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胸闷发作可又查不出病因究竟怎么回事?

 华民 2020-03-01
门诊或病房中这样的病人还真不少,他们可能还会伴有各种其他不适如失眠、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疼痛不适等诸多症状,佷最担心的还是胸闷是不是冠心病引起的。

这种症状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和不同性别的身上,发生时有以下一些特点:

1.患者可以有三高但大部分人并无三高,胸闷发生时与活动、运动、劳累不明显关系,但多半发生在夜间,安静休息时、睡眠中闷醒、想到或遇到紧张的事情时多见。

2.胸闷发生会遂渐加重,患者确实感觉到心悸、气急、呼吸急促、想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症状反而加重。严重时产生濒死感需要立即与医院急诊。但在医院经各种检查却无任何异常,随之病情缓解。有时偶尔一次发作,有时短期内多次发生。但不会发生不良后果。

3.胸闷发生早期适当活动一下,或打个电话找人聊聊很快缓解,但发生胸闷感觉时越关注症状会加重。如果胸闷发生在活动时可能同样的劳累但症状时有时无。

4.胸闷发生前有过认识或不相识的人发生心脏病猝死给自己带来一定的意识或潜意识中对生命后了一忱忧、对心脏病可以发生猝死的恐惧。

5.患者自已用右手姆指尖推压左侧第二、第三胸骨肋骨关节处,胸骨中线左侧2公分左右平左乳头或稍高2-3公分处稍加力有明显的压痛点,属于非特异性胸肋关节非特异性劳损,该处产生的隐痛很轻微,但人处于紧张情绪时疼痛域值会下降,不适感被放大了,这往往是胸闷产生的生物源头。

5.经常胸闷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甚至冠状动脉CT造影都正常,但平板运动试验往往陽性,有些心电图上即有ST和T波异常。

6.患者大多有性格上的共性:敏感、多思、多疑、情绪化明显、易紧张、压力感重、易接受外界或自身的不良暗示、胆子较小。

产生胸闷不适或恐惧感多见于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因紧张、焦虑、疑病等情绪因素放大了原就有的左侧第二第三胸肋关节劳损引起的隐痛、不适感放大了,自认为“心脏不适”胸闷或胸部压迫感。处于紧张状态下无意识地过度呼吸(换气),使血液中碳酸加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通过过度换气呼出过多CO2引起血液中碳酸少了产生呼吸性碱中毒,加重胸闷出现头晕、口唇及双手发麻,严重时上肢会挛缩,于是产生极度恐惧和濒死感。可在医院环境下人放松了,呼吸慢了呼吸性碱中毒症状缓解了,加上检查结果全部正常紧张恐惧心理放松了。最好的方法是病情刚开始即用一个纸袋或马革袋套住口和鼻,让呼出的CO2原吸入肺再通过肺部毛细血管网进入血液中解除碱中毒。

第二种情况:
因紧张害怕心脏病会发生猝死,这种情况下人体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会分泌出过多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分别作用于部分冠状动脉未梢微动脉使其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产生胸闷的感觉,含服硝酸甘油有效,但不会产生心绞痛、更不会诱发心肌梗塞。或者在乙酰胆碱作用的末梢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同样会产生胸闷的感觉。但无论心还是肺引发的胸闷都是一过性的功能性改变,预后良好。

产生以上两种情况的背景都与隐匿性的抑郁、焦虑、疑病、恐惧、强迫等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用现代生物医学是理解不了,解释不通,处理不了的“疑难杂症。现在大提双心医学,大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50%以上与心理因素有关,可惜能够跨学科掌握心理+生物医学,而且必须是精通全科的,又懂得医学心理学的,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生的多系统躯体症状,医生可能从未遇到过,但对患者来说是客观存在又极其痛苦的,这些心理医生因知识面狹窄无法与患者的躯体症状进行良好的沟通,一句所谓的躯体化可能连自己也解释不清楚。医学模式的改变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必须去向:社会心理一躯体生理一疾病的未来医学模式才能解除患者心和年的痛苦。

不少患者想知道自己究竟是不是有抑郁和焦虑的背景下产生的胸闷及如何治疗,可查看我发表于头条上3月10日“抑郁症有可能快速治愈吗?”和4月22日“如何调整自已的焦虑情绪”等文章,已有不少久治不愈的读者告诉我:试用这种联合治疗几天内治愈了,当然服药时间要长些。

2019.5.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