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岁嫁49岁老头儿,23岁守寡撑起整个家族,博士儿子如今家喻户晓

 蔚蓝色淼 2020-03-01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接人待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回忆起母亲冯顺弟时,写下了这样的话。
冯顺弟是谁?17岁嫁“克妻”老头儿,生独子胡适
冯顺弟,1873年出生于安徽绩溪中屯,与胡适的老家绩溪上庄是不远的乡里。
其父冯金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曾被太平军掠去做苦力,脸上烫着“太平天国”四个蓝色。作为战乱的幸存者,冯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盖间像样的房子,好给小儿子娶媳妇。他给女儿取名顺弟,意思也很简单,就希望顺着再生个弟弟。
胡适的父亲胡传出生于1841年,比冯顺弟整整大了32岁,那个年代大户人家三妻四妾虽说正常,但当年胡适父母的这段婚姻仍备受争议。
胡传,字铁花,原名守三,人称三大人,出身于当地茶商家庭,从小随他的父亲往来上海,见过不少世面。
胡传25岁考上秀才,本想继续科举,可后来太平天国的战火粉粹了他的举人梦,再后来他以研究边疆地理为己任,走南闯北。
精明干练的胡传后来在河南当上了候补知州,之后官运亨通,先后在东三省、广东以及台湾省任官职和做幕僚。
娶冯顺弟之前,胡传曾娶过两任妻子,原配冯氏死于战乱,没有留子嗣,继室曹氏留下了三儿四女,后来也死于战乱。胡传49岁那年回到老家上庄后,想找位健康的农村姑娘填房,但因为乡下人都知道他是个“克妻命”,都不愿意让自己女儿送死。
后来他上街看上了冯顺弟,这个女子面貌算不上美,圆圆的脸蛋,还有不少雀斑,但她头发极长,可以拖到地,胡传非常满意,于是他让本家伯母星五嫂代他向冯金灶说亲,冯家当时有三个孩子,二女一男,冯顺弟是长女,父母给她取这个名字,一看就是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希望能生个男孩。为了改变家里的贫困生活,长女冯顺弟便同意了这门婚事。
两年后,冯顺弟与胡传的儿子出生,当时冯顺弟才19岁。这个儿子取名嗣穈,即大名鼎鼎的胡适。
生下胡适后,胡传就去台湾任知州了,冯顺弟不久带着胡适去台湾生活了不到两年,后来因为小日本计划侵占台湾,母子俩提前回到老家绩溪,胡适在后来回绩溪的路上厦门病逝他乡。
当时胡适才3岁,23岁的冯顺弟接到丈夫去世的消息后,五雷轰顶,从凳子上仰昏了过去。
胡传去世后,冯顺弟以后母的身份成为胡家的当家人。
23岁守寡,“后母”当家
冯顺弟当时当家有多难?
胡适后来文章中这样写道:“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作为当家的后母,胡传大女儿比冯顺弟年纪还大七岁,大儿子比她大两岁,双胞胎的二儿子和三儿子仅比她小4岁,要当好这个家,难。
因为胡传病逝的突然,胡家只能靠着以前胡传存下的几千两存款利息支撑度日,还时常需要在上海的二哥接济。可偏偏要命的是,胡适的大哥是个败家子儿,他从小就大手大脚惯了,还吸鸦片赌博,样样都沾,经常没钱了就把家里的香炉等值钱的东西都给拿去抵押变卖,把家里败光了后,还在外面欠了不少烟债赌债。
每年除夕,这位大哥就逃之夭夭躲到外面去了,讨债的债主们都提着灯笼来到胡家老宅,大厅的两排椅子满满都是灯笼和债主。这样的除夕夜,胡适在老家九年过了六七次。
因为是后母后婆,冯顺弟的气量极大,等讨债的都走了,胡适大哥灰溜溜地又回来了,可是冯顺弟从来不骂他一句。“因为是新年,她的脸色从来都不露一点怒色。”
因为是后妈、寡妇,年纪又不大,冯顺弟自然受了哥嫂不少气。胡适《四十自述》中曾记录下了母亲的艰难:
“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
