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90年,老秀才胡传攒了点钱,他找到农民冯金灶说:“我想娶你1

 新用户8926AVU2 2022-05-31 发布于北京
1890年,老秀才胡传攒了点钱,他找到农民冯金灶说:“我想娶你17岁的女儿冯顺弟做填房…”冯金灶老婆听后破口大骂:你都49了也不嫌害臊,我女儿才不会去你家当后妈…...
 
大文豪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出生在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贫苦家庭。14岁的时候,冯顺弟去大姑家看戏,曾经遇到一个三先生和老者,听说三先生为大家做了好事,将卖鸦片都弄关了门,冯顺弟心生敬佩。
 
当时的偶然相见,未料想,三年后,17岁的冯顺弟突然被告知三先生上门求亲,希望她能做续弦,替三先生管理家业。
 
三先生就是胡传,大了冯顺弟30多岁,之前娶过两任妻子,因为前朝贡生有些家底,又在民间颇负盛名,媒婆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开始说服了冯顺弟的父亲,想要他答应这门亲事。
 
老爹冯金灶犹犹豫豫,认为胡传毕竟是官家,这农户姑娘只怕高攀不上。若是成了,人家说他冯金灶卖姑娘,若是不成,又怕左右邻居说闲话,羞臊他们一家攀高枝。
 
冯金灶还不等回话,冯顺弟的母亲对着媒人却破口大骂。冯母曾经因为冯顺弟生得好,性格也好,一心想将她嫁给个读书人,好好过日子。结果,左挑右捡的,原本十四五岁就该出嫁的年纪,蹉跎到了17岁。
 
她本就懊恼,谁知,媒婆竟然想将冯顺弟嫁给了老头子。冯母认为女儿再不济也不会给人家做小,受一大家子的欺辱。何况胡传的儿女都和冯顺弟年龄差不多,
将来日子必然难过。
 
媒婆见老两口油盐不进,提出来胡传那面聘礼丰厚,而且,那面点明要农户姑娘,认为好生养,身体健壮又吃得了苦,此门亲事必成。不等冯母再次出面拒绝。冯顺弟听说了礼金后,满口答应下来。
 
冯金灶这么多年一直有一块心病,就是想把当年长毛烧毁了的老宅重新盖起来。不止要盖,还要比原来的更大,更壮观。于是,冯家夫妻起早贪黑的忙乎,省吃俭用的过日子。
 
冯顺弟认为只要自己嫁过去,父亲就可以不必这么操劳了。而且,她听说那人就是三先生,心里也有几分情愿。

于是,一顶花轿落地,顺弟做了当家主母,也能想象她的生活该多累,但是她却没啥怨言。三先生忙完公务得空就会帮助顺弟处理一些杂事,还教顺弟学写字。

第二年,顺弟生下一个男孩,三先生给他起名叫嗣穈,后来这个孩子自己改名叫胡适,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

原本安宁的日子却没有持续多久,随着胡传的病逝,三岁的胡氏和23岁的母亲冯顺弟遭遇了人生浩劫。
 
胡家当时并不宽裕,家道中落后,胡传的大儿子吃喝嫖赌,样样俱全,将家底败了个干净。大嫂和二嫂欺负冯顺弟老实,动不动摆脸色给她看。

但冯顺弟从来不发火,默默地承受一切,里里外外操持这个家族,每逢过年还要找人借钱帮大哥还债。有时候,大嫂二嫂争吵,对着她指桑骂槐,冯顺娣是个聪明的人,就去隔壁嫂子家坐一会,听着消停了,才回去,回去后,也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有时候躲不掉,她就把窗户全部打开,边开边哭,边哭边数落:“你这个老家伙,这么早就走了,留下我和几个仔,也没人管我们,让我们这般受苦。”

对方哭,她就哭的更凶,时间长了,老嫂子就主动进来给她递一杯热茶,算是止战。
 
胡适天资聪慧,三岁以前就认识了七百多个字,他的父亲胡传尽管每天非常忙碌,但是总会挤出时间来教育他的儿子读书,对他疼爱有加。
 
胡传还叮嘱冯顺弟不管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一定要让胡适完成学业。这句话冯顺弟一辈子都记住了。

冯顺弟在胡适5岁的时候,把他送进了私塾学习。冯顺弟为了让胡适得到良好的教育,别人的学费2元,她就教6元,只要求老师对胡适讲明白每一句话。
 
胡适毕竟是个男孩,也会顽皮捣蛋。但凡他有错,冯顺弟尽量不在人前教育儿子,而是在夜深人静时,与儿子讲道理。

少年时代的胡适在课余时偏爱读小说,比如《红楼梦》《薛仁贵征东》等等。

冯顺弟从不阻拦他的爱好,正是这种包容,促进了胡适文学上的成就。从小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气量大、性子好、待人仁慈,胡适在为人处世上,既朴实,又谦礼,温润如玉。
 
并且,这些品质在他的一生之中,都显现不尽。

1910年,19岁的胡适出国留学,与母亲只能保持书信来往。
  
1918年11月,冯顺弟积劳成疾,不幸病逝,年仅45岁。去世之时,胡适还没有回来。得知母亲死讯,胡适悲痛欲绝,写下《先母行述》:
 
“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