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K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应用及进展

 luckyjohn97 2020-03-02

目前的治疗白血病方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化学治疗及放射治疗,更多新的进展表现在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而且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则是抗白血病治疗中里程碑式的进展,这些治疗对人体正常器官损害小而且治疗效果显著。即使如此,依然有部分肿瘤在治疗过程中复发,成为肿瘤治疗过程中难以逾越的屏障。最新的研究证实:许多肿瘤细胞缺少MHC-I类抗原,从而使肿瘤细胞能够对正常免疫细胞产生抵抗与逃逸,最终导致肿瘤治疗失败。

生物免疫治疗包括细胞免疫治疗及细胞因子治疗,细胞免疫治疗从LAK细胞开始逐渐发展到包括CIK、DC-CIK、CTL、NK细胞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性治疗,而细胞因子主要为可以刺激淋巴细胞功能的白介素2等及干扰素。在所有免疫细胞当中,自然杀伤细胞(NK,natural killer cell)是免疫系统中的哨兵,可是快速响应并杀死病变细胞。目前普遍认为NK细胞作用于靶细胞后杀伤作用出现较早,在体外1小时、体内4小时即可见到杀伤效应;NK细胞的靶细胞主要有某些肿瘤细胞(包括部分细胞系)、病毒感染细胞、某些自身组织细胞(如血细胞)、寄生虫等,因此NK细胞是机体抗肿瘤、抗感染的重要免疫因素。

NK细胞的杀伤活性无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而且不依赖抗体。然而最新有研究认为缺乏MHC-I类抗原的肿瘤细胞会灭活NK细胞,而许多肿瘤细胞缺少MHC-I类抗原,能抵抗NK细胞的监视和杀伤。

在Journal of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特定细胞因子治疗能增强NK细胞杀伤缺乏MHC-I类抗原肿瘤细胞的能力。

利用小鼠模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Dacid Raulet 确定,缺乏MHC-I类抗原的肿瘤细胞会灭活NK细胞。

DavidRaulet认为:由MHC-I类抗原阳性肿瘤细胞和MHC-I类抗原阴性肿瘤细胞组成的混合瘤也会引起NK细胞变得无反应,即NK细胞无法识别及杀伤肿瘤细胞。NK细胞无效与MHC-I类抗原阴性肿瘤细胞干扰或损害早期信号传导同时出现;即使阴性细胞在混合肿瘤中所占比例极少,也可以产生同样结果。这一机制表明MHC-I类抗原缺失可以促使肿瘤细胞引起NK细胞失活,从而逃避NK细胞的杀伤作用。更重要的是,治疗MHC-I类抗原缺失的肿瘤小鼠,用细胞因子IL-12和IL-18或突变形式的IL -2可恢复NK细胞活性,减少肿瘤大小,并增加小鼠存活;但是对于具有MHC-I类相合的肿瘤,上述方法是无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