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印学诗词析考之八曾纪泽题《陈一峰鉴印存》李砺

 聽雨軒sjh 2020-03-01
                李砺
              
   曾纪泽 题《陈一峰鉴印存》一诗见载于《曾纪泽遗集》,全诗如下:
故老风流陈一峰,炼成寸铁斫蛟龙。
有儿绍业为弓冶,神似人间黄小松。
   诗大意为:已故老印人陈一峰,很有水平,能用他手中的铁笔仼意挥洒,能斩蛟龙。好在他儿子也能够继承他刻印的手艺,并将其发扬光大,刻出来的印章水平很象当今的黄小松。
   陈一峰为何许人也,典籍已很难找到其仼何的记载,这《陈一峰鉴印存》亦已不见踪迹,像印谱这种书籍在古时没有很高印刷水平的时候,要使其流传也是很难的事,你看这印谱,要刻版,制成谱纸,再来一方一方的钤盖,还要一方一方地拓边款,故古人做的印谱都不是很多量,上一百本数量的都不多,都是做个几十本送送人,如此而已,象印谱这种书还好一点,那些文字书就更难了,那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刻在木板上再一页页地刷出来的,故刻一本书都要上几年,花好多的钱,以至很多人虽有写书的才能却没有印书的能力。我估计这《陈一峰鉴印存》拓得不多,甚至是一本都很难说,按理这陈一峰儿子也不错,能够神似黄小松,应该水平不一般。黄小松即黄易,(1744 —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又号秋影庵主、散花滩人。浙江钱塘人,为“西泠八家”之一黄易为诗人黄树谷之子,曾任监生、官济宁同知。其父工篆隶,通金石。黄易继父业,以篆刻著称于世。隶书摹《校官碑额》,小隶有似《武梁祠题字》。精于博古,喜集金石文字,广搜碑刻,绘有《访碑图》,并著《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故隶法中参以钟鼎,愈见古雅。抚印为丁敬高弟,有出蓝之誉,与丁敬并称“丁黄”,隶书《警语》,其书笔划圆润平实,气势宏大,深得古法,是谓大家。因为他与丁敬都研究金石学,兼擅篆刻,当时并称"丁黄"。何元锡曾将二人印稿合揖成《丁黄印谱》。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号梦瞻,曾国藩次子,袭侯爵。曾出任驻英、法大臣。1880年兼驻俄大使,与俄谈判收回伊犁事宜,于1881年签订《中俄改订条约》,收回伊犁特克斯河流域土地及部分利权,被认为是晚清一次较为成功的外交行动。 中法战争爆发,主张“与法人辩,始终不挠”。又疏陈“备御六策”。其去世后,被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惠敏”。曾纪泽学贯中西,工诗文,书法篆刻,善山水,尤精绘狮子。著有《佩文韵来古编》、《说文重文本部考》、《群经说》等,后人辑为《曾惠敏公全集》。所有涉及曾纪泽的辞条基本上都有基能“篆刻”这一条,但很难找到其确切的记载,不过清中期是金石篆刻的一个全盛时期,也是碑学盛行期,士大夫大都以研究金石篆刻为乐,形成了一种风气。另是可能有些传承,我曾从其父辈的辞条里找到曾纪泽父曾国藩、叔父曾国荃都有能刻印,还曾见到过曾国荃留存的谱《威毅伯印谱》,现存于湖南图书馆。曾家“富厚堂”有个藏书楼,藏有很多的古印谱,曾国藩大弟曾国潢的孙著名篆刻家曾绍杰,曾在其印谱序言中说:“14岁即取家藏顾氏《小石山房印谱》以朱墨摹写,偶亦操刀试作小印。”所以曾纪泽受家学的影响能篆刻也不是不可能的,至少从这首诗中知到一个信息,他对陈一峰之子所刻印能神似黄小松,说明他对篆刻的了解是很深的。
关于陈一峰,清浙江山阴人刘正谊,字戒谋,贡生,有《宛委山人诗集》,其中也有一首《题陈一峰印谱》,说的应该是同一个人。   湖南印学诗词析考之八曾纪泽题《陈一峰鉴印存》李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