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最重要技能多是在“幼儿园”习得的

 育邻人 2020-03-01
人生最重要技能多是在“幼儿园”习得的

育邻梦

诺贝尔奖获得者说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这事是真是假?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中国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本意为通过观察三岁孩子的生活行为就能大致预测到其长大后的心理、性格......孩子七岁所具有的行为习惯,就基本决定着这个孩子一生的发展状况。现实生活中,孩子在七岁左右时大脑就已基本发育完整,也就是说个人脑细胞的活跃基数在七岁左右就已基本确定,该有的思维架构已搭建完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已基本确立。所以,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骨架性的内容,后续的学习成长就是在此基础上添加血肉而已。

孩子的童年时期身心灵犹如洁净的“白纸”般可塑,在“幼儿园”里学会的诸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归结起来就是生活懂分享、有物权意识;生活有规律、讲卫生;为人诚恳、好学、好奇、爱探索......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生存之道,是人生所学之中最重要、运用最广泛的东西。

人生最重要技能多是在“幼儿园”习得的

成长的希望

一、个人生活习性源于童年

俗话说:“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命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贫富、贵贱之分。但是,社会生活的现实是无论以多大的区域做对比,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就在于他们出生之后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不同的生活习性,在与父母朝夕相处的生活中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习惯给自己的生活添上了习惯的印记,比如饮食习惯、作息习惯、文化语言习惯......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然而无论孩子的父母是谁、遗传基因如何优秀,要是缺失了后天的培育再怎么优异的基因遗传也会成为“枉然”。教育活动之所以伴随人类历史进程而不断被完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孩子本是能学、好学的可塑之才,人生之可塑是教学活动存续的前提,也是人类社会能够不断进步、向前的根源。人们常说:“画龙点睛”,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点睛之人,父母带领孩子开始认知世界,感知周边生活环境中的真、善、美、丑,是孩子人生成长中成龙、成凤的领路人。孩子的成长进步,起源于对父母生活言行的模仿,孩子“子承父业”式的从父母那里继承基本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性格。孩子的人生成长品格多是童年落下的种子,只待时机成熟便能破土萌发、开枝散叶、开花结果。

按照西方儿童心理研究成果,如果把17岁时人所达到的智力与性格水平定为100%。那么,四岁孩子的大脑发育已经达到50%,七岁左右到达80%,人们在剩下的成长时间里只是修补剩下的20%。因此,童年是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长时期,成人的性格、处事方式与思维模式都会被永远打上了童年不可磨灭的烙印。

人生最重要技能多是在“幼儿园”习得的

协作成长

二、童年是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也是自然的“天才”。人生的才能是“天赋”的,是先天基因遗传与后天教育培养共同结出的硕果。人生如戏,生活的本质就是一场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以实现更加幸福生活的游戏。每个人的成长活动都是社会性的,每个人所产生的劳动都是人类群体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只有通过群体协作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生活,所以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选择了群居。童年成长活动中所获得的人生经历是个人成长活动中的“第一桶金”,这“第一桶金”包括健康协调的身躯、良好的统合感知能力、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来源于同一个地方,那就是童年游戏。

1.促进孩子身体机能协调发展。游戏活动的基本动作是跑、跳、爬、滚,这些动作是人生成长活动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保障个体身体健康和获取成长资源的基本生活行为。游戏能够自自然的条件下通过孩子自主意识完成各项综合运动,能够促进孩子全身血液循环,锻炼心肺功能,增加身体运动控制能力和动作灵活性,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统合感知功能。游戏不仅仅是孩子自己完成动作,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完成动作,动作不达标或者灵活性不够都将影响孩子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而影响孩子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为了获得相对于同伴的游戏优势,很多孩子都会刻意表现的更加优秀,他们会增强自己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游戏不仅仅需要身体完成规定的动作,同时需要使用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平衡、身体重力、身体动觉和嗅觉等综合生命系统感知外部环境,根据这些综合信息作出最准确有利的行为反应,比如孩子之间的追逐游戏,孩子就需要灵活掌握自己与对方之间的距离、判断最有利的前进路线。所以,游戏能够从根本上统合孩子感知系统的平衡发展。

人生最重要技能多是在“幼儿园”习得的

成长积木

3.促进语言系统发展。游戏是最基础的社交活动,游戏中需要做到游戏规则、指令等信息沟通与理解完美的结合,游戏中的每个个体即需要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彼此,同时也需要准确理解同伴所表达的游戏信息。这就要求孩子在语言表达与信息接收、分析、理解能力得到足够的发展,这也就是生活中时常能看见孩子更愿意与比自己大一些的同伴而或者讲话更流畅孩子一起玩而的根本原因,而那些语言发育相对迟缓的孩子往往只能作为跟班。孩子们在彼此互动性游戏中,能够将自己最优势的行为展示给同伴儿,同时从对方学习到最具“童理心”的行为教导,孩子【同龄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更为流畅。

