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右营门前大栅栏

 城厢礼堂 2020-03-01

“右营”顾名思义是以“中营”为参照,地处右边的军营,据《津门杂记》记载:“右营守备公署在西门迤北,神机库讯地。”其实不然,据《天津卫志》记载:“右营守备公署在神机库讯地后迤西。”在对比志书当中的多张地图,可发现当以《天津卫志》记载为准。据近年海外回流文献记载,此地向来驻防军队不少,清末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时,城防官兵给予侵略者沉痛的打击,因此侵略者占领天津城后首先提出拆毁城外“黑炮台”及中营、前营、后营,这都是侵略者对地名的称呼,其中前营就是右营。驻军迁出后,右营废弃拆除,陆续建成民居形成胡同,现在虽旧迹难寻但地名被保留到了拆迁前,从地名上就可明确画出右营的原址,如右营前、右营后以及右营东、西箭道。当年盖富力城小区时在此地挖出大量枪支零件、刺刀、大刀等兵器,其报道曾见诸报端。
上图 右营前街

清咸丰十年(1860年)前后在右营旧址南北两侧形成民居,按地理方位被称为右营前和右营后。右营前胡同全长234米,最宽处有4米,西头通大栅栏和右营西箭道,胡同中部北侧与右营东箭道相交,南侧与北大水沟和取灯胡同相连,胡同东头沿中营小学西院墙折向南与中营前街相交,胡同较宽,七十年代末铺设沥青路面可通行小型机动车,两侧均是青砖平房,拆迁前有居民183户。而右营后只是右营守备署废弃后其北侧因建民居形成的一条南北向实胡同,全长75米,北口通邵家大门,至南不通,巷内除有一座二层青砖小楼外均是砖木结构平房,拆迁前共有居民30户。

民国初年有富商范子楚买下右营守备署旧址地皮,建成4套四合院,这片民居东侧曾是右营箭道,后沿箭道陆续建成民居,此胡同就以右营东箭道命名。东箭道全长130米,有不到两米宽,共有住户30户,东口连南项家胡同,向西再折向南与右营前中部相连。
上图 右营东箭道

大约清光绪年间在右营旧址西侧箭道两侧也陆续改建成民居,故此胡同被称为右营西箭道,胡同北起邵家大门,南行五十多米西边通葛家大院,东侧有一实胡同岔路,胡同南头通右营前,西侧原有一条转圈胡同两头都与西箭道相交原名傅家胡同,1983年因重名并入西箭道。西箭道全长187米,宽2米,除中段西侧有一座青砖二层小楼外全是砖木平房,拆迁前共有住户129户。

右营原址南侧有一胡同名曰“大栅栏”,南口在西门内大街,东边就是原先的西北角卫生院。明代在此处设立“右营守备衙门”,按军营设置在其衙门大门前建有高大栅栏门,后此地形成民居,其胡同就以“大栅栏”命名,由此一路向北行百余米即是右营前。1954年规范地名时将胡同内西侧的思恩里并入。

现今在北安桥口规划馆能看见天津市的沙盘模型,在天津博物馆也能见到天津旧城沙盘模型,可以了解到天津市的历史沿革,其实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教育家严范孙、林墨青以及当时教育局长邓庆澜共同倡导下,社会上掀起振兴教育、倡导科学、广开民智的风潮,推广新式教育,建设一批社会教育场所,使民众接受科学教育开化思想。西门内大街大栅栏胡同内路西早年间开设有一所“市立民众教育馆”,直接隶属天津市教育局管辖,向民众免费开放。宣传“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理念的展览,主要展示宋代岳飞精忠报国和明代戚继光勇退倭寇的事迹,同时还展有民国初年天津“南皮双烈女”贞烈事迹。西厢房属于科学知识及卫生常识展示,通过图片文字向人们介绍日常卫生疾病常识,倡导养成日常卫生习惯,儿童接种牛痘等疾病防治,并劝诫民众切勿染上吸毒等不良嗜好损身败家。

