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都需要持续使用才能维持症状的缓解。 这暗示着,除了抗菌作用,利福昔明有着不同于一般抗生素的特性。 基本不被肠道吸收肠易激综合征和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有着密切的关联。 作为一种广谱肠道抗生素,利福昔明基本不会被肠道吸收而进入血液;因此,它不容易造成系统性的副作用。并且,这种抗生素能够在小肠中大量溶解。 利福昔明能有效杀灭常见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致病菌,其中包括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肠杆菌以及粪肠球菌。 另一些抗生素也被用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治疗,其中包括:新霉素、环丙沙星、灭滴灵和多西环素。 研究中发现,在治疗由乳果糖氢呼气确诊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患者时,与其他抗生素相比,利福昔明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 利福昔明能在肠道中保持较高的浓度——这可能就是其强效的原因之一。 降低炎症反应细胞因子水平是肠道健康的晴雨表。 许多存在消化问题的患者都有促炎症细胞因子升高的现象。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促炎症的介质会增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风险。高浓度的促炎症细胞因子会改变肠道的动力,造成胃肠动力紊乱,从而引起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而利福昔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 利福昔明能够影响一些致炎症的细菌。比如,它能够降低韦永氏球菌的水平,减少肠聚集性大肠杆菌的依附,以及改变肠杆菌的毒性。 事实上,在用利福昔明治疗旅行者腹泻时就发现,利福昔明能有效治疗腹泻但几乎不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 益生元效应当对使用利福昔明的患者进行菌群分析时,我们可以观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在患者使用利福昔明的10天后,他们肠道中的乳酸菌含量会有明显的增加。并且,这种增加在停药后仍然保持。这表明了利福昔明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乳酸菌能够降低促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以及调节肠道的通透性。利福昔明对有益菌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它的治疗机制之一。 不过,利福昔明的这种菌群调节作用也许并不是增加了乳酸菌的绝对数量,而是增加了乳酸菌的相对数量。 指得一提的是,利福昔明的这种「益生元」作用在不同的胃肠疾病患者(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肝脏疾病的患者中都被观测到。这表明了这种「益生元」特性是多效的。 安全性好利福昔明的安全性好,它不容易造成细菌的耐药性。 在临床试验中,患者对利福昔明的耐受性良好,并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较小。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丙氨酸转氨酶升高(2.1%,对照组是1.0%)和恶心(1.8%,对照组是1.3%)。 对复发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使用利福昔明,这种抗生素仍然安全有效。 约半数的复发患者能够通过利福昔明获得症状的改善。并且,在试验中,患者的不良反应没有出现增加的现象。在这些获得改善的患者中,约1/3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18个星期内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 总体而言,利福昔明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抗生素。 木森说在这个谈「抗生素」色变的时代,我们需要了解到——不是每种抗生素都是一样的。 利福昔明作为一种基本不被肠道吸收的抗生素,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治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还能够通过调节细菌起到降低炎症的作用。此外,这种抗生素所起到的「益生元」效应也是值得关注的。 这种抗生素安全性较好,目前已经用于旅行者腹泻、肝性脑病、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当中。 但,无论如何,还是谨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