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概念隐喻看英汉文化对比

 2019hansi 2020-03-02

从概念隐喻看英汉文化对比

隐喻,也称暗喻,是比喻的一种,不用“如”、“像”、“似”、“好像”等比喻词,而用“是”、“成”、“就是”、“成为”、“变为”等词,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隐喻”一词的解释。然而,GeorgeLakoff和MarkJohnson在MetaphorsWeLiveBy一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的观点,推翻了隐喻理论的传统概念,指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遍布语言、思维与行为中。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机制。

近年来,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词语的隐喻意义已经做出了一系列颇有意义的对比研究。在汉斯出版社《现代语言学》期刊中,有论文将着眼于季节词“秋”,从认知角度对季节词“秋”的英汉概念及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其概念隐喻映射的个性与共性,以及其中隐含的英汉文化差异,讨论英汉概念隐喻的理解和表达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汉英季节词“秋”的概念隐喻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它们都是在季节本身的自然景象、时令特征的基础上,加以人的认知情感而形成的,通过一个经验来理解另一个经验,其差异主要是由于汉英两民族具有不同的社会习俗、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民族性格和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跨文化交际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进行跨文化沟通,了解文化的差异、熟悉双方民族词语的概念隐喻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会出现误解,产生误会。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的过程也就是了解文化的过程。通过对语言词汇的概念隐喻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提高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概念隐喻体现了人们的隐喻思维模式,甚至是整个民族的认知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了解英汉概念隐喻的共性和个性,有助于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背景,通过母语文化的正迁移来加深对外语词汇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并加深对外语文化的了解。

概念隐喻就是借用一个概念去理解另一个概念。通过对英汉“秋”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发现汉语“秋”的概念隐喻映射的范围与英语中有所不同,汉语的映射范围要略大于英语的映射范围。了解英汉“秋”的概念隐喻差异,有助于我们在进行英汉翻译的时候对文化内涵的把握,有助于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时,更好地运用文化中的共同点和差异,因势利导,有利于我们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