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代占卜用卜骨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3-01

商代占卜用卜骨

2013年,济阳县第三次文物普查组在曲堤镇文物普查中,发现一件商代占卜用的卜骨。  

据介绍,该卜骨是在刘台遗址发现的,经有关专家鉴定,确认是商代牛的肩胛骨。卜骨残长9.2厘米,宽7.4厘米,厚2.5厘米。骨的左下角用刀割去一角,骨背上方有三排三纵8个钻孔,其中有6个钻孔有明显的烧凿痕迹,由于火烧力度不够,正面兆纹不甚清晰。无独有偶,在刘台村北的卜家,普查组发现了孔子的弟子卜商(字子夏)的石碑,卜氏是文献记载最早的占卜(算卦)姓氏,卜骨与此石碑联系起来,显示出其不一般的重要性。 

链接:

济阳刘台子遗址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台子遗址的发现和确认颇具时代戏剧色彩。1950年代初,一场大雨从刘台子遗址东南角冲出来不少青铜器和玉器,村民不知这些属于文物,就把青铜器送到废品收购站,结果收购站嫌青铜器的纯度不够而拒收,于是村民就把青铜器砸碎扔到了河沟里。1956年,济阳文物工作的先行者王尔俊从村民手里征集回来了1件铜鼎、1件残破的原始瓷罐和1件青玉鸟纹玉刀。根据村民讲述当时的发现情况,初步推断它们出自同一个墓葬,也就是后来被编为1号的墓葬。自此,刘台子遗址开始作为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纳入正规管护。

1979年-1985年,考古部门对刘台子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遗址出土青铜器33件,其中带铭文的有14件,铭文多为“夆”字(通“逄”)或与之有关内容,包括“王季作鼎彝”“季作宝彝”“夆宝尊鼎”“夆彝”等。因此墓主人身份应当属于逄国国君级别。出土青铜器中,象鼻足方鼎为国内罕见,造型生动,铸造精良,壁口内壁有一铭文“夆”字,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精品。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专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看后,赞叹该鼎“的确很罕见”。6号墓出土的铜鼎中,有一件铸有铭文“王姜作龏姒宝尊彝”。据金文惯例判断,王姜当是做器者,龏姒则为使用者。由墓葬形制,器物组合,及多达近600件的绿松石、玛瑙串珠等推测,墓主人就是昭王(周武王的重孙姬瑕)嫁到逄国的女儿龏姒。

刘台子遗址出土玉器多达954件,出土玉器分为礼器、仪仗、工具、装饰品和杂器五大类,基本代表了西周时期最高玉雕工艺水平,其中的俏色玉雕制品是商周时期少见的艺术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