府署街南边的项家胡同被称为南项家胡同,南口通到右营前东侧与三圣庵胡同和中营后胡同相交,南项家胡同过了右营前对面胡同口就是北大水沟,这是原先城内排水沟的一段,早年以西门内大街为界,南边叫南大水沟,北边叫北大水沟,清末水沟填平后形成胡同,两侧建起房屋,但仍沿用原来的地名。

右营西北两面都是清代望族的巨宅,西侧以葛家大院为中心,北侧有井家胡同和邵家大门,南头是芝琴里通往西门内大街。这片民居形成较早,道光年间保甲图中已标示有“小井胡同”和“葛家大院”的地名。

井家胡同北起府署街,向南不远折向东再转向南通葛家大院,清道光年间此地称“小井家胡同”,在保甲图中有明确记载,到了清宣统末年有士绅井风鸣在此地扩建宅院,院外形成胡同,故称井家胡同,不知与早先小井家胡同之名是否有关系。

右营西边有一大片建筑被称为葛家大院,北侧有一胡同通府署街叫葛家胡同。清道光年间有皮货商人葛某在此购地建房形成民居,遂称”葛家大院”,其中段与右营西箭道相通。这片民居以三组建筑为核心,围绕这三个院落的胡同统称为葛家大院,不知这青砖瓦房是否为原来的建筑。拆迁前右营居委会和芝琴里居委会都在葛家大院南端路东。

葛家胡同南口东拐有一条东西向大胡同,叫邵家大门,各位这就看出来了吧,这附近都是望族的宅院。胡同南侧就是右营原址,建于清嘉庆年间,建房者是当时的富商邵玉清,因其宅院门楼高大,此地得名邵家大门,胡同东起南项家胡同,西头连葛家胡同,南边是右营的箭道。此地拆迁前保留有传统四合院建筑群—上海王家大院(邵家大门12-20号),共占地1200平米。

葛家大院南口对过有一条通往西门内的小路叫芝琴里,全长70米,中段有一条向东的支路,此地早年是一片荒地,陆续有人建起小平房居住,取名叫泽仁里,大约在清末宣统年间,当时的南开大学校董陈芝琴买下这块地皮,拆除原有土坯临建,改建为青砖平房,取名芝琴里。右营门前大栅栏——天津老城的踪迹 第二十七回

“右营”顾名思义是以“中营”为参照,地处右边的军营,据《津门杂记》记载:“右营守备公署在西门迤北,神机库讯地。”其实不然,据《天津卫志》记载:“右营守备公署在神机库讯地后迤西。”在对比志书当中的多张地图,可发现当以《天津卫志》记载为准。据近年海外回流文献记载,此地向来驻防军队不少,清末八国联军入侵天津时,城防官兵给予侵略者沉痛的打击,因此侵略者占领天津城后首先提出拆毁城外“黑炮台”及中营、前营、后营,这都是侵略者对地名的称呼,其中前营就是右营。驻军迁出后,右营废弃拆除,陆续建成民居形成胡同,现在虽旧迹难寻但地名被保留到了拆迁前,从地名上就可明确画出右营的原址,如右营前、右营后以及右营东、西箭道。当年盖富力城小区时在此地挖出大量枪支零件、刺刀、大刀等兵器,其报道曾见诸报端。
上图 右营前街

清咸丰十年(1860年)前后在右营旧址南北两侧形成民居,按地理方位被称为右营前和右营后。右营前胡同全长234米,最宽处有4米,西头通大栅栏和右营西箭道,胡同中部北侧与右营东箭道相交,南侧与北大水沟和取灯胡同相连,胡同东头沿中营小学西院墙折向南与中营前街相交,胡同较宽,七十年代末铺设沥青路面可通行小型机动车,两侧均是青砖平房,拆迁前有居民183户。而右营后只是右营守备署废弃后其北侧因建民居形成的一条南北向实胡同,全长75米,北口通邵家大门,至南不通,巷内除有一座二层青砖小楼外均是砖木结构平房,拆迁前共有居民30户。

民国初年有富商范子楚买下右营守备署旧址地皮,建成4套四合院,这片民居东侧曾是右营箭道,后沿箭道陆续建成民居,此胡同就以右营东箭道命名。东箭道全长130米,有不到两米宽,共有住户30户,东口连南项家胡同,向西再折向南与右营前中部相连。
上图 右营东箭道