胡适的大嫂二嫂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喜欢打孩子骂脏话,时常说些尖酸刻薄的话刺激这个“后婆婆”,冯顺弟从来都不跟两个嫂子吵一句嘴,她总是惹不起躲得起,从不正面与这俩女人交锋,更从不讲伤人的话。因为极能容忍,胡适的嫂子们与母亲居然没有过公然相互打骂的情况。而母亲的好脾气,对后来胡适温润如玉的君子性格影响极深:
“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冯顺弟经常为了一家子的和睦,忍辱负重,逆来顺受,但是难得的是她极讲原则,绝对不接受人格侮辱。
胡适有个五叔,乡下话儿讲,是个“浪人”“二流子”,此人游手好闲,喜欢泡烟馆,搬弄是非。
有一次这个五叔在烟馆又长舌起来,说冯顺弟的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言外之意,她肯定给了那人不少好处。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这话传到了冯顺弟那里,她居然委屈地大哭起来,请了家族的几位本家,然后把胡适的这位五叔请来,当面质问给那个某人什么好处了。最后,爱编瞎话的五叔只好当众认错赔罪,对于践踏自己人格尊严的事情,冯顺弟从来不妥协,她一定要讲清楚。
这件事,胡适童年的印象很深,让他从小就懂得做人一定要爱惜自己羽毛。后来胡适回忆母亲,满满的敬意:
“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慈母兼严父:好脾气但有原则
冯顺弟生胡适的时候,胡传已经51岁,算是老来得子,他病逝前留下遗憾:“穈儿天资聪颖,应该令他读书。”冯顺弟之后的一生都为这句话而活。
胡适在三岁前,冯顺弟就让他认方块字,大概认了一千字。
胡传死后,冯顺弟带不到四岁的胡适回到绩溪老家上庄,在胡适四叔的私塾里念书。当时因为胡适个子太矮,还需要大人抱到读书的高凳上。
当时乡村私塾的先生教学生都很刻板,就是让他们自己照着书死记硬背,所以大部分学生读私塾都不喜欢私塾先生,冯顺弟为了让胡适读私塾能真正学到东西,她做了件极拉风的事:本本分分的她,为了儿子,居然走起了后门儿,给私塾先生塞了不少红包。
胡适第一年读私塾,学费是2块大洋,但冯顺弟出手就是6块大洋,此后每年递增,胡适在老家读书9年,最后一年他的学费已经涨到了12块大洋。
冯顺弟只所以走后门塞钱,是因为她不希望儿子读书不求甚解,她想要先生专门给儿子开小灶儿,她要求先生能为儿子讲书,每读一个字,就必须讲一个字的意思,每读一句话,就必须讲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母亲的这个做法,让胡适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9岁的小胡适就能看《水浒传》,这些书为为他的“儿童生活史上打开了一个新鲜的世界。”他不但能把书“看进去”,还能把小说用绩溪老家话“讲出来”,因为胡适原名嗣穈,小小年纪的他小被伙伴儿们叫作“穈先生”。
胡适小时候,母亲还有一个早起的习惯。经常天不亮冯顺弟就早早坐起来,然后把胡适也叫醒,让他讲讲昨天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然后要认错,并记得好好读书。冯顺弟没有文化,但她每日一次的早起,有点“三省吾身”的意思,然胡适受益匪浅。
经常冯顺弟还会利用这个时候跟儿子讲到父亲胡传:“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丢他的脸)。”
等做完开导,天也就亮了,冯顺弟这才给胡适穿好衣服,催他去私塾念生书,等先生检查完生书后,胡适才能回家吃早饭。
因为从小没有父亲,冯顺弟既是慈母又是严父,如果胡适犯得是小错,就等到第二天早晨起来让儿子自己反省,如果错误较大,当天晚上,她就会关起门来教训。
胡适在美国留学的时候,胡家已经家境窘迫,为资助胡适读书,好几次冯顺弟不得不变卖掉自己的首饰。
有一次,冯顺弟得知乡邻大户人家宋焕家道中落要减价变卖家中藏书,当她知道其中《图书集成》是儿子一直梦寐以求的宝贝时,她借贷80块大洋为儿子买下此书。80块大洋是什么概念?当时北京一套四合院房子不过二百块大洋。
