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陈少峰教授谈“疫情前后文旅产业的大对策”

 孤凤 2020-03-02
本来就一直在思考一个核心的问题:怎么才能改变人们的硬件思维呢……据说经济低迷的时候有一种“口红效应”的现象(经济不好但口红卖的好),那么疫情期间有没有?有,那就是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头更好了。
其它的呢?疫情期间,总体上消费不振,有目共睹。因为这个时候,到处都缺“流动性”(比喻成很多公司都有现金收入及其到处交易、分享)和“流通性”(比喻成政府和企业、个人投资、消费的速度),线下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遭受严重损失。很多文化产业界和旅游产业界的专家、企业家,都在大谈特谈经营和业务的“对策”!有吗?没有!因为“对于天灾人祸”,即使有对策,也不在于公司和公司的业务水平,而是在政府,在政府调整政策,包括政府调整其对于国有企业的政策。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峰火文创中心主任陈少峰教授认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长治久安,在于政府比较充分地体现经济(项目和现金)的流动性和流通性。”
先以中央和地方的国有企业为例,政府要求国有企业保值增值,这是考核标准。那么,国有企业怎样才能保值增值?最妥当的办法是两个,一个拿资源,一个拿工程;拿一块地慢慢弄,估值就上去了,至于旅游、报业、传媒、演出、动漫、投资集团等等没现金收入也没有关系。拿工程就不用说了;国企拿工程有现金收入,但是工程建成后不一定有现金收入,好多还要给补贴(大剧院之类)。总之,不管拿地还是拿工程,都是拿国家的,对于保值增值的考核而言最保险。但是这样一来,现金的流动性就变成了一个个硬件,而硬件设施的现金流多数不好,由此就直接影响流动性和滚动投资。没有滚动投资和现金流,其周边的中小企业就很难形成生态链。
再以流通性为例。现在有很多人害怕承担责任,因此做事速度很慢。原来一年做三个项目,现在三年做一个项目。如此一来,经济的流通性很差:一次项目能有多少GDP,是加法也是乘法;没有流通性,怎么办?!!!
做事少,速度慢,滚动投资速率低,加上资金(现金)投入硬件设施不产生现金流,中小企业的现金流业务哪里来?国企自己也不行了,资源和资产不少,但它们也缺钱啊,或者不能花钱啊。三角债又搞死了很多企业。
当然,流动性和流通性过分的话会有泡沫,会出现通胀:但是通胀比通缩好,否则日本为什么要追求2%的通胀目标呢。
因此,峰教授的建议如下:
第一,政府对各种国企(包括文旅、文投集团)不仅要考核“保值增值”,而且要考核现金流和主营业务的增长幅度。有时候现金流和主营业务的增长幅度比保值增值更重要,因为流动性和流通性可以带动产业整体发展。
第二,政府和国企要多做一些流通性的改进,包括做事的速度,投资的速度,以及减少低效率的硬件投资。部分旅游项目、文化街区应该增加内容吸引力,以实现更好的现金流。
第三,疫情过后政府的减税措施解决不了企业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政府应该主要帮企业渡过难关,所以半年~一年期左右的贷款非常重要。
第四,文化产业的重点已经转移到线上,所以,互联网文化产业、新媒体、文创电商和网红经济等等应该作为疫情过后中小文化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至少要关注新业态。
第五,所有文创和文旅企业应该改变硬件思维、改变街区思维、改变店铺思维、改编古镇思维、改变景区思维;文旅产业要以软为主,以硬为辅。
第六,文旅地产、旅游公司做地产,土地资源品质越来越差,价格越来越昂贵,刚好也需要转型升级~由硬件为主到软件为主,既是转型也是升级。
重复一遍:只有一个大对策~疫情之后靠政府,半年以后靠自己。靠自己就得找人合作,而不是做成个体户模式。那么,找人合作的模式想好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