的作家。

说到这里大家不要以为蒲松龄是因为感同身受才有了这些作品。其实蒲松龄的妻子刘氏是极其贤惠的。他作为村学究,一穷二白却能生活相对平稳,几个孩子能平安长大,都要归功于妻子的操持。刘氏给丈夫预备的肉食要一直留到丈夫归家,就算坏掉了自己也不会吃。刘氏的贤惠我们从中可见一二。

那么,蒲松龄对于悍妻这个题材的那种细致入微的刻画就要归功于他超凡的觉察力了,归功于他对周围人的生活,对历史故事的深入思考。蒲松龄就是拥有一双如此善于发现的眼睛。

和蒲松龄一比,对生活视而不见且习以为常,想一切办法逃避思考,毫无觉察力的生活会让人觉得生活苍白而无趣,更别说写出好的作品了。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勤于思考的大脑对于我们的生活、我们所追寻的人生价值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我们也要持续开启我们的觉察力雷达!

不知不觉,聊了很多。总结一下,蒲松龄执着地追求科举却高开低走,当了一辈子的贫穷村学究。他时刻开启觉察力,事无巨细地记录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感兴趣搜集的故事,记录发现的问题,写作帮助农民的实用通俗读物。

我们能从蒲松龄身上得到的不仅仅是他优秀的作品,更是他那种追求理想,坚持践行的精神。是他事无巨细记录生活的态度和习惯,是他对生活抱有的热情、觉察和勤于思考。

很多事情我们追求一生可能没有什么结果,也可能这个结果要体现在遥远的后世。但是我们做自己坚信的事,爱自己的追求,足矣。

让我们一起品读《聊斋志异》,一起品读蒲松龄吧!

本文作者:王学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