后来胡适知道真相后,在《留学日记》中写道:
“得家书,叙贫状,老母以首饰抵借过年。不独此也,宋焕家有《图书集成》一部,今以家贫,愿减价出售,至减至八十元。吾母知余欲得此书,遂借贷为儿子购之。吾母遭此窘状,犹处处为儿子设想如此。”
想来胡适在美国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必是心如刀割。
胡适13岁时,冯顺弟送儿子去上海读书。她不让儿子学徒经商,她让他做学问当学者。
到上海后,胡适先后进入梅溪学堂、澄衷学堂和中国公学学习。6年后,胡适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年仅19岁。
因为行程全部由政府决定,胡适赴美前没能回老家与母亲告别,这一走便是七年,七年留美,母子靠通信联系。
1913年的时候,冯顺弟得了一场重病,她很担心自己会一病不起,专门去相馆照了照片,她嘱托家人:“我若一病不起,你们绝不可将此事告诉我的儿子,仍要请人按月写信给他,做出我还活着的样子。待他回国时,把我的这张照片给他看,就如同见到我本人一样。”
胡适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农科,一年半后改读政治、经济,兼攻文学、哲学,后赴纽约哥伦毕业大学攻读哲学。1917年7月,胡适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
这个儿子,终于没让母亲失望。
儿子的婚事:一定要娶江冬秀
胡适的一生最怕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母亲,另一个就是他母亲认定的女人江冬秀。
胡、江两家都是当地的大户人家,相距只有几十里地,分布属于今天安徽的绩溪县和旌德县。
江家是旌德县的名门巨族,江冬秀的外祖父曾位至翰林,曾外祖父曾中过探花。胡家世代务农经商,论家世其实要比江家弱很多,胡家到胡适的父亲这一代才开始读点儿书,胡传还五十来岁就死了。
所以,一开始定这门亲事的时候,冯顺弟还担心“门不当户不对”。
但是,有缘的人注定会相遇。
江冬秀的舅母是胡适的姑婆。1904年春,胡适和母亲去外婆家,恰好江冬秀母亲也在冯家做客,她一眼就看上了长相清秀的胡适,认定这个孩子做自己的女婿,然后托胡适的族叔做了媒。
冯家当时家道中落,娘家又不给力,这时候如果能攀上江家这个近族的亲家,那自然是好事。但是当时徽州乡下有个习俗“宁可男大十岁,不可女大一春”,根据十二生肖,胡适属兔,江冬秀属虎,江冬秀正好比儿子大了一岁,并且“虎”还吃“兔子”。冯顺弟怕儿子吃亏,犯了愁。
最后她又是请算命先生“合婚”,又是亲自到佛像前占卜,没想到结果都是“金玉良缘”。放下这块石头后,冯顺弟这才做主,在胡适13岁那年定下来这门亲事。
订婚后胡适就去上海求学了,江冬秀家世虽好,但是因为家族重男轻女,不仅缠了小脚,而且没上学不能读书识字。后来胡适在外面求学,学习了新文化,有了新见识,想起家长小脚的未婚妻,每次都心里堵得慌:
“有时想起自己的未婚妻不识字, 还裹着一双小脚, 心中便 十分不满。”
他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多次提到“令儿妇读书”的话, 还建议江冬秀放开小脚, 变成中脚。江家以为胡适 有了意见, 嫌冬秀没有文化, 担心胡适毁约。冯顺弟也怕儿子变心, 失信了江家, 就决定把婚事办了, 她多次催胡适回家。
1907年的时候,胡适患了脚气病,不得不回家休养,他在家住了两个月,冯顺弟想把婚给结了,胡适实在不愿意,但是母命又实在难违,所以就只能拖。
拖到第二年,1908年秋,冯顺弟给儿子准备了新房,江家也准备了嫁妆,但胡适死活不情愿,又用拖的办法,逃过了一劫。
自从胡适13岁去上海求学,江冬秀就常常以未来儿媳妇的身份到胡家来帮婆婆忙,深得冯顺弟的喜欢。胡适看不上小脚文盲的江冬秀,就只好能拖一天是一天。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1910年夏,胡适考取了清华大学第二次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然后9月份就去了美国,一去就是七年,他和江冬秀的婚事也就又拖了七年。