大约清光绪年间在右营旧址西侧箭道两侧也陆续改建成民居,故此胡同被称为右营西箭道,胡同北起邵家大门,南行五十多米西边通葛家大院,东侧有一实胡同岔路,胡同南头通右营前,西侧原有一条转圈胡同两头都与西箭道相交原名傅家胡同,1983年因重名并入西箭道。西箭道全长187米,宽2米,除中段西侧有一座青砖二层小楼外全是砖木平房,拆迁前共有住户129户。

右营原址南侧有一胡同名曰“大栅栏”,南口在西门内大街,东边就是原先的西北角卫生院。明代在此处设立“右营守备衙门”,按军营设置在其衙门大门前建有高大栅栏门,后此地形成民居,其胡同就以“大栅栏”命名,由此一路向北行百余米即是右营前。1954年规范地名时将胡同内西侧的思恩里并入。

现今在北安桥口规划馆能看见天津市的沙盘模型,在天津博物馆也能见到天津旧城沙盘模型,可以了解到天津市的历史沿革,其实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教育家严范孙、林墨青以及当时教育局长邓庆澜共同倡导下,社会上掀起振兴教育、倡导科学、广开民智的风潮,推广新式教育,建设一批社会教育场所,使民众接受科学教育开化思想。西门内大街大栅栏胡同内路西早年间开设有一所“市立民众教育馆”,直接隶属天津市教育局管辖,向民众免费开放。宣传“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理念的展览,主要展示宋代岳飞精忠报国和明代戚继光勇退倭寇的事迹,同时还展有民国初年天津“南皮双烈女”贞烈事迹。西厢房属于科学知识及卫生常识展示,通过图片文字向人们介绍日常卫生疾病常识,倡导养成日常卫生习惯,儿童接种牛痘等疾病防治,并劝诫民众切勿染上吸毒等不良嗜好损身败家。

府署街南边的项家胡同被称为南项家胡同,南口通到右营前东侧与三圣庵胡同和中营后胡同相交,南项家胡同过了右营前对面胡同口就是北大水沟,这是原先城内排水沟的一段,早年以西门内大街为界,南边叫南大水沟,北边叫北大水沟,清末水沟填平后形成胡同,两侧建起房屋,但仍沿用原来的地名。

右营西北两面都是清代望族的巨宅,西侧以葛家大院为中心,北侧有井家胡同和邵家大门,南头是芝琴里通往西门内大街。这片民居形成较早,道光年间保甲图中已标示有“小井胡同”和“葛家大院”的地名。

井家胡同北起府署街,向南不远折向东再转向南通葛家大院,清道光年间此地称“小井家胡同”,在保甲图中有明确记载,到了清宣统末年有士绅井风鸣在此地扩建宅院,院外形成胡同,故称井家胡同,不知与早先小井家胡同之名是否有关系。

右营西边有一大片建筑被称为葛家大院,北侧有一胡同通府署街叫葛家胡同。清道光年间有皮货商人葛某在此购地建房形成民居,遂称”葛家大院”,其中段与右营西箭道相通。这片民居以三组建筑为核心,围绕这三个院落的胡同统称为葛家大院,不知这青砖瓦房是否为原来的建筑。拆迁前右营居委会和芝琴里居委会都在葛家大院南端路东。

葛家胡同南口东拐有一条东西向大胡同,叫邵家大门,各位这就看出来了吧,这附近都是望族的宅院。胡同南侧就是右营原址,建于清嘉庆年间,建房者是当时的富商邵玉清,因其宅院门楼高大,此地得名邵家大门,胡同东起南项家胡同,西头连葛家胡同,南边是右营的箭道。此地拆迁前保留有传统四合院建筑群—上海王家大院(邵家大门12-20号),共占地1200平米。

葛家大院南口对过有一条通往西门内的小路叫芝琴里,全长70米,中段有一条向东的支路,此地早年是一片荒地,陆续有人建起小平房居住,取名叫泽仁里,大约在清末宣统年间,当时的南开大学校董陈芝琴买下这块地皮,拆除原有土坯临建,改建为青砖平房,取名芝琴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