4.游戏促进孩子形成社交能力。人类成长活动的基础是社会性的,没有人能够脱离社会独自存活。很久以前,达尔文就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弱小的动物【包括人类】绝对不能单独存活。就人类身体而言,不具备单独生活的强大能力,人类的躯体相对于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况下,人类只能对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无力的反抗。因此,人们需要做出各种努力,寻求各方帮助,才得以获得在地球上的存活优势。想象一下,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赤手空拳,没有任何工具。那么,你面临的危险处境比其他任何动物都艰难。

社交是人生成长活动中的必备技能,童年游戏为孩子之间彼此感知对方的兴趣、需求,建立最基本的你、我、他的对立与合作极具现实意义。精神病学家斯图尔特·布朗用42年时间采访了6,000受众,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数据显示,如果在儿童时代不能无拘无束地玩耍,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不快乐,难以适应新的群居环境。“自由玩耍”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化解冲突的能力都至关重要。童年游戏中的孩子们能够在无金钱、礼仪、地位等的束缚下自由自在的体验“合纵与连横”带来的分合红利,能够完全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与谁合作结盟、与谁竞争......童年游戏时光是孩子最开心快乐、充满自信的时刻,游戏中的孩子没有礼仪、尊卑、地位等级的约束,能够完全按照个人兴趣、需要与人合作,而不必考虑那些世俗的眼光。游戏中的孩子身心完全放松,可放下戒备毫无畏惧的置身于快乐的世界之中,快乐的游戏甚至可以克服部分孩子胆小退缩、不自信的小毛病。游戏中的孩子既可以是多才多艺的才子、足智多谋的功臣、贤惠善良的公主,游戏能够让孩子更加全面的体验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感知不同身份的人物身心活动与所需承担的社会职责。

童年游戏无拘束,可让孩子在自由的世界之中“天马行空”,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游戏都是构造出来的,想象性游戏可以用模仿和想象去再现儿童的生活经验,相反,也会在游戏中对过去的经验进行重建、改造、变化和新的创造,儿童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玩出各不相同的花样;建构性游戏中,儿童可以提高视觉空间能力,学习数量概念,在社会沟通游戏中可以学习新的知识与概念。另外,在游戏中儿童要不断地观察事物,进行分析与判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反复的游戏过程,孩子的认知能力将得到不断提高。

同龄人具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孩子与同伴而一起自由玩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由社交能力。 佩莱格里尼说:“你可以从老师那里学会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你无法因此变成社交强人,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你的社交能力才会变得越来越强。通过与同龄人互动,孩子们逐渐会知道哪些东西是大家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被大伙儿接受的。”他们会在彼此的游戏活动中懂得,和同伴公平交往并进行角色轮换——不能总要求扮演警察、医生、老师等正面角色,还得有人扮演坏蛋、病人和学生才能与同伴长期保持良好的游戏关系,否则过于自我将很快失去玩伴儿。

人生最重要技能多是在“幼儿园”习得的

成长游戏

三、成长习惯决定人生

俗话说:“滴水石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都是习惯与坚持的力量。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也会让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 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取决于好习惯的多少。人生仿佛就是一场好习惯与坏习惯的拉锯战,把高效能的习惯坚持下来就意味着踏上了成功的快车。 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是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里的一屋就是人生成长历程中的习惯,小习惯成就大未来,比如饮食习惯决定您身体的健康状况;作息习惯影响您利用时间的效率;学习习惯笃定您学习的效率与成长高度......人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日复一日的砥砺和磨炼,能够使人抵达成功的彼岸,攀上事业的高峰。良好的习惯对于助力事业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真可谓: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图书馆管理员布鲁克斯在肖申克监狱里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当他收到申请多次未果的假释令时,不是喜极而泣,而是惶恐不安,他早已习惯了监狱里的生活,不想改变。他拿着水果刀挟持狱友,想通过犯罪而继续留在监狱里,但最终良知让他放下了手中的刀子,拎起行李箱,走出了监狱的大门。但没过过久,他就自杀了,他在监狱中养成的生活习惯,不适应监狱外的生活,他又无法摆脱这些习惯。“习惯成自然”,被习惯的事物就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与我们紧密相连,良好的习惯可助人通往成功的大道、实现人生理想。

人生最重要技能多是在“幼儿园”习得的

少年强则国强

梁启超先生讲:“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农家人都知道“望果当望苗”,童年是人生之中最可塑的阶段、是身心灵塑形的摇篮、是人生成长搭骨架的关键时期,童年教育是教育强国根本中的根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童年就是日之初晨、人生成长之春。

人生最重要技能多是在“幼儿园”习得的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

人生最重要技能多是在“幼儿园”习得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