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岁做继室,23岁守寡,她为何给博士儿子娶了个乡下女人?

 轻风无意 2019-06-10

上期分享了胡适与红颜知己陈衡哲的故事,胡适温文儒雅,博学多才,世间倾慕他的女子不少,而他温文儒雅的品格,与一个平凡的女人分不开,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冯顺弟。冯顺弟是一个农家之女,17岁做继室,23岁守寡,她是如何将4岁就失去父亲的胡适抚养成大学者的呢?

1

据说,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头发很长,她身高五尺三寸,约合一米六几,头发却长达五尺八寸,比身高还长,因此每次梳头都要站在凳子上,分三段才能梳理好。

17岁做继室,23岁守寡,她为何给博士儿子娶了个乡下女人?

民间有句俗语,“头发长,见识短”,但长头发的乡村女子胡顺弟,对自己的婚姻大事却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见解。

冯顺弟的父亲是一个农民,她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因为父母想要儿子,便给她起了个“顺弟”的名字。

冯顺弟果然给家里带来了弟弟,除了弟弟,还有两个妹妹,家里就变成了六口人,人一多,冯家的日子就艰难起来。

顺弟16岁这年,邻村的亲戚来给她说媒,说的是大她32岁、人称“三先生”的胡传。

2

冯家觉得俩人年龄相差太大,而且胡传前面两个去世的妻子还留下了一堆儿女,就没有同意,但冯顺弟自己却答应了这门婚事。

她有两个考虑,一是嫁给做官的胡传,可以改变家中的经济状况,帮助父母实现他们的心愿——在老宅上建一栋新屋。

二是,她久闻三先生的大名,也见过三先生,虽然三先生的年龄比她大很多,但三先生的传奇经历和博学多才,让她仰慕在心。

17岁做继室,23岁守寡,她为何给博士儿子娶了个乡下女人?

就这样,17岁的冯顺弟成了胡传的继室。

胡传又名胡铁花,自幼喜欢读书,还练习武功,25岁考上秀才,以研究边疆地理为己任,走南闯北,精明干练,渐渐做上了一方要员。

“面容紫黑,有点短须,两眼有威光,令人不敢看他。”“在万里长城外住了几年,把脸晒得像包龙图一样。”这是胡适对父亲的描写。

冯顺弟嫁给胡传后,胡传常在百忙中教她认字读书,顺弟也尽妻子的本份,照顾夫君的起居。

两年后,他们的儿子胡适出生了,胡适刚满3个月,三先生就被调往台湾任职,直到一年后,冯顺弟才带着胡适去到台湾团聚。

甲午战争爆发,三先生托人把妻儿先行送回绩溪老家,不想就此成永诀,三先生带病在战乱中奔走忙碌,死在了厦门。

3

胡传的死讯传回来,冯顺弟正坐在老屋前堂房门口的椅子上,听见读信人读到丈夫的死讯,当即连同椅子一起,昏倒在门槛上。

此时,胡适只有三岁零八个月,冯顺弟只有22岁出头,虚岁23岁!

五雷轰顶般的打击下,冯顺弟却站了起来,因为她知道,丈夫不在之后,还有一个大家等着她去操持,还有她和胡传唯一的骨肉需要她的养育。

17岁做继室,23岁守寡,她为何给博士儿子娶了个乡下女人?

后排左二为冯顺弟,后排右二为江冬秀

为了儿子的将来,她对胡适管教很严,不顾家中拮据,千方百计履行胡传的遗嘱,送儿子读书。

“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丢脸、出丑之意)她要胡适学自己的父亲,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人。

胡适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冯顺弟从不在他人面前教训儿子,但是,她每天清晨都要对胡适私下进行严厉的“晨训”,发现儿子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决不姑息和溺爱。

17岁做继室,23岁守寡,她为何给博士儿子娶了个乡下女人?

她年纪轻轻守寡,只有这么一个亲骨肉,按说应该将儿子留在身边,但是,胡适读完私塾后,她觉得儿子要有广阔的天地,要进一步深造,于是,她把儿子送去了上海,勤奋好学的胡适考上了公费留学生,远渡重洋去了美国。

4

送儿子读书,送儿子去美国,她还张落儿子的终身大事,为儿子说下了一门亲事。

胡适从美国留学归来,依母之意,与江冬秀成婚。第二年,江冬秀怀孕的消息从北京传来,积劳成疾的冯顺弟,似乎了却了一生的使命与心愿,溘然长逝。

17岁做继室,23岁守寡,她为何给博士儿子娶了个乡下女人?

世人都以为这是包办婚姻,世人都以为江冬秀配不上胡适,但她作为母亲,为儿子挑媳妇的眼光自有道理。

江冬秀虽然没有文化,但江家是名门望族,江冬秀的外祖父曾位至翰林。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她要的媳妇并不是要多么的会舞墨弄文,多么的有文化,她要的是能悉心照顾自己的儿子,为胡家传宗继代的人。

17岁做继室,23岁守寡,她为何给博士儿子娶了个乡下女人?

从这一点上来说,她的眼光是对的,江冬秀婚后对胡适悉心照顾,体贴有加,让胡适无后顾之忧,安心去做学问。除去贤惠和能干,江冬秀人情练达,还有一种处世的气度、智慧和侠骨。

17岁做继室,23岁守寡,她为何给博士儿子娶了个乡下女人?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零两三个月)便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