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的今天——1876年3月2日,“京剧”之名在上海《申报》诞生

 泊木沐 2020-03-02

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据有关资料记载,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 1790 年),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后世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提起京剧,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虽然可能有很多人听不懂京剧,但相信大家都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剧。可您知却未必知道,“京剧”这个名称,竟然是南方的上海人给起的。

1867年,京剧从北京传入上海,在上海特殊文化环境中形成的海派京剧,以其独有的风姿和魅力使整个京剧舞台更加多姿多彩,她也成了上海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品牌。有一件很有趣的事,京剧虽然诞生在北京,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名称,或称二黄,或称皮黄,或称乱弹,它是在上海首次定名为京剧的。在京班传入上海的九年之后,光绪二年二月初七日(1876年3月2日),当大江南北的人们还回味着在春节的喜庆气氛之时,《申报》的第二版上刊出了一篇《图绘伶伦》的文章。文章说:“京剧最重老生,各部必有能唱之老生一二人,始能成班,俗呼为台柱子。如上海金桂轩之春奎景四,丹桂茶园之孙春恒是也,余皆系陪衬。”这是我国最早使用“京剧”之名。《申报》是当时上海最有影响的报纸,从此,“京剧”之名称,传遍天下,一直至今。

“徽班”概念最早见于徽州潜口人汪必昌的《宜禁说》:“尤可恶者,昔年逐出徽境之班,到处不称安庆、石牌,而曰徽班。”最早提出“四大徽班”概念的是张际亮。道光八年,其在《金台残泪记》曰:“京师梨园乐伎盖十数部矣,共推四喜、三庆、春台、和春所谓‘四大徽班’者焉。”此后这个名词逐渐使用开来。

“三庆班”进京之前的北京剧坛,已经有多种声腔彼此争胜,先是昆曲独擅曲场,深受统治阶层的欢迎。后来京腔(高腔)崛起,又出现过“六大名班,九门轮转”的演出盛况。1790年起,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受到北京观众的热捧,于是京剧开始了孕育期。“三庆班”是“四大徽班”中入京最早的,被尊为“徽班鼻祖”。“三庆班”进京尝到甜头后,其他徽班陆续进京献艺,还有一些徽班则在京组建。据《梦华琐簿》中记载: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春台”的孩子、“和春”的把子”的说法,分别指“三庆班”的整本大戏、“四喜班”的雅调昆曲、“春台班”的少年演员和“和春班”的火爆武戏,可谓是琳琅满目、各有千秋。“四大徽班”入驻京城的时间相隔很长,从最早的“三庆班”(乾隆五十五年)到最迟的“春台班”(嘉庆八年),前后相距有十三年之久,但人们还是习惯将它们并称为“四大徽班”。

徽班进京后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徽班自身的优长。 徽班以唱二黄调为主,京城百姓罕闻,所以能新声夺人,并且徽班诸腔并奏、吹腔兼长,包容性很强,能“联络五方之音,合为一致”,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来得灵活,所以进京后徽班能很快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合秦、京二腔进行表演。

汉戏又名“楚调”、“汉调”, 主要声腔为西皮和二簧是流行於湖北汉水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汉戏在乾隆末年陆续近入北京。汉戏进京的时间一般划在道光八年(1828)至十二年(1832年)。这时徽班声势浩大,汉戏单独成班,难与抗衡。徽戏和汉戏在进入北京之前,相互之间已有多交流影响,且两者之间也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进入北京后,大都搭入徽班合作演出。为京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徽戏虽有皮簧腔,但不很发达。汉戏進入徽班,对徽班的声腔曲调起到了丰富和改造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徽班的演唱水平。在汉戏的影响下,徽班的演出逐渐发生变化,由诸腔杂陈,变为以具有新特点的皮簧腔为主要音乐形式。在唱念上,《中原音韵》成为语言规范,并吸收一些北京字音,增进了与观众的交流,使徽班的演出具有了统一的语音标准。而在唱念的四声调值上则沿用了部分湖北地方语言的声调。徽汉逐渐合流,经过多年的交融,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左右一个新的剧种——京剧诞生了。

京剧形成于北京,但辐射全国,传入上海时已是同治六年(1867),当时沪人初见,趋之若狂。同治六年(1867),英籍华人罗逸卿在上海石路(今广东路福州路一带)建造的仿京式戏园“满庭芳”开张,派人约聘北京的京戏班来演唱。同年,巨商刘维忠又在宝善街兆贵里(今广东路湖北路口)建造了丹桂茶园,邀请北京“三庆班”等戏班的名角组班南来。

京剧来到南方乃至上海之后,也受到南方文化、地域、观众的影响,入乡随俗,逐渐形成了与京朝派相异的南派京剧。南派京剧最早的代表作是光绪末期上演的《湘军平逆传》和《左公平西传》,其表演以凶猛的真刀真枪著称。一般认为,在1900年以前南派京剧已经形成。海派京剧大概形成于20世纪初,可以看作是从南派京剧发展而来的新潮。海派京剧除了地域特征外,更重要的是有了文化性质方面新的飞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