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栗清热解毒、润肺化痰,农民只需掌握病害防治,收获高产板栗

 饮膳道人 2020-03-01

板栗壳煮水喝对乳腺炎,淋巴结炎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先把新鲜的板栗和清洗干净以后捣碎。然后,再加入一些醋,搅拌均匀后直接敷在发炎的地方,只要坚持使用就能起到很好的止痛以及消肿作用。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把板栗壳煮一些水后饮用,这样效果能够变得更加明显。板栗壳里面含有一定量的活性物质,可以让气管的炎症以及胃部的炎症得到缓解,可以把气管里面的痰液有效的稀释。这样扩张气管的效果就能变得很好,又可以让痰液很快轻浮,如果在生活中出现了百日咳,就可以用板栗和一些水来喝。板栗清热解毒、润肺化痰,农民只需掌握病害防治,收获高产板栗。

板栗木腐病症状及危害:板栗木腐病主要危害树干或大枝,致受害处腐朽脱落,露出木质部,病菌向四周健康部位扩展,致形成大型长条状溃疡。板栗木腐病传播途径:板栗木腐病的病原在干燥条件下,菌褶向内卷内,子实体在干燥过程中收缩。遇有合适温湿度,子实体迅速吸水,释放孢子进行传播蔓延。板栗木腐病发病原因:板栗木腐病的发生与流行与树龄、气候环境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老树、弱树和管理不善的桃园较易发生,特别是腐烂病发生过的部位,加之病虫害严重、修枝等造成的大伤口、虫伤、冻伤、日灼伤等伤口过多,或生长不良的枝干均有利于发病,一般最易从衰弱或其他病虫害为害过的枝干上发病,进而加重桃树主干和大侧枝的糟烂,削弱树势,继而爆发和流行木腐病。板栗木腐病预防措施:保护树体,减少伤口。发现病死或衰弱老树,要及时挖除或烧毁。对树龄弱或树龄高的板栗树,要合理增施肥料,恢复树势,增强抗病力。及时摘除病树上的子实体。板栗木腐病防治农药:锯口和病部涂1%硫酸铜液消毒后再涂波尔多浆或煤焦油等保护。

板栗叶斑病又名轮纹叶斑病、轮纹褐斑病等,在板栗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危害症状:板栗树受到叶斑病危害初期,在叶脉之间、叶缘及叶尖处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边缘色深,外围叶组织褪色,形成黄褐色晕圈。叶斑病发生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影响栗树的正常生长,对苗木和幼树危害较大。传播途径:叶斑病病菌一般在落叶、病叶病斑上越冬,在第二年环境适宜时借风、雨进行传播危害。

由于果园末进行清园、或果树枝叶郁闭、或过量施用氮肥等均易诱发叶斑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在秋末冬初进行清园,将病叶、落果集中烧毁,减少来年病菌传染源。对果树合理修剪,提高果园通风、透光性,并对果树增施有机肥、磷、钾肥,减少氮肥用量,增强果树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在板栗树发芽前喷施2—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5%硫酸铜溶液防治。

板栗膏药病因不同的病原菌或不同的生长期而表现为以下症状:灰色膏药病:发病初期在树干和小枝上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菌膜,而后菌膜扩展并多个结合呈不规则形大块状,直径通常约1~5cm,颜色亦变为灰褐色或暗褐色。菌膜表面比较平滑,干后易脱落。褐色膏药病:枝干被害处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紫褐色菌膜,长宽一般为2~10cm,而后逐渐变为栗褐色或暗褐色,表面呈天鹅绒状,周缘比较整齐,有狭窄的灰白色带。老时易龟裂。

发生规律:病菌以菌膜在被害枝干上越冬,次年5月间产生担子及担孢子。担孢子借风雨和介壳虫等昆虫传播蔓延。病菌菌丝穿入皮层或自枝干裂缝及皮孔侵入内部吸取养分。菌丝体在枝干表面生长发育,逐渐扩大形成菌膜。栗树的生态环境对本病发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多发生于山区或半山区的栗林,并以背阳遮荫的山洼、山坡、河沟旁坡地光照少湿度大的栗林发病严重。

根据定株定期调查观察结果,本病病斑扩展和数量的增加有两个明显的迅速增长期,即4月上旬至5月中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中旬,11月以后温湿度下降至不宜病菌生长,病害处于休止状态。主要防治方法如下:该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加强栗林管理、灭除介壳虫及选用抗病优良品种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措施。加强栗林管理:栗树栽培应因地制宜,山谷、河边、洼地不宜密植栗树。及时进行抚育管理,加强栗树整枝修剪,以利通风透光,砍除杂草灌木,垦复套种作物,增施肥料,促使栗树生长健旺,增强抗病能力。

灭除介壳虫:这是预防膏药病的重要措施。常用的药剂为5~15倍的柴油乳剂(柴油1kg、肥皂25g,水0.5kg),20%石灰乳等,施药方法为涂刷和喷雾,并以前者效果最好。选用抗病优良品种:推广种植和嫁接抗病性强、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如粘底板、大红袍等,充分发挥栗树自身的抗病能力,减少施药或不施药,以达到减轻或避免膏药病为害的目的,这是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