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怡然自得的黄庭坚

 milano1895 2020-03-01

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号“秦七、黄九”,著有《豫章集》、《山谷词》。

黄庭坚在宋代文学史上以诗著名,很多人知道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对有宋一代诗风的影响极为深远,却不知他在宋词坛上的位置也不容小觑。这首《清平乐》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后来,黄庭坚被贬,罪名名义上是修《神宗实录》失实,其实是新旧党派争斗中清除“元祐党人”的攻击手段所致。秦观被贬后,最终抑郁而死。黄庭坚遭贬的际遇与秦观相似,心境却有着极大的不同,他是旷达的。

黄庭坚于困境中怡然自得的精神,一半来自天生的性格,另一半则不可忽视苏轼对他的影响。苏轼之于黄庭坚,可以说是亦师亦友、景仰终身的对象。一年,黄庭坚向时任徐州太守的苏轼写信,并投寄了自己的两首诗作。苏轼和诗复信,极力称美他的诗:“托物引类,得古诗人之风。”后来,苏轼在复信中说起,首次见到黄庭坚的诗,别人劝其替黄扬名,苏轼答,此人如同精金美玉,即便不接近人,人也会主动地去接近他,只怕想逃名也不可得,哪里还需要来称赞始能成名呢!秦观是时与苏轼郊游,也对黄庭坚的诗文赞不绝口。秦观、黄庭坚在苏门弟子中文名最重,遭受牵连贬谪最苦,性格、文风却截然不同。秦观脆弱多意气,苏轼对他文章的影响多在政论方面,而黄庭坚本身性格中即有持重老成的一面,来自苏轼的影响,就集中在旷达开朗的人生态度上。

黄庭坚开创“江西诗派”,其诗风瘦硬奇拗,代表着他性格中坚强过人的一面,但时人又赞许他的性情之中另有超然淡泊的一面。宋徽宗即位之后赦免南贬的诸位“元祐党人”,苏轼和秦观都未能等到归还家乡就已在途中长逝,黄庭坚则在贬谪多年之后终于等到得召还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