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六进急诊 原是惊恐发作

 nizijun 2014-10-24

急性惊恐发作常被误诊为心绞痛。

  一位40多岁的女性,从下午3点左右开始,反复出现胸闷心慌、心跳加快、喘不过气、出汗等症状,这天从下午到晚上,她前后上了六次急诊,可急诊科医生给她全身都查了个遍,却发现血压、心电图、脑电图、心脏、胃肠等都没发现什么病变。最后,女患者也不干了,干脆“赖”在医院不走了。医生会诊认为,综合这位女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她患的很可能不是身病而是心病——焦虑症的急性惊恐发作。于是,女患者住进了神经内科。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潘小平

  问诊实录:

  医生:讲讲你今天患病的过程吧。

  患者:下午,我在茶楼和一个朋友喝茶聊天,坐了几个小时,到三点多的时候,先是觉得茶楼空气特别不好、很闷,然后突然就感觉气都喘不过来,心里发慌,听到自己的心咚咚地跳,坐都坐不住了。再后来,我就上了救护车,医生给我吸氧,可能过了几分钟,明显有了好转。到医院急诊科之后,又给我做了心电图、脑电图、量了血压什么的,都没发现什么问题。在急诊留观半个小时后,感觉差不多恢复正常了,我就自己出院回家。

  一开始,我是想走回家,顺便买点菜带回去,可是一走进菜场,听到里面人声嘈杂,心又开始咚咚乱跳,腿发软、心发慌,赶紧用最后一点力气打了一辆的士,再次赶到急诊科,再次检查仍然没发现什么问题。

  后来的情况就差不多,反正我每次到医院休息一段时间,什么不适症状都会消失,但是一走出医院,过不了多久就会发作。从下午到晚上,我总共进了6回急诊。医生给我从头查到脚,开始怀疑是心血管问题,后来又怀疑缺钾,但查来查去什么毛病都没查出来。最后,我自己觉得很没信心,干脆住在医院算了。

  医生:平时有没有什么病史,比如高血压什么的?

  患者:没有。这次也没发现血压不正常,就是心跳很快,一分钟跳到110次以上了。 

  医生:以前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患者:几个月前也出现过一次,也是心慌、喘不过来气,到医院没查出什么毛病,后来自己好了,也就不了了之。

  医生:每次发病时感觉怎么样?

  患者:一开始会觉得闷,尤其是从室外走到室内,顿时觉得很憋闷,很快就觉得没法控制自己的状态了,越来越糟糕,感觉自己快要不行了,到医院后又很快好转。

  在医生的建议下,患者做了心理量表,结果发现焦虑分明显偏高。

  医生:从你的检查结果来看,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应该不是身体出了问题。从心理测量来看,焦虑分数明显偏高。结合各方面情况来看,初步诊断是焦虑症急性惊恐发作,先吃一段时间的抗焦虑药物,结合心理治疗试试看吧。

  医生提醒:

  焦虑症常表现为躯体不适

  焦虑症是一种神经症,是需要治疗的精神疾病。在多数情况下,焦虑症通过躯体不适表现出来,常被误诊为躯体疾病。潘小平指出,像急性惊恐发作的症状就和心肌梗死、心绞痛比较相似,患者往往先被送到急诊室,排查了心、肝、肺、肾、脑等脏器的损害之后,才会考虑是心理问题。

  焦虑症急性惊恐发作时,患者往往正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餐、散步、开会或做家务时,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这种紧张心情使患者难以忍受。同时患者感到心悸,好像心脏要跳出来;胸闷、胸前区有压迫感;或呼吸困难,喉头堵塞,好像透不过气来,即将窒息死去。因此,患者会惊叫、呼救或跑出室外,有的出现过度换气、头晕、面部潮红、多汗、步态不稳、震颤、手脚麻木、胃肠不适等植物神经症状,以及运动性不安。这种发作,一般5~60分钟,时间较短,即可自行缓解,缓解后患者自觉一切正常,但不久又有可能突然复发。

  由于发作时有剧烈的心跳和呼吸急促,患者往往去心内科就诊,但大部分病人心脏检查除窦性心动过速外,均为正常,做心电图检查的话,也不会像心梗患者一样出现缺血症状。大多数患者在反复出现惊恐发作之后的间歇期,常担心再次发病,因而惴惴不安,也可出现一些植物神经活动亢进的症状。

  如何确诊焦虑症惊恐发作

  如何确诊惊恐发作,可结合以下症状进行判断。典型的惊恐发作至少具有下列特征性症状中的4个:呼吸困难或窒息感;头晕、坐立不稳感或晕倒;心跳加快;颤抖;出汗;咽喉部阻塞感;恶心或腹部不适;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麻木或针刺感(感觉异常);发热感或发冷感;胸痛或胸部难受;濒死恐怖;害怕会发疯或做事失去控制。

  若要确诊,还要求在4周内至少有过4次发作;或者在一次发作后至少一个月持续地害怕再发作。当然,引起类似发作的任何器质性原因都必须除外。

  个性开朗更

  易焦虑惊恐发作

  一般来说,个性内向的人更易出现心理问题。但潘小平指出,焦虑症急性惊恐发作患者大多性格开朗,发病原因可能与好强、认真、顾虑大、急躁有关。  

  焦虑症的治疗,目前采用“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是选用抗焦虑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必要时逐渐增加剂量,以最少的副作用,取得最佳症状控制。治疗一段时间后可缓慢减小剂量,以便最终停药。同时,还要对患者采用心理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