在美国,胡适见识了西方开放的两性文化,但他反而又开始赞扬中国的“包办婚姻”,留美的前四年,胡适没有去过女生宿舍,他孤单的时候曾写过一首《胡蝶》的小诗:
“两个黄蝴蝶, 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 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 天上太孤单。”
距离果然产生美,胡适与江冬秀的感情升温,真正萌芽于1911年。
1911年5月20日,胡适给江冬秀写了第一封信,信上说,他企盼江冬秀能给他亲自回信。
江冬秀收到信后激动得不行。可是问题来了,那时候江冬秀识字不多,几乎是文盲。自己回信?太难了!但是,好强的她又不想让人代谢凑合,所以练了好长时间的字。
终于1916年1月,胡适收到了江冬秀的回信。胡适《留学日记》中是这样写这封信的:“信全部不满八行字,全无要紧话”。
但就是这两封信,让胡适和江冬秀的感情,开始直线升温。这一晚胡适在日记中激动地扪心自问:
“我不认识她, 她不认识我, 我总常念她, 这是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晚年的胡适才明白原因:
“自己对江冬秀的感情,原来是抱着对母亲尽孝的一种观念进行的,它是崇高的,也是无偿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胡适一生的那些个女人中,唯有不漂亮没文化的江冬秀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只有这个女人,与胡适母亲冯顺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
第一封信后不久,胡适又专门请人给他拍了“室中读书图”寄给了江冬秀,江冬秀收到照片后放在梳妆台,每日都要看。
一次冯顺弟听到传言,胡适在美国另讨了老婆,她着急坏了,托人赶紧写信给儿子,胡适立马回信安慰她:
““儿对于儿之婚事并无一毫怨望之意……儿若犹 存怨望之心, 则真成不识事势, 不明人情, 不分好歹之妄人矣。”
胡适还写信劝江冬秀不要着急:“西方男女结婚大多在30-40岁间,我们才25-26岁,有的是时间。”
1917年夏,胡适美国回家探亲,他提出要见江冬秀一面,江冬秀激动得要命,晚年她这样回忆这次见面:“想见他又不敢见他,因而躲在床上哭泣,装病。”
于是本来是安排好的“男人想看女人”,最终成了“未婚新娘子想见新郎官”的囧事。情商爆棚的胡适,临走写了一张纸条,暖爆了:
“我本不应该强迫你见我,是我一时错了。”
从江村回到上庄,大家问胡适见到新娘了没有,胡适很满意:“见了,很好。”
同年,胡适学成归国,成了“洋博士”,在北京大学成了教授,终于可以光宗耀祖了,也是这一年的冬天,27岁的老新郎胡适从北大回乡完婚,娶了“大龄剩女”的江冬秀。
守约13年,终于等到了圆满。胡适结婚那天,冯顺弟高兴得说不上来话,就只是高兴得掉眼泪。新婚蜜月未满,胡适就丢下28岁的新娘照顾母亲,自己先返回北京了。胡适回京不久,江冬秀就怀孕了,1918年初,她从老家去北京,到了胡适身边。
儿子学业有成,已经成家立业,如今又有了后代,操劳了一辈子的冯顺弟终于可以无牵无挂地松口气了。1918年11月,冯顺弟在老家病逝,她从发病到去世,仅仅十几天,以至于胡适和江冬秀都还没有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
后来,回想母亲劳碌奉献的一生,胡适悲痛欲绝、愧疚至极,他在《先母行述》中写道:
“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胡适何其幸运,拥有冯顺弟这样好性情明事理的好母亲。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冯顺弟,没有耀眼的胡适,民国的天空将会是多么的寂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