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什么是文化

 蓝林观海 2020-03-01

什么是文化? 作为理科生的我总是弄不明白讲不清楚。近几天突然发现自己只是学了点知识,却不了解什么是文化。于是花了2天的时间,去学习和了解了一下“什么是文化”的问题。

习惯性的思维就是,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与文化相关的关键词和涉及的领域。于是在知网数据库进行了粗略的的检索。

在知网(CNKI)数据库用篇名检索结果发现,共有113万2531篇文献。其中包括期刊论文90万3192篇、硕博论文6万5077篇、会议论文3万7779篇,数据量好大。 


篇名中包含“文化”的期刊论文发表情况   


单在2019年发表的篇名中包含“文化”的期刊论文5万0639篇。通过不断地修正检索策略,一直在压缩所关注的论文数量,但最后还是超过了4000篇。并且内容繁多,涉及面很广。

最终,放弃用统计学方法去了解和学习文化的内涵,决定通过图书资源的知识挖掘,弥补一下自己的不足与无知。

据说,雷蒙德·威廉斯认为,文化是英语里最复杂的两三个词之一( Williams1977:76)


以下是个人整合相关图书和网络文献后的资料。本人是文化领域弱智群体中的一员,望相关专家批评、指导和指正。

文化是由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首次使用拉丁文cultura animi”定义,原意是“灵魂的培养”,由此延伸到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于生存生活有关的经验和知识,使其和群体共同适应自然及人际环境,简单来说,就是共同生活在同一环境及经济方式所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各种表现。

文化一词,在德文中为Kultur,在英文中为Culture,他们都源于拉丁文Cultura,意为耕作、教育、培养、发展、尊重。18世纪以后,其含义逐步演化为个人素养,整个社会的知识,思想方面的素养,艺术、学术、作品的汇集,以及引申为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的全部社会生活内容。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其名著《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定义文化是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的综合体。

1952年美国著名文化学专家阿尔弗雷德克罗伯和克来德克拉克洪出版的《文化:一个概念定义的考评》,收集了164条文化的定义。这些定义分别由世界上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分析学家、哲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经济学家、地理学家和政治学家所界定。拿玻德利的话说,实际上,现在的文化定义已经达200多种了。在这200多种文化的定义中,当然有玻德利本人提出的定义玻德利的定义应该算是现代文化定义的代表,客观、详尽,而且条理清楚。玻德利把文化分为八个方面来加以定义:

第一、以主题而论,文化是一个单子,包括像社会机构、宗教、经济等这样的各种主题或范畴;

第二、以历史而论文化是社会遗产和传统,并且将被下一代人所继承;

第三、以行为而论,文化是共享的、学到的人类行为,是生活的方式方法;

第四、以规范而论,文化是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和生活原则;

第五、以功能而论,文化是人们解决适应环境的问题或共同相处的方式;

第六、以精神而论,文化是复杂的思想、学得的习惯,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第七、以结构而论,文化是思想、符号或行为的组织模式或交互模式;

第八、以象征而论,文化是建立在一个社会所共有的任意指定的意义系统的基础

在英语国家,知识(knowledge)和文化(culture)是两个独立的词汇。而中国的文化一词可以同时代指这二者。文化在汉语中是古已有之的词汇。西汉之前,“文”、“化”分开来用较多“文”的本意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的本意为改易、生成、造化。西汉之后“文”、“化”合成一词,如在《文选补之诗》中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其主要意思与天成的自然相对,与没有经过教化的质朴、野蛮相对。文化在汉语中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教化”是这个词的真正重心所在:说直白点就是教育。

从不同的学科传统上看,“文化”有两大类定义:(1)某族群的特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包括社会活动、制度、习惯、产品等。它是一种“文明”(civilization),区别于自然(如:Prah2010);(2)某族群共用的观念、伦理、信仰、规则、符号等。它是一种心理系统,指导社会实践的集体模型(如:Gee1999:ch4)。

从话语实践的角度,我们认为:

(1)文化存在于特定人群或社区之中的精神体系(比如思维方式、概念、范畴、观念、认识、情感、价值观、身份认同、行动策略,等等),是文化心理现象;

(2)文化总是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行动、制度、机构、工具、器物)之中,在实践中传承、运用、发展,是一种社会实践现象;

(3)作为社会实践现象,文化又同时表现在这些社会群体(团体或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权势关系中,是一种权力关系。实质上,文化是区分不同群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异质关系和权势关系(施旭2010;Shi-xu2014)。

前两类往往以西方中心的角度出发,认为一些基础的范畴、概念、价值是普适的(如“语言”、“人”、“我”、“人权”、“自然”、“民主”)。因而,所谓不同的文化,也就是在这种普适的范畴、概念、价值框架之外的差异情况,甚至怪异情况。而后一种则认为,人类的范畴、概念、价值于不同的社区有结构性的差异,因而是可以论争和发展的。中国的“天下”、“道”、“仁”、“言不尽意”、“和(而不同)”、“我”等等,都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范畴、概念、价值。同时,这种观念还隐含着文化的另一层含义,即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同其他文化进行某种互动关系之中。

同时,前两种文化观都默认,人类的“文明”、“心理”系统都是相互平等的;而第三种文化观则正相反:不同社区之间存在着某种权势关系(压迫、反抗、合作、渗透、转换等等)。它可以大到东西方之间的关系。

讲了这么多,我们来看看大师们是怎么说的。

复旦大学俞吾金教授文化是“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文化史学家余秋雨:文化是一种养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

通俗地讲,文化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文化就是一种观念和习惯。文化有四种形态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灵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